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6章 憑什啊?

類別:恐怖靈異 作者:雲無風 本章:第1276章 憑什啊?

      第1276章 憑什啊?

      “收回土司主政地方之權。”

      這句話在高務實聽來不啻於一聲驚雷。這驚雷倘若是從高務勤或者高孟男口中說出來,高務實倒還不會覺得奇怪,但從黃芷汀口中說出來,這就真讓他覺得有些震驚了。

      震驚過後,則是感動。

      南疆的土司是從廣西遷移而去的,前前後後大致將五花八門的廣西土司遷走了三分之二,這其中占據主體部分的則是岑黃兩家。

      岑氏方麵由於當初所“分封”的領地並不靠海,後續又一直窩在安南東北部,在岑淩的領導下主要負責安南國內的“維穩”工作,因此勢力擴張並不明顯。

      黃氏則大有不同,由於黃芷汀嫁給高務實這層關係,高務實多次調用黃氏狼兵,黃氏狼兵也在數次戰爭中立下殊功。雖說從兵源調用上來看,高務實更多的是調用的黃芷汀本人所屬的嫡係狼兵,但多多少少也會用到其餘各支的兵力。

      如此一來,這些功勞最終也會被分攤到黃氏各分支頭上,既給了他們傲視當地的本錢,也讓他們潛意識中認為自己這一家族非同尋常,甚至可能自認為“後族”。

      曆史上真正稱得上是後族的,算來算去可能隻有遼國的蕭氏後族,而就高務實所暗中接到的黑頂一係列密報來看,如今黃氏內部之中有很多可能正是希望黃氏成為南疆的“後族”。

      這當然很可笑,但高務實不能不重視這種思想傾向。

      事實上,黃氏內部出現這種思想的源頭,高務實自己清楚,或許還有他自己一部分原因。譬如說他從來沒有露出過要納妾的意思,雖然這和黃家人所理解的原因根本不相關,但的確在某種層麵加劇了這種思想的泛濫。

      正如劉馨此前所言,京華在南疆的地位就如同皇帝,不管是什安南都統使也好,暹羅國王、南掌國王、勃固國王等也罷,事實上都是被京華牢牢控製在手的——國家軍隊的主力都在京華手中,他們說話的權威性何在?

      那照此看來,作為京華唯一主人的高務實,自然就是整個南疆的“皇帝”,哪怕他從來沒有表露過半分這樣的意思,但也不可能阻止下麵的人有這樣的想法。

      劉守有當初在朱翊鈞麵前告狀,固然是他別有用意,但他的核心思想其實並沒有錯——高務實真的就是南疆的無冕之王。在南疆各國各地想做任何事,隻要是與高務實的命令相衝突的,一定辦不成,而反之亦然。

      在這種局麵之下,高務實本來就沒有在大婚之前納過妾,婚後過去這長時間,也絲毫沒有納妾之意。這就難免讓黃家之人產生一種錯覺,認為高務實要是愛極了黃芷汀,不肯分出任何一點寵愛給旁人;要就是京華對黃氏狼兵的依賴性太強,不肯有任何可能動搖黃氏狼兵對他親近的舉動。

      當然,也可能二者皆有。

      既然有了這種想法,黃氏內部將黃家看做“後族”的思想就不足為怪了。

      高務實之所以覺得這種思想本身很可笑,則是因為黃家人可能搞錯了遼國“後族”的來曆,他們以為蕭氏和他們黃家的情況一樣。

      前世早年高務實讀史,也曾有過一個疑惑,即為何遼國的皇後似乎全都姓蕭呢?

      的確,在遼國從建國到滅亡的二百一十年間,除了遼世宗的皇後是從後唐搶來的漢人宮女姓甄之外,其餘的十八位皇後都姓蕭。可這究竟是這回事呢?真有這一家子人永遠和遼國皇帝成親,並且總能確保成為皇後?

