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6章 朝局變化(下)

類別:恐怖靈異 作者:雲無風 本章:第1296章 朝局變化(下)

      第1296章 朝局變化(下)

      由於新任戎政侍郎尚未任命,高務實在兵部的值房就不著急讓出來,至少他今天和戚繼光與麻承宣多說一會兒話是肯定沒問題的。

      等他們兩人告辭而去,高務實便也去和梁夢龍以及兵部的同僚、僚屬們作別。

      高務實如今身為大司農,本就是各部都要巴結的對象,他來告別自然得到了熱烈回應,紛紛半開玩笑地向他表示,希望將來戶部能多關照關照兵部,關照關照他們。

      高務實這次不同以往,答應得異常痛快。眾人都有些驚奇,因為一般來說大司農在這個問題上都會表現得很矜持,不會輕易答應給某個衙門特殊照顧,卻不知道高務實今天這話是隨口說說還是真有這般意思。

      不過他不會解釋,眾人也不敢多問,隻有梁夢龍撚須微笑,知道高務實的話絕非作偽。高務實曆來重視軍務,以前自己不管著戶部,不好直接插手,現在他既然做了大司農,很多事情自然就要按他自己的意思來展布了。

      如今的內閣與朝廷七卿局麵又出現了新的變化,高務實作為七卿之一,算是正式進入了朝廷的決策層——以前他也經常參與決策,但那與今日之局麵顯然不同。

      如今的內閣,一共有六位閣臣,按照排序依次是中極殿大學士首輔申時行、建極殿大學士次輔許國、文華殿大學士張學顏、武英殿大學士吳兌、文淵閣大學士王家屏、東閣大學士王錫爵。

      王錫爵士林地位雖高,但士林地位畢竟帶不進內閣,進了內閣還是得老老實實按照排序來,目前隻能代替過去的王家屏吊車尾。

      內閣的排序絕大多數情況下就是這樣按部就班,隻有極個別的時候會出現不同,比如這位閣臣不是初進而是起複,又或者皇帝在詔書中明確指定排位——高拱就被指定過。

      指定排序與中旨入閣不是同一碼事,後者會被士林鄙夷,而前者不會。蓋因為皇帝在指定排序之前,該閣臣也是通過了廷議的,並不會讓人質疑他的資格。

      王錫爵與朱翊鈞的關係顯然好不到那一步,不足以讓朱翊鈞特意為他指定一個位置,因此隻好作為群輔之末。

      朝廷七卿的變化也不小,如今分別是吏部尚書楊巍、戶部尚書高務實、禮部尚書徐學謨、兵部尚書梁夢龍、刑部尚書舒化、工部尚書石星、左都禦史沈鯉。

      不過,“朝廷七卿”雖然按照習慣是把左都禦史擺在最後,但請千萬不要誤會,這並不是說左都禦史的真正地位排在六部尚書之後。

      左都禦史是都察院的管院,號稱總憲、大都憲、亞相,地位非常特殊,但很難明確排序。因為左都禦史的職責是監督百官,風紀天下,因此其權威與任職者的個性、風格關係非常大。

      總的來說,左都禦史如果是個眼揉不得沙子的人,那這位總憲大人多半是人見人怕、鬼見鬼愁,地位想不赫都難;反之,左都禦史倘若是一位好好先生,這位總憲大人雖然肯定到處被人稱頌,但實際地位就很堪憂了,甚至搞不好根本沒什存在感。

      沈鯉會打算做一個什樣的左都禦史,現在沒人能知道,包括高務實在內。

      此外,石星轉任工部尚書一事也頗有影響。石星這個人出身大名府東明縣,單從地域來看似乎天然應該親近高黨或者說現在的實學派。

      其實不然,石星早年的座師並非高拱、郭樸一派,而且離開政壇很早,以至於他年輕時口無遮攔,有些新進士的傲氣,幹了點蠢事,被高拱壓製了一波。

      事情是這樣的:嘉靖三**,年僅二十二歲的石星考中進士(前文有述,明代大部分進士都在三十歲左右),成績還比較靠前,於是進入內閣當值觀政,後被授予行人司行人。

      隆慶元年十月,石星被擢拔為吏科給事中。穆宗隆慶帝即位後,石星不知道哪根弦搭錯了,莫名其妙的上疏切諫,提出了規諫六條,即養聖功、講聖學、勤視朝、速俞允、廣聽納、察讒譖。

      本來這種奏疏大可以寫得很“格式化”,皇帝看完基本不當回事,但石星不然,他奏疏中的立場就有點問題,像是在把隆慶帝先當做惡人看待了,用詞又很衝。

      這就壞菜了,隆慶帝本來脾氣很好,結果看了之後都勃然大怒,給石星宸斷了一個“訕上罪”,處以六十杖刑,貶斥為民。

      作為帝師的高拱當時雖非首輔,但按照一般情況來看,他是可以並且通常應該出麵維護一下石星的,誰料石星的那奏疏還帶了點隱含的指責,仿佛是說隆慶帝如此不堪,高拱這位帝師當負全責。

      高拱本來以為這隻是石星搞不清狀況,想忍下來,誰料門下弟子一查,發現根本不是這回事。

      實際情況是什呢?是徐階當時操控言路和高拱鬥法,石星雖然本來不是徐階的嫡係,但他作為年輕言官,在眾口鑠金之下真的以為高拱就是徐階口中的不識好歹、恩將仇報之輩,於是憤而上疏,明著罵皇帝,實則罵高拱。這一下子就把高拱惹毛了。

      高拱的脾氣本來就不好,又正值與徐階鬥法的緊要關頭,石星這毛頭小子自己跳出來做炮灰,高拱可不就幹脆成全他得了?於是高拱也就不再顧及石星什“北榜後進”,更不考慮提攜一把,直接了當地在皇帝的降罪聖旨上附署了。

      於是石星挨了六十廷杖,當場罷官,貶斥為民。

      想想看一位書生在正常情況下挨六十廷杖是什概念——二十廷杖認真打就足以**了,石星挨了六十廷杖,居然隻是昏迷過去。

      其實這是當時高拱給時任司禮監掌印大太監孟衝打了招呼,讓他安排一下,教訓一下可以,不要出人命。孟衝是高拱推薦上位的,自然不敢違逆高拱的意思,這件事幹得很漂亮。

      再說石星本人,他在同鄉好友穆文熙的護持下,經過一晝夜的照料總算蘇醒過來。

      此時石星本以為自己應該是徐階眼中的可朔之才了,誰知道徐階那邊一點反應都沒有,根本就當沒這回事。

      石星得知消息,當場涼了半截腰,差點氣死。不過他那時的確很有脾氣,雖然重傷在身,也不肯在京師逗留,與穆文熙兩人同舟回歸故。高拱後來自己被徐階整懵,回鄉一年多才回京,回京後以閣臣兼天官,忙得不可開交,也就把石星給忘了,沒想起來在徐階倒台之後給石星平反什的。

      時間到了隆慶六年六月,隆慶駕崩,萬曆即位。吏部按照習慣提出起用隆慶年間因言獲罪的官員,石星名列其中,高拱看了才想起他,不過沒有阻攔,因此石星得以官複原職。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大明元輔》,方便以後閱讀大明元輔第1296章 朝局變化(下)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大明元輔第1296章 朝局變化(下)並對大明元輔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