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4章 借刀

類別:恐怖靈異 作者:雲無風 本章:第1254章 借刀

      第1254章 借刀

      這個曙光出現在哪?在王府。

      寧夏兵變的時候,慶王府告破,慶王(老慶王已薨,此為世子但尚未襲封)因為年幼,被其母妃藏於地窖而躲過了一劫,但慶王府在寧夏境內所屬的田產、物產和金銀細軟等物,則被哱拜一黨洗劫一空。

      這筆錢原先是打算做為哱拜一黨招兵買馬的資本的,但後來因為平虜城久攻不克,哱拜等人擔心後路有失,花了大價錢說服博碩克圖充當其強援。為此,哱拜不僅將花馬池許諾給了博碩克圖,還把從慶王府得到的金銀細軟打包送給了他,隻有田產房產之類的東西還留在手中。

      這個消息高務實此前也略有耳聞,但不是十分確鑿,更不清楚慶王府究竟被哱拜刮去了多少財產,而現在伊勒都齊卻將答案告訴了他。

      雖然留在哱拜等人手中的慶王府田產房產情況不明,但僅博碩克圖所得到的金銀細軟,總價值就高達一百四十七萬兩之多,這其中還不包括博碩克圖根本鬧不明白的那些古董文玩,博碩克圖隻知道這些古董文玩“共有十九大車”。

      這個消息真把高務實都嚇了一跳,像京華這樣出了名的有錢,其在西北也不見得能隨時隨地拿出將近一百五十萬兩的現銀來,更多的財富其實體現在各種不動產和商品、貨物之上,而區區一個慶王府,居然就能搜刮出這多現銀,委實令人目瞪口呆。

      不過高務實仔細想想,好像也能理解。慶王這一支不是“後起之秀”,初代慶王叫做朱栴,也有記為朱的,他是太祖朱元璋的第十六皇子,號凝真、凝真子。

      明洪武戊午,即洪武十一年正月壬午,出生於應天府。正統三年八月乙卯初三日病逝,享年六十一歲。逝世後,埋葬在今寧夏同心縣韋州明王陵。朱栴死後,被英宗諡曰“靖”——這是褒諡,大抵是說他為國藩籬有大功。

      這位初代慶王二十六年就藩寧夏。以餉未敷,令駐慶陽北古韋州城,就延安、綏、寧租賦。二**詔王理慶陽、寧夏、延安、綏德諸衛軍務。三十年始建邸。

      按照朝廷的官方記錄,“王好學有文,忠孝出天性。成祖善之,令歲一至韋州度夏。宣德初,言寧夏卑濕,水泉惡,乞仍居韋。不許,令歲一往來,如成祖時。正統初,寧夏總兵官史昭奏王沮邊務,占靈州草場畜牧,遣使由綏德草地往還,煽惑土民。章未下,或告王閱兵,造戎器,購天文書。朱栴疑皆昭為之。三年上書,請徙國避昭。英宗不可,貽書慰諭。其年薨。”

      整段話的主要意思是這位慶王不喜歡寧夏,想內遷一點到韋州,但一直沒有獲批。後來被寧夏總兵舉報,說他又是占草場,又是閱兵、造兵器、買天文書——意思是有造反嫌疑。

      於是慶王為了避開這位總兵,同時也為了自證清白,就上疏自請內遷。這時候已經是英宗朝了,朝廷對藩王的壓製已經比成祖時期放鬆了很多,所以英宗沒答應,於是慶王一係就一直留在了寧夏。

      初代慶王有沒有想過造反,這一點現在已經無關緊要,但是這有一個線索值得注意,那就是早在初代慶王時期,慶王府就有“占草場”這種行為。

      草場本身不值錢,但早期明軍的草場是用來養馬的,慶王占草場肯定不是為了欣賞大草原的自然風光,其要養牛羊,要也就是養馬,但不管養什,由於此人其實並沒有造反的舉動甚至跡象,所以他占草場都肯定是為了賺錢——換句話說,初代慶王就已經開始經營活動了。

