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5章 朝廷的事朝廷辦(上)

類別:恐怖靈異 作者:雲無風 本章:第1175章 朝廷的事朝廷辦(上)

      第1175章 朝廷的事朝廷辦(上)

      高務實雖然說“掃榻相迎”,但申時行顯然不會在他白玉樓過夜,要不然傳出去心學、實學兩派都會犯嘀咕,實在大為不美。既然正事已經談完,晚宴過後申時行便起身告辭了。

      高務實完全沒有剛才談判時的淩厲,客客氣氣——甚至可以說是恭恭敬敬地將他這位“師相”一路送出府門外。等申時行的綠尼大轎都得近乎看不到了,他才轉身回去,做足了門生弟子的恭謙模樣。

      申時行在回城的路上已經聽下人報告了高務實剛才的舉動,這讓他更加神思不定。

      在申時行看來,高務實這小子實在太難對付了。一般的年輕人雖然衝勁足,但弱點也很明顯,大抵都是順境中得意忘形,逆境下頹廢自棄。然而在高務實身上,這兩種情況都沒有出現過。

      從高務實過去的“小閣老”時期開始,申時行就是他的老師,已經很多次觀察過高務實。當時高務實就頂著神童的名聲成為太子伴讀,又是當朝首輔的嫡親侄兒,還因為京華香皂的爆火賺得盆滿缽滿。

      順境之順,簡直無以複加。可是申時行注意到,即便在那個時候,高務實也從來沒有表現出得意忘形的模樣,甚至可以說謹慎得過分——申時行有時候覺得,即便換了自己是他,恐怕也沒法比他更小心翼翼了。

      當時申時行以為這應該是由於高拱的反複交待,不過這個想法在高拱去世之後,他又有些動搖了——因為那時候的高務實依然保持謹慎。

      這是順境中不得意忘形,還有逆境中不頹廢自棄。

      高務實也是經曆過逆境的。當初他以六首狀元入翰林院,又有“二百年來真魁首,朕為文曲落書丹”的加持,簡直是光芒萬丈。

      全天下人——包括申時行在內的心學派官員都認為他的前途一片大好,甚至覺得根本沒有任何人能阻擋他前進的腳步。

      然而偏偏就在這種時候,他卻莫名其妙地被貶官乃至外任了,還被派去了在京官們眼中鳥不拉屎的廣西。這般局麵,比之當年的楊升庵也沒強到哪去。

      可是要知道,楊升庵當年被貶,後來可是大半輩子全耽擱在雲南了呀!高務實會不會也落個這樣的下場?朝野上下眾說紛紜。

      但被貶至廣西的高務實卻絲毫沒有半分氣餒,一如既往地按照自己的風格做事。他不僅很快將廣西內部多年的紛爭逐一解決,甚至還出乎所有人意料之外的把安南給收複了。

      這樣一個勝不驕敗不餒的人,本來就已經極難對付了,偏偏他還政商兩道通吃,動他任意一道都已經難以下手了,兩道相加之下簡直無懈可擊。

      然而問題也就出在這兒,既然政商兩道相加的高務實幾乎無懈可擊了,他為何還要主動要求“朝廷的事朝廷解決,商場的事商場解決”呢?

      按照申時行的想法,浙江、應天兩地財閥聯合起來與京華為敵,從賬麵數據來說,隻要這場“戰爭”是在東南進行,江浙財閥應該還是贏麵更大的。

      如此情況之下,高務實卻願意“商場的事商場辦”,這實在有些不合情理。

      然而申時行本身並不很懂商場,他思來想去也沒想明白這件事高務實究竟是怎看待的、怎計劃的,到了最後也隻能放棄,打算趕緊派人通知一下江浙的財閥們也就是了。

      他申元輔本人,還是先應付一下“朝廷的事朝廷辦”。

      雖然“朝廷的事朝廷辦”隨著今晚他與高務實“君子協議”的達成,大致走向已經是很明確的了,不過具體的操作還是要小心一些。

      此時申時行開始後悔自己給潘晟的建議,要是潘晟真聽了自己的話,忽然跳出來要把水攪渾,那就壞事了。而且還不知道萬一真出現這樣的情況之後高務實那邊會怎想。

      但申時行還是小看了高務實的動作之快,也高看了潘晟的膽量。

      潘閣老最終還是沒敢在兩大派係之間作死一般的搞出某些騷操作來,依然老老實實呆在家,自我停職反省。

      而實學一派在得到了申時行的默認之後,突然發動了猛烈的攻勢。

      次日僅一個上午,彈劾潘晟的奏疏如雪片一般飛入通政司,又從通政司遞呈內閣,繼而進入司禮監。

      申時行派身邊的觀政進士數了數,發現潘閣老可能無意中創造了一項記錄:一上午的時間,他被彈劾了四十三次。彈劾他的人從科道到翰林院,無所不包;從七品到一品,一級不落!

      這局麵到了下午,甚至還變得更加失控,乃至於連高務實本人都有些懵了。

      因為他發現,下午的時候不僅實學派的官員在他的示意下正在繼續掀起狂風巨浪,甚至還有其他人加入了戰團——比如說他的同年顧憲成。

      顧憲成這個人在後世非常有名,原因在於他是“東林先生”——東林黨的前身東林書院就是他建立起來的。

      高務實糾結的一點在於,他個人很不屑後期的東林黨,乃至於一聽東林二字就反感,可是此時的東林先生顧憲成偏偏是個明顯傾向於實學的年輕官員,他高務實作為實學派的實際主導者,又好像沒有立場能拒絕此人。

      這次的情況也是一樣,顧憲成雖然和高務實一樣不過是萬曆八年的金榜,為官資曆淺薄,地位也不高,隻是區區一個戶部主事,但他上疏論劾潘晟時的語氣卻十分激烈。疏文中直接抨擊潘晟“執掌禮部,未見其節;稱老閣中,未見其德。臣不知此等老朽,以何麵目忝居其位!”

      其言語之激烈,論劾之酷厲,比起實學派的嫡係官員都是有過而無不及。

      高務實不得不仔細思考起顧憲成這個人的使用問題來。

      他忽然想到一個大問題:明末的東林與早期的東林,真的是同一回事嗎?隻怕不然。

      最起碼現在顧憲成批評心學的勁頭,怕是不比他高務實來得差。

      高務實仔細回想了一下,好像曆史上早期的東林黨人,尤以顧憲成、高攀龍的思想最具代表性。而顧、高二人一直都明確表示對王守仁至善學說不滿,指責王守仁“無善無惡”是釋禪空學,敗壞了儒家實學風氣。其中尤以顧憲成的批評最為激烈。

      不過顧憲成倒也並不是不同意道體之至善,而是不同意至善為無善無惡。就此他提出了道體的實與空的概念,進而形成其實教概念。由此也就展示了他的實學觀。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大明元輔》,方便以後閱讀大明元輔第1175章 朝廷的事朝廷辦(上)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大明元輔第1175章 朝廷的事朝廷辦(上)並對大明元輔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