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4章 汝契兄,別來無恙?

類別:恐怖靈異 作者:雲無風 本章:第1054章 汝契兄,別來無恙?

      第1054章 汝契兄,別來無恙?

      李成梁本來是要去遼陽拜會高務實的,但好巧不巧的是,他派人去遼陽通報行程的時候,高務實已經離開遼陽,並且是上船走了水路,所以根本沒接到消息。

      而李成梁本人顯然不會走得比信使更快,他帶了五百家丁走陸路,今日下午抵達牛莊馬驛,然後才知道高務實就在西北二十處的東昌堡落腳——高務實是在三岔河碼頭(京華的水寨)下的船,那地方離東昌堡很近。

      李成梁先是詫異了一番,因為他也還不知道高務實被朱翊鈞要求回京述職的事。

      在牛莊馬驛的驛丞拿出高撫台命李成梁全權節製遼西軍務的公文之後,李成梁不由得鬆了口氣,暗道:幸好沒有錯過,這要是錯過了,至少一兩個月見不著,盡耽誤事。

      然後轉念一想,忽然想起一個大問題:高務實不是剛剛履新,怎馬上就被召回京去述職了?他這才兩三個月的任職時間,有個什好述的?難道是朝廷對高務實上次的“市圈計”有什不明白的地方,非得要他親自去做解釋?

      可這也不對啊!葉赫不過是女真一部,兵不及萬,在朝廷眼根本排不上號,就算是殺了葉赫二酋也算不上什大事,高務實這次能夠因為“市圈計”加兵部右侍郎,那隻是因為斬首超過了兩千罷了……所以朝廷不應該為了這點事就把高務實給召回京才對。

      李成梁摸著自己的大胡子左思右想,總覺得這事透露著詭異,過了好一會兒,他才把思考的範圍從遼東擴大開來,暗道:莫非是因為雲南的戰事?

      可高務實跟雲南的戰事也沒多大關係啊,他是做過廣西巡按,也平定過安南,但雲南與廣西雖然是臨省,局麵卻大不相同,就算皇上格外信任這個同窗,想要問策,這也是問道於盲啊!

      雲南和廣西的相似點,是都有著一大把土司,但是相對來說,廣西倒還比雲南要“簡單”一些,因為廣西土司都是內屬的,而且有岑黃兩家巨頭在,隻要能夠拿捏住岑黃兩家,廣西的土司就算掌握住了。

      雲南就不同了,局麵更加複雜。首先一條,雲南的土司分為內屬和外附(注:正德時期的《雲南誌》中稱之為“腹”和“外邊”),內屬、外附與朝廷之間的三角關係錯綜複雜,原本明初時期最麻煩的麓川土司。

      其次雲南的朝廷機構也比較特殊,主要的特殊點就是沐王府的存在。“沐王府”是民間俗稱,朝廷的官方說法叫做黔國公府,由於沐氏鎮滇日久,威權甚重,“尊重擬親王”,因此雲南民間以沐王府相稱。

      沐氏鎮守雲南,官方的職務隻是鎮守雲南總兵官,按理說,其所轄軍隊不過是地方衛所和地方土司。不過朝廷卻有特許,而且是祖製的特許,特許沐氏在緊急情況下可抽調鄰省(四川、貴州)駐軍。

      而且即便不以“緊急情況”的原因抽調臨省駐軍,沐氏可以調動土司這一點也很厲害,因為沐氏世鎮雲南,與土司們的關係明顯比朝廷流官的巡撫等人親密百倍,所以那些聽從朝廷調遣的土司,實際上根本就是聽從沐氏的調遣。

      換一個比較誅心的說法,那就是“隻認沐王爺,不知朱皇帝”。在這種局麵下,雲南的局勢就更加複雜了,雲南巡撫也可能是大明所有巡撫中,對本省總兵壓製能力最差的一個巡撫,比遼東還不如。

      所以李成梁不覺得皇帝把高務實召回京與雲南局勢有什關係——高務實已經是巡撫了,即便是平調雲南巡撫也顯然不可能,因為他高務實憑借獨一無二的背景和安南定北的威望,現在連我李成梁都忍不下,還能忍得下真正的土皇帝雲南沐府?

