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6章 內閣中的爭論(上)

類別:恐怖靈異 作者:雲無風 本章:第936章 內閣中的爭論(上)

      第936章 內閣中的爭論(上)

      有明一朝,國家遇事,第一個接受反饋並開始製定對策的,從來都並非皇帝而是內閣,因此當薊遼的突發情況出現之後,張四維作為首輔,立刻召集了閣僚開會議事。

      雖說兩派官員正因為高務實的事大打口水仗,通政司收奏疏收到手軟,但下麵打歸下麵打,上層或者說頂層的大佬們見了麵,相互之間倒是沒有多大的火氣,都是笑眯眯地打著招呼。

      這倒不是幾位閣老涵養特別到位,而是這件事雖說跟高務實這位特殊人物有關,但也正因為特殊,實際上幾位閣老心都跟明鏡似的,現在皇上根本不可能因為這點破事處理高務實。

      先前漠南之戰的大功都還沒賞呢,現在又幫皇上一舉逼得李太後交還大權,這樣的功勞不管放在哪朝哪代都少不了要重賞,怎可能因為這點事挨罰?

      心學一派之所以這次不能不出來鬧這一波,也無非是保個氣勢,畢竟心學一派目前在民間和士林,相比於實學仍然是占據明顯優勢的,隻是這十多年來在朝堂高層鬥不過罷了。

      但倘若這次高務實指使錦衣衛抓人抓到他們頭上,他們仍然無動於衷的話,此消彼長之下就有可能出現由上到下的實力變化,久而久之,甚至可能導致逆轉,這當然不是心學一派的官員所樂見的。

      張四維等人當然也同樣了解這一點,所以雙方看似口水仗打得激烈,其實對於頂層大佬們來說,無非是相互演戲,根本沒有到真正決勝負的時刻,而如今既然朝廷有事,那演戲這茬就不妨趁勢停了,反正都有台階可下。

      如果說這一波互演到底有什收獲,那就是再一次證明皇上對高務實的寵信,可能……至少跟當年先帝與高拱之間差不多,想拆散恐怕不太現實。

      既然如此,動他還不如找機會動張四維呢,畢竟他高務實要入閣,怎看也還遠。

      幾位閣老都到了,張四維擺手請他們都坐下,然後環顧了一眼,不疾不徐地問道:“今日請諸公前來所為何事,想必諸公都已經了解……”

      他微微一頓,麵現憂色:“漠南之戰所去不遠,本以為圖們經此一敗,不說一蹶不振,至少也要安分十年,誰知此獠竟然大破常規,反而變本加厲起來,先劫薊鎮輜重,再破鎮西鐵嶺,儼然大患依舊……未知諸公對此,各有何高論?”

      張四維以下,申時行、許國、餘有丁、潘晟四人互相對視一眼,都不忙著說話。

      文臣就是這個破派頭,講究什泰山崩於前而麵不改色,張四維自己也是文臣,當然也知道這幾位的心思,不由微微一笑,目光轉向申時行:“瑤泉可有良策教我?”

      申時行溫和一笑:“元輔,圖們此舉雖然頗出意料之外,然則強弩之末,不能穿魯縞,他這般作為,無非是以攻代守,以期挽回聲譽,穩定內部罷了。非要說起來,我倒覺得他接下去不會再有什主動出擊了,我大明隻需鎮之以靜,觀其自敗即可。”

      “哦?”張四維眼珠一轉就猜到申時行這說的用意了,笑了笑道:“不見得吧,就算深入遼東這種事,或許隻要提醒李成梁注意就能避免再次出現,但圖們隻要不斷地襲擾戚繼光的後路,至少這大寧城可就守不下去了,而襲擾這數百的補給線,對圖們而言可謂輕而易舉。”

      這個問題確實如張四維所言,相當之棘手,因為造成這一情況的根源,在於當年大寧都司的整體內遷。

      永樂元年,大寧都司內遷保定,使得兀良哈部得以有機會占據大寧原址,導致遼東、宣府無法聯絡,也讓燕京以北、西、東三邊防衛出現漏洞。這僅僅是大明北邊防務衰退的開始,這種內遷危機是一種持續的連鎖反應。

      首先是大明其他北部屯衛的內遷廢棄。同在永樂元年,朱棣以東勝衛孤遠難守為由,分調左、右衛所於盧龍、遵化,東勝衛遂遭廢棄,再無經營可言。開平衛同樣亦是如此,永樂初開始內遷,到宣德五年,因蒙古犯邊,永寧衛守將棄逃宣府,宣德帝朱瞻基派薛祿築永寧衛五堡,以便守禦,但因開平、赤城破敗,無法供給永寧衛,隻好將開平衛南徙於獨石堡,這就等於放棄漠南蒙古的經營,使得燕京城時刻暴露於蒙古勢力的威脅之下。

      相對比洪武時期,永樂、宣德年間,其前線從空間上就後退了三百多,從而導致了明朝國防上的缺陷性。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大明元輔》,方便以後閱讀大明元輔第936章 內閣中的爭論(上)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大明元輔第936章 內閣中的爭論(上)並對大明元輔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