第655章 經濟控製(下)

類別:恐怖靈異 作者:雲無風 本章:第655章 經濟控製(下)

      第655章 經濟控製(下)

      “分巡海道整飭雷廉提督珠池副使”如果從廣東劃歸廣西,這對廣東官場來說當然有一定的損失,但總體而言問題不大——人家一個副使,就算要行賄,也隻有那幾個人值得他行賄,影響是不大的,這其中麵臨的壓力高務實還是有把握扛住。

      關鍵還是鹽場的問題,在廉州府歸廣東管理的時候,廣西所需的食鹽基本全部得依賴廣東供給,而在廣西叛亂不斷的這十來年頭,曆任兩廣總督都曾經下令“以廉鹽運抵潯州、桂林等處販運,以益軍需”,可見廉州不僅鹽利頗豐,而且是兩廣總督展現權威的手段之一(無風注:兩廣總督此時必兼任廣東巡撫)。

      更別提鹽場還會有利益鏈,這可是鹽場啊,廣東官員們可以有多少人在頭分潤利益?

      所以高務實可以肯定,提議把廉州劃回廣西,就一定會和廣東官場產生矛盾,甚至會直接和兩廣總督發生衝突。再加上之前所說的防備倭寇(海盜)的問題,朝廷最後肯不肯這樣做,高務實也不敢打包票。

      但是不管行不行,最好是趁著老師還在位趕緊去辦,否則到時候即便是大舅接任首輔,要動廉州也會有更多的顧慮,畢竟張家本身就是大鹽商之家,貿貿然去動廣東的鹽利,可能會被人說三道四。雖說是舅甥關係,這種事還要注意一下。

      作為晚輩,偶爾給長輩帶來一點小麻煩是不打緊,可大麻煩就得盡量避免了。舅舅雖然很親,但畢竟不是親爹,可以為你遮風擋雨,卻沒有義務為你擋刀。

      反倒是郭樸郭老師來辦這件事問題不大,因為他跟鹽利二字扯不上半點個人幹係,而高務實的舉動也不是他自己要伸手撈鹽利,這就避免了被某些從個人利益的角度來攻擊,而變成了一個單純的政務問題,那就好辦多了——高拱改革的時候麵臨的阻力比這大多了,也沒見他退縮,不是?

      那,暫時可以把廉州——其實主要是欽州港——的問題放開一邊了。

      高務實接下來就開始琢磨從何處著手提高土司們對“新命脈”的依賴度。

      這首先得確定的是,什產業可以替代種田,成為土司們的新命脈。

      所謂命脈,粗陋一點說就是主要財政收入。

      非常妙,這是個發展地方經濟的問題,算是進入高務實最擅長的領域了——他穿越時那個年代的紅朝地方幹部,最關鍵的工作任務不就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嘛?終於專業對口了。

      發展工業和商業固然是高務實比較擅長的項目,但發展工業這件事,以大明的實際發展情況而言,一般來說在治安有保障的前提下,也還得有三個基本要素:交通便捷、人口眾多、資源豐富。

      治安是不是有保障先不必糾結,至少這三個要素,此時的桂西桂南地區就幾乎都不滿足,至少不完全滿足,那就隻能說抱歉了。

      商業必須依存於工業或者農業,既然工業沒指望,那就隻能指望農業了。

      種田已經是排除項,不用考慮了,那剩下的無非發展經濟作物。

      大明的經濟作物,最出名的當然是蠶桑和茶葉,但正因為出名,早就都有了好的產地,高務實如果跑來桂西桂南發展這兩項,無異於從山西挖煤去開平販賣,純屬腦抽。

      如果按照高務實後世的記憶,廣西因為水、光、熱資源充足,所以其農業發展似乎在水果方麵的優勢比較大,什香蕉、菠蘿、荔枝、龍眼之類,在全國都是數一數二的,可是這對高務實現在的計劃毫無意義——沒有保鮮手段,沒有快速運輸,甚至沒有製造罐頭的能力,生產那多水果有什用?

      普通水果是沒有什意義的,但有一樣“水果”挺適合旱地甚多的桂西和桂南,那就是甘蔗。

      甘蔗的主要作用當然不是直接啃,而是製糖。穿越前高務實工作的縣有個糖廠,高務實陪著領導考察過幾回,雖然當時去考察是因為那家廠子效益不好麵臨倒閉,但當時縣也一直在想辦法挽救,所以在製糖方麵高務實也多少有了一點淺薄的知識儲備。

      這點知識儲備放在後世也就是聽個聲響,但至少比現在大明的“牛拉石轆”壓取法先進,而且他有簡單的提純和結晶辦法,這就更好確保分層生產、包銷獲益了。

      比如土司們負責安排土民種植甘蔗和收取,然後他們自行靠著古老的“牛拉石轆”壓取法製成土糖,這時候高務實出麵統一收購,以土糖為原料精煉成精製糖產品如白砂糖、冰糖等,最後高務實負責包銷。

      這麵最大的好處就是,土司們生產的土糖越多,他們對高務實的依賴度就越高——要不然他們自己根本消化不完,造成巨大的人力浪費不說,還無法取得應有的收益。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大明元輔》,方便以後閱讀大明元輔第655章 經濟控製(下)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大明元輔第655章 經濟控製(下)並對大明元輔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