      高務實要真是去了雲南,恐怕還來不及和沐府一致對外,就得先鬧出一場強龍與地頭蛇之間的大戰,這是此時此刻的朝廷絕對不想看到的。

      可如果既不是因為市圈之計,也不是因為雲南之戰,那皇上讓他回京幹嘛?總不能說大半年不見,皇上就因為過於想念自己這位同窗,把朝廷規矩都丟開一邊了吧!

      要真是這樣,自己也別想著跟高務實談判了,今晚去見他的時候直接二話不說磕頭求饒就行了。

      話是這說,但李成梁還是不覺得這對同窗的關係能好到這般程度。

      畢竟君臣有別,皇上又是初掌大權,而且看起來也不是當年武宗那種跳脫性子,應該不至於如此沒譜。

      這個疑惑頓時成了李成梁心的另一根刺,想著想著,居然疑心大起的想道:該不會是開原那邊真被高務實查出什大問題了,所以他打著回京述職的幌子,實際上卻是親自去告禦狀吧?

      這個想法把李成梁自己嚇了一大跳,十年來麵對蒙古數萬鐵騎都能鎮定自若的寧遠伯,此時心卻是撲騰撲騰一陣亂跳,暗道:莫非這廝想要設計陷害我?

      李成梁心知道,他在開原肯定是有一屁股屎的,甚至又何止於開原?鐵嶺、開原、廣寧、遼陽、寬甸、寧遠,這幾處不過隻是重點罷了,實際上在整個遼東,哪沒有他李家的產業?高務實偏偏又是京華這頭巨獸的東家,商賈之事還能瞞得住京華?高務實隻要願意查,根本沒有查不出來的道理。

      不過,按理說全天下的將領哪個不撈錢?不撈錢的將領早**死翹翹了——你沒有錢就沒有家丁,沒家丁上戰場就是送命,再厲害也是白搭。

      戚繼光當年初戰時就沒幾個家丁,結果要不是仗著他自己神射,一箭射死了倭寇首領,這位名震天下數十年的大帥怕是第一場仗就要折了。

      眼下的名將名帥或者所謂將門,誰不是想方設法撈錢?至於說撈錢之後是養家丁還是自己揮霍,那隻是處置不同,在撈錢這件事上,本身沒有區別。

      當然,撈錢和打仗一樣,水平是有差距的,本錢也是有差距的。像劉顯那種人,雖然一身本事,但他出身又低,作戰的對象又“不值錢”,撈錢自然就不太行。

      馬芳的條件其實比劉顯要好一些,雖然他出身也低,但他任職的位置好,是宣大那種臨近京畿的邊鎮要害,而且還掌騎兵,本來是撈錢的好去處,隻是在李成梁看來,這回人出身的老將腦子不太靈光,撈的錢隻養的起那點騎兵不說,剩下的一點錢還總是砸在建回寺上頭,盡是浪費。

      李成梁早年還在做副總兵的時候就想過,要是換了他是馬芳,手底下的騎兵家丁在庚戍之變時就至少能過萬。

      而現在李成梁最擔心的事情,就是迄今為止他都還弄不清高務實始終針對他的緣由,上次家商議這件事的時候也沒商議出個結果來。

      眼下高務實忽然要回京,這種擔憂就更加嚴重了:既然滿天下的武將都撈錢,而我雖然撈得多一點,但看在往日的軍功和手頭的實力上,皇上應該不會因為這個原因就自毀長城,那高務實如果想要扳倒我,也就不太可能隻從撈錢上著手找證據……

      難道……他要汙蔑我圖謀不軌?

      李成梁忽然有些不寒而栗。

      平心而論,圖謀不軌這種心思,他李成梁是真的沒有。不說別的,就說一點:僅憑遼東根本養不活他的四萬家丁,他就不會傻兮兮的“圖謀不軌”。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大明元輔》,方便以後閱讀大明元輔第1054章 汝契兄,別來無恙?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大明元輔第1054章 汝契兄,別來無恙?並對大明元輔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