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2章 戚繼光的彩虹屁

類別:恐怖靈異 作者:雲無風 本章:第1182章 戚繼光的彩虹屁

      第1182章 戚繼光的彩虹屁

      戚繼光不愧是個早在外地為邊帥時便於中樞埋有線報的武將,他居然能猜到在李太後背後出主意的人是李文進。高務實聽了也不禁有些意外,光憑這政治眼光,戚繼光就算做個文臣,恐怕也不會混得太差了。

      當然,原曆史上的戚繼光就可以說是他同時代名將中,政治眼光最靠譜的一個,所謂俞龍戚虎北馬南劉,可不是他混得最好?至於萬曆十年之後被調任廣東,以至於鬱鬱而終的問題,那實在怪不得他的政治眼光——誰能知道張居正死得那早?戚繼光又不是李時珍,怎可能有這個本事。

      說起來,戚繼光是高務實穿越以來覺得特別有意思的一個人。後世不怎研究曆史的人想起戚繼光,腦子大抵隻有“抗擊倭寇,民族英雄”八個字,但其實戚繼光遠不是如此“簡單”的一個人,他十分複雜。

      在高務實看來,土生土長於大明的戚繼光,身上居然有著和自己這個穿越者類似的特質,這一點最有意思不過了。

      拋開民族英雄這一條眾所周知的情況不多說,戚繼光這個人最“矛盾”的一點便是終身貪腐卻又一世清廉。

      這仿佛是個笑話,在曆史與現實中似乎不應該又這樣矛盾的人。但是不幸的是,在中國的曆史上什千奇百怪的事情都會發生,尤其是在大明這樣有著各自扭曲祖製的體製下,要想做官、為將,如果從不貪汙、受賄,還想要做成一番事業,那其實才是真不太可能的。

      唯一的例外就是那個硬骨頭的海瑞,這是大明樹立起來的第一清官。按記載來看,恐怕也是中國曆史上的第一清官。但是除了海瑞之外,實在再難找到幾個這樣的清官了,況且海瑞雖然自己官做得不小,但到底算不算成就了一番事業,其實也很難定義。

      而確實做成了一番事業的民族英雄戚繼光,他肯定不屬於清官這個行列,但是他確實又是清廉一生。

      當年明月在《明朝那些事兒》一書中這樣評價戚繼光:“戚繼光——一個善於搞關係、迎合領導、請客送禮、拉幫結派的人。在無數史書中,戚繼光是英勇無畏的化身,他能謀善斷,所向無敵,這一切都是事實,但他也有另一麵,比如他每到一個地方,都要先去拜碼頭,請客送禮,大吃大喝一通,然後再認同族找祖宗,大家就算是兄弟了,但是依照他的工資,絕不可能承擔得起這高的花銷,所以結論就是:戚繼光是一個既收禮又行賄的人。”

      雖然當年明月用了很通俗的說法來評價戚繼光,而且也並沒有真正拿出證據,隻是“因為所以”了一番,但這個評價其實基本是屬實的。

      大明這樣的體製,從來不是搞什“高薪養廉”,它隻能是“低薪養貪”,因為大明的官員俸祿十分低下。

      你要是在大明為官,而且並不打算拿自家的錢來填坑的話,那你不貪汙、不受賄、甚至不接受各種孝敬,最後隻有一種結果:不但不能維持官場的各種關係,甚至連養家糊口都會感覺困難。

      在朝廷中樞為官,比如當初高務實在翰林院的時候那樣,如果他不是曾經的小閣老、實學一派的未來之星,其實他倒也可以比較省錢。隻不過,那也是建立在無須太多應酬的基礎上,而實際上除了翰林院之外,大明很少有不需要太多應酬的官。

      如戚繼光這樣的武將,倘若不貪汙、不受賄、甚至不接受孝敬,別說手底下湊不出一支精兵來,甚至隻能夠像海瑞那樣,不但自己成為一個叫化子式的官員,同時還要讓自己一家人都過著叫化子式的生活。窮到了一年到頭連一斤豬肉都買不起,偶爾買上一斤豬肉,竟然會成為轟動全城的新聞。

