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4章 京營

類別:恐怖靈異 作者:雲無風 本章:第1144章 京營

      第1144章 京營

      七月初四,太子少保、兵部左侍郎、協理京營戎政高務實如約來到前軍都督府,會晤一眾勳貴。

      雖然一直都說“五軍都督府”,但僅以衙門而論,其“五軍”是分開的,從北到南排列於承天門和大明門之間的主街西側。

      如今的總督京營戎政(以前叫總理京營戎政,趙貞吉在閣時期改了)由武臣勳貴擔任,不過這位武臣勳貴既不是成國公朱應楨,也不是英國公張元功,同樣不是定國公徐文璧,而是一位老臣:彰武伯楊炳。

      彰武伯這個爵位並不屬於靖難係,但也不是開國係,而是英宗複辟之後冊封的。這一係伯爵地位並不顯赫,在神京勳貴之中的話語權也不大。然而可笑的是,正是由於這個原因,總督京營戎政的大印才落到了他的頭上——甚至他都已經幹了十幾年了。

      究其原因,大抵有兩點:其一,沒有什話語權的勳貴做這個總督京營戎政,比較不容易遭到猜忌;其二,京營戎政即便在勳貴集團內部,都已經被看做是無藥可救的了,所以越是地位高的勳貴,越不想沾這個倒黴差事的邊。

      但今天的會晤卻讓高務實發現,或許還應該加上第三點:總督京營戎政的勳貴本身沒有什話語權,那作為協理京營戎政的兵部左侍郎在京營之中的地位就異常突出了——反正高務實一進前軍都督府的白虎節堂,就發現所有在京營有掛著職務的勳貴全部都到了,而且一見自己進門就紛紛起身,主動行禮。

      按製,功臣勳貴在大明不同於宗室之有品級,這些勳貴們個個都屬於“超品”,正經來講是不應該對一個兵部侍郎主動行禮的,即便這位侍郎有太子少保的加銜也沒有用——太子少保本身也就正二品,還是在品的職務,怎可能跟超品的勳貴比地位崇高?

      然而這隻是個理論,實際上嘉隆萬時期的兵部堂上官(尚書及侍郎)在任何武臣、武將麵前都是爺,除了禦馬監直轄的淨軍之外,幾乎沒有什戎務是兵部不能插手幹預的。

      說“幹預”或許都太輕描淡寫了,實際上應該說除了淨軍之外的幾乎任何軍務,都歸兵部管理,勳貴基本上隻要掛名就好。

      如果非要說還有什特例,那就是軍戶的戶籍,這玩意被太祖定死了,五軍都督府世襲的勳貴都督們各管一批,兵部直到現在還插手不了。

      不過也可能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導致兵部這多年以來“協理京營戎政”都沒協理出個模樣,京營到底有多少兵都搞不清楚。

      高務實今日不同以往,是以實際上的上官身份來開會的,因此麵色十分嚴肅,以至於一直與他交好的朱應楨和張元功都不敢放肆,放棄了笑眯眯上前招呼的打算,而是老老實實跟在彰武伯楊炳的身後上前參見。

      高務實麵色淡然,稍稍一揖便算是回了禮,然後直接道:“諸位都到齊了吧?那好,到齊了就開會議事了。”

      眾人也沒料到高務實連開場白都這直截了當,互相目視一番,一齊請高務實上座。

      按照高務實以往的風格,這時候肯定要謙遜一番,但這次卻不然,他竟二話不說直接便去做了主座。彰武伯楊炳朝周圍的諸位頂級勳貴們——主要就是三國公——看了一眼。

      朱應楨和張元功麵帶笑容,但沒有絲毫反應,也就是沒有指示。年紀最長的定國公徐文璧可能心軟一些,朝他微微點頭。

      楊炳鬆了口氣,亦步亦趨地跟在高務實身後上前,坐在了次席之上。三位國公則按照一貫的規矩,以年齡來分席位,所以徐文璧居首,朱應楨次之,張元功再次之。此後的侯爵、伯爵們也都按曆來的規矩各找位置坐下。

      “有勞列位久候。”高務實果然風格獨特,會議的開場白就這一句話,然後直接進入正題了:“本宮保初任兵部之職便是協理京營戎政,此國之大事也,不可不察,但京營戎政這些年反反複複,到現在仍是一團亂麻。

      不瞞諸位,本宮保在兵部花了半個月時間,調閱了無數案檔,到最後竟然連如今的京營到底有多少堪戰之兵都查不出個實數來,真是咄咄怪事!”

      這番話說出來,自三大國公以降,所有勳貴都下意識低下了頭。

      當然,他們倒不是怕高務實追責,畢竟這破事又不是從他們開始才出現的。追責的話,那得追到哪一輩祖宗去?

      低頭,隻是默認確有此事,同時避免被槍打出頭鳥——頂級勳貴當然不會死在這種事上,但大家也沒必要惹怒高務實,最後被皇帝下旨嚴飭不是?

      當然了,被皇帝下旨嚴飭還不是最嚴重的,畢竟皇帝頂多會免了他們在五軍都督府的職務,每年少一點俸祿罷了,沒什大不了。

      但得罪高務實就很嚴重了,上次清查天下田畝的風潮之中,由於皇帝帶頭將一大批皇莊折價賣給了皇莊佃戶(佃戶找京華錢莊貸款籌資),最後勳貴們也隻好心不甘情不願地跟進了一些,然後參與到北洋海貿同盟去。

      這一去不得了,勳貴們很快發現搞海貿比種田劃算多了,往日靠著軍戶種田生錢,買一畝地平均下來要三十年才能回本,但搞海貿就快了至少十倍——目前還沒有哪一家是三年沒有回本的,事實上大多在兩年就收回了投資,以後幾乎都是淨利潤。

      甚至最快的某些生意,一趟船直接回本的都有,比如做日本扇的買賣就是,甚至兩年下來都搞得日本扇在大明出現了降價。

      高務實是北洋海貿同盟的發起人和實際上的盟主,沒有得到他批準掛上“書與劍”旗幟,那就是萬海疆哪都去不得,因此得罪高務實就等於得罪財神爺,這可比丟官嚴重多了。

      高務實卻不管他們怎想,而是直接問道:“彰武伯,你是總督,你能不能給本宮保一個實數——現在京營之中到底有多少兵員?”

      “這個……”彰武伯楊炳尷尬地道:“高宮保是問在冊兵丁幾何?”

      高務實一擺手:“在冊四十一萬兩千三百六十八人——我問這個有什用?”

      楊炳聽得輕咳一聲,又道:“高宮保,京營分兩類,除了三大營等之外,還有班軍……”

      “班軍暫且不論,先說三大營。”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大明元輔》,方便以後閱讀大明元輔第1144章 京營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大明元輔第1144章 京營並對大明元輔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