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2章 以“理”服人恰台吉

類別:恐怖靈異 作者:雲無風 本章:第1252章 以“理”服人恰台吉

      第1252章 以“理”服人恰台吉

      脫脫恰台吉。

      當這個人站在自己這邊的時候,但凡是個蒙古人,都會覺得信心百倍;而當他站在對陣的一邊的時候,卻幾乎每個蒙古人都會心底一寒。

      一個人的武勇其實決定不了一場戰爭的勝利,但蒙古人崇拜英雄,在這個冷兵器還沒有被取代的蒙古社會,脫脫這樣的英雄人物總會有格外的魅力與威望。

      更何況,脫脫的威名也並非完全來自於他的個人武勇,實際上他的戰績同樣輝煌。三十餘年的征戰生涯,他隨著俺答汗轉戰萬,從漠南到漠北,從塞北到西域(瓦剌),從兀良哈到青海……他從未在獨當一麵的作戰中被擊敗過。

      更不要說前次在漠南大戰之中,脫脫的表現堪稱完美,除了高務實這個實際上的總指揮之外,就屬他最為耀眼。

      這樣一個人,當他出現在這種痛打落水狗的場合,他的敵人誰能做到平靜以待,而不是勇氣全失透心涼?

      當脫脫的旗幟與土默特騎兵出現在四麵八方,帶著滾滾黃塵而來,上至博碩克圖,下至尋常的鄂爾多斯騎兵,全都在一瞬間失去了勇氣。

      地雷很厲害,明軍也越來越強,但這些都不可怕,因為隻要衝出去,就有了生路。

      然而此時出現的脫脫卻是最可怕的,這意味著鄂爾多斯部在本次作戰中,已經失去了賴以自傲的根本——機動性。

      大家都是蒙古騎兵,脫脫不僅能力高絕,而且以逸待勞,要剿殺他們這群已經吃了大虧的鄂爾多斯騎兵有什難度?即便不說輕而易舉,恐怕也費不了多少手腳。

      何況剛才麻貴的話言猶在耳,誰知道這附近到底哪還埋著大量霹靂火炮就等著他們撞上去了?

      恰台吉的包圍圈迅速縮小,他本人更是一馬當先跑到了陣前,在離麻貴不遠地位置與麻總戎遙遙一禮,然後勒馬站定,從懷掏出金箭令來,朝博碩克圖一揚,喊道:“博碩克圖,可認得此物!”

      博碩克圖自然認得,但他實在很不樂意回答,身邊那位老將悄悄伸腿輕輕踢了踢他右腳踏著的馬鐙,小聲提醒道:“濟農?”

      博碩克圖歎了口氣,朝恰台吉大聲喊道:“脫脫叔父此來,是要殺我嗎?”

      恰台吉大聲道:“脫脫此生早已有誓,效忠於土默特汗麾下,把漢那吉徹辰汗並未命我取你性命,我自然不會對黃金家族後裔下殺手!”

      博碩克圖一笑,又喊道:“既然如此,我那位好阿哈又是給了你什命令,讓你以下犯上,包圍濟農所部?”

      恰台吉聞言也是哈哈一笑,然後陡然一斂笑意,冷然道:“博碩克圖,好教你知曉:徹辰汗已經著手召集庫台大會,商議是否要廢黜你的濟農之位!如今大會雖然尚未召開,但他已決定暫停你濟農之權,我此來則正是奉命將你帶回歸化城,等待大會召開!”

      博碩克圖乃至身邊老將都是麵色巨變,博碩克圖大怒道:“我鄂爾多斯部濟農之位不僅由來已久,且貴為大蒙古國副汗,豈是他把漢那吉說廢就能廢的!”