      事實上,像海瑞這樣的清官,隻能夠成為被朝廷大力表彰的人物,他的官場地位才能不被動搖。但是這樣的人物從來隻有特例,而不可能有什普遍性,正如高拱最後把海瑞“高高掛起”一樣——你隻適合做個楷模,絕不適合真正使用。

      大明的官場複雜險惡,之前已經解釋過。在大明為官,如果沒有派別支持、沒有老師照顧、沒有同年幫襯、沒有足夠的錢財來疏通人脈、打通關係,你還想做到官運亨通,安然無恙,能夠保官保命,基本上不太可能。

      因此戚繼光早就丟掉了祖訓,入鄉隨俗,到什山便唱什歌。既然進入了大明官場,也隻好當貪官。

      可是,戚繼光確實不想貪汙、不想受賄,因為他的確是一個有誌向的人,正如他自己的詩中所言: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事實上也是如此。

      戚繼光一生曆官無數,轉戰大半個大明,南到福建、廣東、海南,北到蒙古、遼東、窮處、富地,他都待過;小將、大帥,他都做過。但是,他每離開一個地方,都是身無分文,淨身而出,甚至也沒有為自己的後代留下什遺產。

      由此可見,戚繼光貪汙也好、受賄也罷,但是基本上是左手進、右手出。到手的錢在一個地方離任之前會全部都花光、用光、送光,他不是要做守財奴,他貪汙受賄來的錢,除了用來養兵之外,就是用來為自己的官場生涯架橋鋪路了。

      就好比高務實根本不缺錢,但戚繼光從來沒有在任何重要節日,包括高務實的生辰漏掉過哪怕一份禮物——即便他知道高務實的家底和為人,給高務實送的禮物可以不必在意禮物本身的價值,但他也從來不會少送一次。

      他為什要這樣做?

      看看他的上司,同為抗倭英雄的胡宗憲的命運就不難明白,官場關係十分複雜微妙,稍有不慎,不但官做不成,甚至腦袋也要搬家。

      胡宗憲當年想要做官,想要做一番事業,幾乎隻有投靠嚴嵩父子一條路。而戚繼光為了自己的前途,先是巴結自己的上官譚綸,在自己地位提升之後又靠上剛剛成為閣老的張居正,最後在張居正被高務實弄下台之後,又徹底投到了實學派門下。

      倘若單以個人節操而言,戚繼光是不符合中國曆代稱頌之標準的,他的為官風格也是風吹兩邊倒,誰強跟誰混,但高務實卻非常理解他的做法。

      因為高務實覺得戚繼光和他自己一樣,“隻要我的誌向沒有改變,具體手段是可以商榷的,階段性的妥協也並無不可”。

      什叫務實,這就是務實。天下間很多事並不以個人意誌為轉移,要不然原曆史中怎可能出現國本之爭?皇帝都有許多事沒法堅持本意,何況他們這些為臣子的。

      也正是因為“本意”,高務實才沒有對朱翊鈞不斷加恩潞王的做法過於計較,甚至沒有特意去幹涉。

      為什?因為朱翊鈞這樣不斷的加恩,未見得是他的本意,他其實也隻是因為皇帝加兒子加兄長這個三重身份,而不得不如此做。

      做給母後看,做給天下人看。

      誰讓大明講究以孝治天下,講究兄友弟恭呢?他為什在詔書中不斷強調“副朕友愛同氣至意”?原因便是:即便他這個皇帝,也怕天下人說他不孝。

      在大明,沒有人能承擔“不孝”這個罪名,一旦被打上“不孝”的標簽,任你有千般能耐、萬種變化,等待你的都隻能是被鄙夷、被嘲諷乃至被聲討。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大明元輔》,方便以後閱讀大明元輔第1182章 戚繼光的彩虹屁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大明元輔第1182章 戚繼光的彩虹屁並對大明元輔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