      慶王一係到現在已經過去了八代,目前這一代即將襲封的“慶王”是第九代,慶王府錢滾錢兩百年,哪怕一直呆在並不富庶的寧夏,富裕一點也的確不奇怪。

      按照大明的傳統,藩王的產業那當然是要格外保護妥當的,高務實既然擊敗了博碩克圖,甚至連人都給抓了,那博碩克圖手的這筆銀子當然應該作為“髒銀”被追贓,然後原封不動還給慶王府才對。

      不過高務實顯然不打算按照這個慣例辦事——給慶王府幹做什?朝廷開藩禁也沒損害王爺們的利益,這筆錢還給慶王也無非繼續養豬。與其如此,為什不拿去做點更有意義的事呢?

      至於說慶王府將來的生計,那個其實根本不必擔心,因為高務實也隻能拿走這筆能從博碩克圖手中得來的浮財,慶王府的田產房產之類,等到平定哱拜之後肯定還是得還給他,慶王府不可能會餓死人。

      不過這筆浮財也不能順手拿走就完事,有不少可能出現的麻煩最好是提前做好應對的準備。比如將來打完仗,慶王上疏要朝廷把這筆錢還給他,自己就得有個說法,還得讓朝廷有個說法才行,不然就很被動了。

      最簡單的辦法有兩種,一種是直接宣稱不知道這筆錢,或者不知道這筆錢去了哪;另一種就是光明正大的表示這筆錢我收繳了,將花在陝西三邊的軍務上。

      第一種辦法,如果不出事那當然是極好的,怎花都行,但麻煩在於不大可能不出事,慶王丟了將近一百五十萬兩銀子,他能不吭聲嗎?別說以這些王爺們的德性了,就算換了是他高務實也忍不了啊,這大一筆錢平白無故沒了,怎可能不鬧騰?

      而隻要鬧騰起來,這事就肯定瞞不住,因為知道的人實在太多,現在博碩克圖所部一大堆人知道,伊勒都齊也知道了,將來高務實一收繳,還會有更多的明軍知道。乃至於將來要花這筆錢,也不可能不說明這筆錢是從哪來的,那就更是人盡皆知的局麵,怎瞞?沒法瞞。

      所以這條路子走不通,得看第二條。

      光明正大的收繳了這筆髒銀,然後用在陝西三邊的軍務上,理論上來說好像是占據公理公義了,但其實事情沒有那簡單。

      這是大明,不是紅朝,高務實不可能用“人民群眾高於一切”這樣的道理來說服人,那沒幾個人會聽的。雖說“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可這筆錢上升不到這個程度,因為它本身算是慶王府的私產——大明可能沒有“私有財產神聖不可侵犯”一說,但並不代表沒有這種思維,尤其這財產的所有者還是宗室親王的前提下,更不可能隨意侵犯占有了。

      看朱翊鈞的表現就知道,以孝道治天下的天下中,“親親”關係屬於宗**理關係,連皇帝都不敢輕忽,所以皇室雖然能夠打壓宗藩的軍政權力,卻不敢輕易動他們的財產——怎著,你這皇帝連給同宗一口飯吃都舍不得?

      誰當皇帝也承受不了這句話,否則高務實上疏開藩禁的時候,為何大量篇幅都花在了解決宗藩生存問題上?還不是不敢挑釁這種宗**理,也不敢讓皇帝背這大一口鍋。

      因此原因,直接收繳也不好辦,還得另想辦法。

      回過神來,高務實誇讚了伊勒都齊一番,卻發現伊勒都齊似乎並不是很開心,他眼珠一轉,明白了其中原因。

      高務實一笑,道:“伊勒都齊將軍可是因為此戰沒能一展軍威而失望?”

      伊勒都齊怏怏不樂地歎了口氣,道:“是啊,本以為能打一仗,立些功勞,回去也好向阿布……呃,向家父交待,誰知道博碩克圖被脫脫叔父一番話給嚇唬住了……唉。”

      高務實微笑道:“此次作戰,將軍你已經立下大功了。”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大明元輔》,方便以後閱讀大明元輔第1254章 借刀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大明元輔第1254章 借刀並對大明元輔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