      “濟農”為蒙古語Jinong的音譯,明代漢籍中譯為“吉囊”和“吉能”,是漢語借詞,源自元代“晉王”一詞(注:實際上到了韃清時期才譯為“濟農”,本書中是為采取廣為人知的用法才以濟農稱呼)。

      忽必烈即位後,廢棄漠北舊都哈拉和林,營建大都和上都為元朝的兩都。雖然大汗和汗廷離開了漠北,元朝政治中心南移,但蒙古高原腹地作為太祖龍興之地和成吉思汗四大斡耳朵所在,仍是蒙古族統治的根本之地。

      為了加強對漠北根本之地的統治,忽必烈實行以親王鎮守漠北、代表大汗實行統治的製度。於至元三年(1266)封次子那木罕為北平王(後改封北安王)鎮嶺北。

      那木罕死後,至元二十九年(1292)以梁王甘麻剌改封晉王,鎮漠北,“統領太祖四大斡耳朵及軍馬、達達國土”,漠北諸王千戶均受其節製。

      這樣就形成了身兼大汗的元朝皇帝坐鎮兩都統治天下,晉王出鎮漠北、代表大汗鎮守成吉思汗四大斡耳朵、節製漠北諸王千戶的格局。

      甘麻剌死後,子也孫鐵木兒嗣晉王。成宗死後,也孫鐵木兒憑借手握的漠北強大軍事力量登上皇帝寶座,是為泰定帝。泰定帝即位後以次子八的麻亦兒間卜嗣封晉王,鎮守漠北。

      元致和元年、天曆元年(1328)兩都之戰中,時在上都的八的麻亦兒間卜喪命,自此,晉王一係結束了對漠北的統治。

      元代晉王長期統領太祖成吉思汗四大斡耳朵,並負責主持蒙古地區的成吉思汗祭祀活動。而元室北遷草原後,與遊牧經濟基礎相適應的蒙古舊製逐漸恢複,至達延汗時期,蒙古便正式建立了濟農製度和左右翼體製。

      在這個製度下,大汗作為蒙古政權的最高領袖,統領左翼各部,駐帳察哈爾萬戶;濟農則作為副汗,統領右翼諸部,並直接領有成吉思汗八白室所在的鄂爾多斯萬戶,負責八白室的守衛和祭祀活動。

      可以說,明代蒙古的濟農製度,正是對元代以晉王為代表的親王鎮守漠北、代表大汗實行統治的製度傳統的一種繼承。

      事實上明代蒙古的濟農,最早可以追溯到由瓦剌貴族脫歡、也先父子擁立的岱總汗脫脫不花時期。目前見於記載的第一個擁有“濟農”稱號的人,是達延汗的曾祖父阿噶巴爾濟,他也是岱總汗脫脫不花的胞弟。

      在《蒙古源流》中有記載:“太鬆台吉於己未年自立為合罕,時年十八歲,封十七歲的阿黑巴兒隻為吉囊。”這其中,太鬆台吉即岱總汗脫脫不花,阿黑巴兒隻即阿噶巴爾濟濟農。阿噶巴爾濟被封為濟農,並被派往右翼。

      然而,據蒙文史籍記載,這位濟農在其兄脫脫不花汗與也先矛盾激化,雙方訴諸武力的關鍵時刻,惑於瓦剌貴族的挑撥離間之計,背叛了汗兄,投奔了也先,致使脫脫不花汗勢孤力單,兵敗而死。而阿噶巴爾濟濟農隨後也被也先設計殺死,其子哈爾固楚克台吉也在逃亡途中被殺。

      見於記載的第二位擁有“濟農”稱號的人,是阿噶巴爾濟濟農之孫、達延汗之父巴彥蒙克,蒙文史籍中也稱其為孛羅忽濟農,漢籍史料中則有孛魯忽、孛羅、孛忽等多種稱呼。

      據蒙文史籍記載,巴彥蒙克為哈爾固楚克台吉的遺腹子,為也先之女所生。他在三歲時被送往東蒙古,留在阿羅出少師處,後來阿羅出將女兒嫁與他。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大明元輔》,方便以後閱讀大明元輔第1252章 以“理”服人恰台吉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大明元輔第1252章 以“理”服人恰台吉並對大明元輔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