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4章 周雖舊邦,其命維新

類別:恐怖靈異 作者:雲無風 本章:第1304章 周雖舊邦,其命維新

      第1304章 周雖舊邦,其命維新

      “生產建設兵團所拿的那部分,是按照固定比例來拿還是有個定數?若是遇到荒年則如何?”

      不得不說,程文雖然出身富裕,但作為戶部左侍郎,他也算是能夠一眼看到問題的關鍵的。這個專門推行於京營軍屯的“家庭聯產責任承包製”雖然看起來一切都好,但它目前的好有兩個關鍵:一是今年的年景看來不錯,雨水豐沛、日照充足,氣候也難得的表現正常;二是生產建設兵團所拿走的那部分“地租”既然是高務實所定,看來肯定是定得不高的。

      但既然如此,那一旦有問題,也就隻能是這兩點出現變數。比如遭遇災害,成了“荒年”,那就意味著收成降低。運氣好是小降,運氣差是大降,運氣糟糕透頂的話,顆粒無收也不是沒有可能。

      這就牽扯到了“地租”,即生產建設兵團所拿的那部分。這一部分如果高務實是定的固定數額,也就是我不管你生產出多少糧食,我固定拿一個數。比如一畝地我收五十斤,你生產出了三百斤也好,四百斤也罷,那都和我沒關係,反正我就要這五十斤。

      在定額不高的情況下,這種製度看起來挺好,操作也特別方便——兵團方麵隻要將土地的大小丈量清楚就行了,非常容易計算。

      但程文知道這是容易出事的,比如說遇到荒年,這家軍戶倒黴透頂、顆粒無收。此時,他家如果承包了十畝地,則需要繳納五百斤糧食產出,試問他拿什給?人頭嗎?

      這看的話,按比例收取就比較“人性化”了,比如某家軍戶原本每年產出兩千斤糧食,他需要上繳四百斤,但這一年運氣不好遇到荒年了,減產成了一千斤,那他就隻需要上繳兩百斤。

      雖然倒黴始終還是倒黴,但至少比前一種要好。因為他哪怕遇到極端年份,在顆粒無收的情況下也至少不必倒貼。

      然而,高務實告訴他的消息卻似乎不那仁慈,因為高務實說道:“是固定數額。”

      程文馬上顯得憂心忡忡,胡執禮就更直接了,皺眉道:“如此一來萬一遇到災荒亦或者兵災之類,農田被毀、顆粒無收,則這些軍戶免不了又要賣兒鬻女,甚至逃亡江湖……”

      “不至於。”高務實搖頭道:“這一規定是有配套措施的,比如這個定額並非一成不變,而是按照不同的區域,在每一年都會根據實際情況來進行調整,其調整日期都在搶收完成的前半個月。

      與此同時,這個調整的數量也有標準,即‘固定上限製度’——豐年最高不超過當年大致畝產的三成,災年、荒年最高不超過當年大致畝產的兩成,重大災害年份或地區最低甚至可以不收。”

      然後高務實又和他們解釋了一下災年、荒年的災害程度如何劃分,以及他所提到的“大致畝產”是如何得來的等各種細節。

      這些細節可不是高務實坐在家一拍腦袋就決定下來的,這都是京華的人——尤其是他在三慎園的農戶根據自己多年的體會所提供的數據,然後匯總到京華,再經過高務實自己的詳細計算得出來的。

      高務實作為一個前世的鄉鎮基層幹部,搞這個倒幾乎可以說是本行,其中可能出現的問題,都是他過去曾經遇到或者至少曾經聽說過的,幹起來倒比打仗還有信心。

      他定下的這些製度,已經詳細到了新任戎政侍郎都不必插手多少的程度,其所能調整的範圍並不大——說實話高務實一早就考慮過自己遲早卸任的問題,所以才會這幹,以免後來的和尚念歪經。

      聽完這些,別說程文佩服得五體投地,就算胡執禮也感慨萬千,道:“下官出仕近四十年,不是沒見過為民請命的好官,但即便是海剛峰當年,也拿不出如此仁厚而切實可行的辦法。

      以下官想來,海剛峰雖然一心為民,但手段畢竟失之強硬,且他的做法歸根結底不過是‘劫富濟貧’,看似公正,其實根本不可持久。蓋因為天下之財有數,貧者多取,富者必定少拿,然富者背後必有親朋好友在朝為官……”

      胡執禮說到此處,驚覺自己說得過了,馬上把話鋒一轉:“然則司徒卻不然。司徒理政,關鍵從不在於這等多拿少拿之無用之舉,而是先將這‘天下之財’由一化為二,由二化為三,周而複始,永不停歇。

      如此,天下之財既然倍增,這分配多寡便不再那敏感,或多一些,或少一些,其實並無大礙。司徒,下官忽然想起萬曆八年時,你的廷試策論——《大患在貧》。”

      “哦?”高務實都沒想到他忽然提起自己當年那篇爭議極大的策論來。

      胡執禮卻似乎頗為激動,以至於站起身來,高聲誦道:“今天下之大患在於貧:吏貧則黷,民貧則盜,軍貧則鬧,國貧則弱。

      古之言貧,首言不儉,乃以為儉則自富,富則自安,臣獨不以為然也。

      所謂貧也,於小民而言,其產不足自給,其易(貿易)不足自用,如是究其所源,無非生產不豐、交易不暢。

      所謂貧也,於國家而言,其榷不足歲出,其費遠超歲入。官吏低俸而欲活,如何不貪?小民低產而欲活,如何不盜?軍餉不足而欲活,如何不鬧?國家歉收而欲活,如何不弱?

      因是故,欲使官吏不貪,先加其俸;欲使小民不盜,先富其收;欲使士卒不鬧,先足其餉;欲使國家不弱,先豐其庫。

      陛下或問:此皆費也,國用既不足,何以為之?若征其賦,官或足俸、兵或足餉、國或足庫,而民豈益困乎?

      臣聞曆代榷稅之少,無過本朝。前宋南渡,偏安江南一隅,歲入尚以千萬計;本朝兩京十三省,朝貢之國數十,遠邁漢唐,奈何歲入不過五百萬耳。華夏自古富庶,何以本朝獨貧?”

      胡執禮將高務實那篇文章的開頭這一部分一字不差的背誦出來,然後長歎一聲,忽然朝高務實深深鞠躬一禮,道:“昔日此文出時,執禮未能甚解其意,曾於私下詆毀,以為此策斷難施行。

      如今看來,司徒胸中韜略遠非執禮所能度量。過往種種,實是班門弄斧、孔廟題詞,著實教執禮慚愧無地……請司徒恕罪。”

      高務實連忙起身將他扶起,道:“雅齋公切莫折煞學生,您是士林前輩,品評晚生文章,那是學生的福分,這又有何不可,何至於此?”

      胡執禮見他也立刻退後兩步,拱手肅然還禮,心中不覺更加暢快,笑道:“司徒昔日年幼,便有人以‘小閣老’戲言之,雖不知當時這話當不當得真,但就如今看來,司徒已有宰相氣度也。”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大明元輔》,方便以後閱讀大明元輔第1304章 周雖舊邦,其命維新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大明元輔第1304章 周雖舊邦,其命維新並對大明元輔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