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7章 商場的事商場辦(上)

類別:恐怖靈異 作者:雲無風 本章:第1177章 商場的事商場辦(上)

      第1177章 商場的事商場辦(上)

      朝廷的事辦得快,那是由於沒有距離限製,申時行與高務實達成一致之後,頂多花一天時間就能通知本派係的官員們知曉,接著按部就班舉行廷推就行了。

      相比之下,商場的事辦起來就沒那快,因為這次商戰的主戰場遠在江南。

      申時行顯然不會知道後來有個叫羅斯柴爾德的家族發家就是靠著信息迅速之故,因此他雖然在與高務實會晤後的次日便派人往江南送信,但卻沒有太重視傳遞消息的速度,以至於其門下信使選擇了走便民驛路。

      便民驛路是早年經過高務實的《紓驛路疏》,朝廷推動驛站改革後的產物,當時這項改革由郭樸負責,分為前後兩個階段來進行,一共費時八年才全麵完成的。

      而“便民驛路”則正是後一個階段的改革重點。這項便民驛路改革的核心就是將原本屬於朝廷的驛站半商業化。

      此事若詳細解釋未免太費筆墨,因此大致說一下就好。簡單來講就是經過這次改革,驛站變成了一個有著招待所功能的高速公路服務區。

      朝廷官員、往來公文以及軍情通報等,還是按照之前的標準(第一階段改革後的標準),由朝廷和相關衙門各自負責各自的部分。

      而與此同時,驛站也開始對民間開放,民間人士隻要出示相關文書(以路引為主),便可以使用驛站,享受相關服務——包括且不限於住宿、車馬、餐飲等。

      至於價格嘛,相比於可以公費報銷的價格要高一點,但依舊會比自行趕路、打尖來得便宜,且安全更有保障——因為驛站的收費是按照高務實的要求明碼實價且隨時接受舉報的。

      不過這項改革當初還曾引起過一定的爭議,有不少官員表示半商業化後擠壓了他們本有的服務,經常出現驛站房間被占用、車馬不足等情況。還有一些官員認為官民同宿不妥,簡直“有失體統”。

      但他們顯然小看了商業化之後驛站的自我調節能力,很多驛站後來都自行擴建,通常是擴建民用部分,這就大大減輕了新驛站係統在官僚體係內部遭受抨擊的壓力,最終定了下來。

      說起來,這項改革還是高拱、郭樸與高務實的一大政績,因為現在的驛站係統每年花費朝廷的銀子已經很少了,尤其是幾條主幹道上的驛站,甚至每年還能上繳部分盈餘給朝廷。

      要不是因為一些邊陲驛站民用體係開發不足——如甘肅等地區就始終還在虧損——搞不好現在整個驛站體係都能自給自足。

      不過高務實相信,隨著改革的持續推進,大明的商業活性逐漸提高,這個新驛站係統遲早有一天是能夠盈利的,隻是具體時間說不準,連他也算不出來。

      申時行的門下信使選用便民驛路本來很正常,因為眼下絕大多數民間遠行都會這樣選擇,隻是他低估了高務實對信息傳遞的重視程度。

      高務實有陸海兩條信息傳遞鏈,海路不必說了,肯定是十分快捷的,不過海路有時候會有限製,如隻送沿海地區,如需要風向等等(硬帆船風向不對也能走,但速度會下降)。而在陸路,高務實的優勢也非常大。

      因為高務實不缺馬。

      作為順義王把漢那吉的安答、右翼蒙古的降三世明王轉世,高務實早就是蒙古馬貿易的頭號中間商,雖然他本人很少過問這些事務,但曹淦這個當年的馬匪頭子卻把這些邊貿買賣打理得非常好,京華根本不缺好馬。

      不缺馬的京華當然會給高務實十分重視的信息傳遞留下好馬,尤其是從京師送往各地的信,京華的信使雖然也走驛站,但他們都是用自己的馬,一般是以尋常旅人兩倍以上的速度趕路,相當於朝廷的六百加急。

      如此一來,等高務實發出的消息已經送達到上海港和寧波港的時候,申時行的信使才剛剛過了山東,進入徐州境內,幾乎就是慢了一半。

      此時,京華坐鎮於鬆江的是京華海港同管兼上海私港主管帥嘉謨——就是當初徽州絲絹案時被高務實拉過來的那位數學人才。

      帥嘉謨由於本身是南方人,所以在天津港鍛煉多年之後,被派往鬆江主持上海港的建設和發展事務,而在前不久又被高務實提拔了一下,加上了“海港同管”一職,也就是所有京華在大明內的海港,他都有插手的權利。

      京華海港主管也是有的,不過隻是掛名——高務實的四弟高務儉為京華海港主管,但他其實就呆在京師,還不管事。高務實正在派人給他慢慢講解海港方麵的各類事務,打算過一兩年再讓他去天津上任。

      接到高務實加急密信的帥嘉謨十分振奮,這一次行動是他期盼許久的,而且高務實也對他十分放心,讓他主持此次“商場的事商場辦”行動。

      雖然在高務儉出任了海港主管之後,帥嘉謨估計自己在京華的職務已經不可能再提高了,但他也要為將來考慮:老爺的弟弟們可不少,而且聽說夫人好像也已經有孕了,所以東家這個六房將來一定會變得更龐大。如果自己不展現出足夠的能力,那不是遲早有一天要被取代?

      帥嘉謨是此次的總負責人,在他之下還有一位副手,也是熟人——吳兌之子吳遜,時任寧波港同管。

      他們兩人就是要為京華掀起這波商業巨浪的正副手。

      如果是在後世的商業化時代,京華作為大明商場上的頭號霸主,會有很多的辦法可以選擇,比如最簡單粗暴的一種:競爭太麻煩,那我就買下你。

      但這種辦法在大明就不太好使,因為此時的人非常重視“祖產”,不到萬不得已,那是絕對不肯出售祖產的,你想收購他家的祖產,某種程度上來說和挖他家的祖墳性質差不多。

      所以收購不是好主意,得另想辦法才行。

      本來帥嘉謨是有好幾個預案的,不過由於高務實臨時傳來的命令讓他不得把事情捅到官府層麵,導致一部分預案直接胎死腹中,現在能夠執行的就隻剩幾個純商業手段的預案了。

      好在帥嘉謨想了想之後覺得,就憑商業手段也應該夠讓對方喝一壺了。

      他以海船快信通知了寧波港的吳遜之後,自己搶先出手。

      九月二十一,京華上海港突然宣布:由於緬甸、暹羅等地局勢緊張的影響,京華兩洋艦隊需要調集大量艦隻前往護航。因此,大明本土各港口的護航艦隊將會同時縮編,不再接受非京華係港口艦隻的護航業務,所有非京華係港口的商船將無法再得到京華兩洋艦隊的護航。

      與此同時,也因為同樣的原因,京華將收回此前發放的“書劍旗”,凡不是從京華各私港出海的商船,將不允許再懸掛“書與劍”旗幟——這意味著京華不再為他們提供保護,也不再提供追還被劫掠貨物等服務。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大明元輔》,方便以後閱讀大明元輔第1177章 商場的事商場辦(上)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大明元輔第1177章 商場的事商場辦(上)並對大明元輔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