      首先要說明的是,契丹部族原本是沒有姓氏的,這一習俗一直持續了數百年,直到耶律阿保機時期才發生來了改變。據《契丹國誌·部族誌》記載:“契丹部族,本無姓氏。惟各以所居地名呼之。婚嫁不居地。至耶律阿保機變家為國之後……仍以所居之地名曰‘世’著姓。‘世’者,上京東二百地名也。”

      該段記載中的上京,是後世的內蒙古巴林左旗,而這個“世”的漢譯就是“耶律”,阿保機在自己名字的前麵加上了“耶律”二字,從此“耶律”也就成了契丹皇族的姓氏。

      那遼國皇後的“蕭”姓是否也是這來的呢?答案是否定的,“蕭”這個姓氏其實是由遼太宗冊封之後才出現的,這一點在《遼史·後妃傳》中也有著明確的記載:“太祖稱帝,尊祖母曰太皇太後,母曰皇太後,嬪曰皇後……後族唯乙室、撥氏,而世任其國事。太祖慕漢高皇帝,故耶律兼稱劉氏,以乙室、撥氏比蕭相國,遂為蕭氏。”

      這段記載有兩個非常重要的信息,一是遼國皇後都是出自乙室和撥二氏;二是解釋了遼國皇後之所以姓蕭的原因。

      原來,是耶律阿保機自比漢高祖劉邦,因此除了“耶律”這一姓氏之外,遼國皇族還有一個姓氏:劉。

      同時,耶律阿保機認為皇後的重要性猶如西漢之相國蕭何,故此將乙室和撥這兩個後族都賜姓為“蕭”。

      或許以上的解釋會讓人產生另外的兩個疑問:一是耶律阿保機的妻子述律平皇後為何沒有被賜姓“蕭”;第二是為何遼世宗的皇後會是漢人?這可以來做一個簡單的解釋。

      首先是關於述律平未被賜姓的原因,解釋有兩個:其一是上麵提到的賜姓製度出自遼太宗,故此《遼史》作者並未進行改動。

      其二是盡管述律平的姓氏沒有進行修改,而此後作者在談及述律平後人時又將其姓氏改為了“蕭”,例如在《遼史·後妃傳》中就有“太宗靖安皇後蕭氏,小字溫,淳欽皇後弟室魯之女”之說,這說明很可能在遼太宗時期已將述律平的家族賜姓為“蕭”,隻是他們作為後人,不好回頭給述律平也把姓改了。

      第二個問題是遼世宗為何會冊封漢人為皇後的問題。這個問題其實在《契丹國誌·族姓原始》中是有直接解釋的:“王族惟與後族通婚,更不限以尊卑,其王族、後族二部落之家。若不奉北主之命,皆不得與諸部族之人通婚。或諸族彼此相婚嫁,不拘此限。”

      這也就意味著,遼國的婚姻製度中對於契丹人與其他民族的婚姻並不限製,故此遼世宗得以冊封漢人甄氏為後——不過這畢竟隻是一次孤例,不足以動搖“蕭氏後族”的地位。

      黃氏狼兵雖強,但族中讀書之人卻並不甚多,更談不上有什家傳的學風,這從當初高務實初識黃芷汀的時候,黃芷汀經常連一些著名詩詞都隻是“有所耳聞”就看得出來。因此黃家人對“蕭氏後族”的理解有些望文生義的偏差,也是可以理解的。

      事實上,應該說遼國的“後族”蕭氏本就是一分為二的,分作乙室和撥兩家,這兩家從部落製度時代起就一直是耶律氏的左膀右臂,因此“強強聯合”,形成了事實上的“一王二後,三家聯盟帝國”——遼國。

      那,遼國高層的這一局麵和此時的南疆真的是一樣的嗎?顯然不是。

      做一個最簡單的假設:遼國當年如果“一王”和“二後”發生分裂,遼國會如何?答案是遼國可能就得分裂。至少也會出現大規模內亂,極有可能導致統治力崩潰,國家滅亡。

      那回過頭來看南疆,如果京華和黃氏割裂開來會如何?

      不會如何!

      京華在南疆本身就擁有壓倒性的實力優勢,即便黃氏舉族造反,京華也完全有能力全方位碾壓、碾平!

      更何況黃氏內部經過黃芷汀出嫁,已經搞過一次“分家”,黃芷汀本人幾乎不可能站在黃氏一邊。如此一來,京華對黃氏的碾壓級優勢還要繼續放大。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大明元輔》,方便以後閱讀大明元輔第1276章 憑什啊?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大明元輔第1276章 憑什啊?並對大明元輔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