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2章 糾結

類別:恐怖靈異 作者:雲無風 本章:第1322章 糾結

      第1322章 糾結

      高務實想到的這個可能,讓他霍然發現自己居然處在了一個非常危險的位置。

      此時此刻,隨著王錫爵提出的“拜嫡母”之法出現,鄭皇貴妃如果反應過來,也可以依據這一原則想方設法讓朱常洵拜皇後為嫡母。

      但這件事有一個前提,即“拜嫡母”之事必須取得足夠多的朝臣認可,才可能達到應有的效果。然而,朱常洵肯定不能取得心學派的支持,那鄭皇貴妃唯一可以拉攏的對象就隻有實學派了。

      拉攏實學派,在鄭皇貴妃眼中肯定不會是去拉攏許國一係。這其中的道理還不隻是高務實目前勢力占優這一條,更重要的一條在於許國的年齡。

      簡單的說,就是許國按例致仕的時候,朱常洵甚至還沒成年。

      朱翊鈞除了“足疾”之外,身體並沒有什大問題,不像他皇考穆宗,身子虛得是人都能看出來。而且作為朱翊鈞最為得寵的妃子,她也知道皇帝整體上來說還是比較節製的——可能是吸取了穆宗的教訓。

      如此算來,直到許國致仕,朱常洵也成不了天子,到時候許國一退,自己母子二人在外廷還能指望誰去?

      不能找許國,就隻能找高務實了。鄭皇貴妃雖然未曾見過高務實,但她知道高務實與皇帝同歲,據傳馬術甚佳,其做巡撫以前,在京師大多都不肯坐轎,而是騎馬。

      騎馬可不比後世騎摩托,這玩意看似威風,實際上並不輕鬆,馬術不佳者騎馬,說不定比走路還累。而能常年騎馬代步者,身體一定不會很差。

      如此說來,高務實的仕途至少不會因為身體原因而夭折,那一旦他願意支持常洵,大概率可以一直照護到常洵禦極。

      而已高務實如今的勢頭,他那時十成十已經入閣了,若是這個過程夠長,甚至早已做了首輔,如此一來這個優勢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既然拉攏高務實成了第一選項,鄭皇貴妃就隻需要考慮拉攏的手段。以劉馨剛才的分析來看,鄭皇貴妃第一個想要利用的人肯定是皇帝,她隻要找到辦法讓皇帝和高務實說起這件事,或者明白無誤地提出這個要求,高務實很難拒絕。

      為什之前可以拒絕,這時候就很難拒絕了呢?

      因為之前沒有人想到“拜嫡母”,高務實可以用堅持儒家傳統的理由來拒絕,表示自己堅持要等皇後誕下嫡子。這個說法皇帝沒法反對,甚至也不太可能反對,因為他對皇後同樣有很深的感情。

      然而現在不同了,現在是朱常洛和朱常洵都能“拜嫡母”,這時候如果問皇帝希望誰去拜,那答案還用問嗎?肯定是常洵啊。

      誰拜都一樣,皇帝再找高務實提起,高務實顯然就不好反對了。

      然而麻煩在於高務實並不想這做。朱常洛也好,朱常洵也罷,高務實對他們曆史上的表現都很看不上眼。

      後人說起朱常洛,也就是曆史上的明光宗泰昌帝,雖然直言他沉於酒色,縱欲淫樂,以至於成了一個“一月天子”,甚至還搞出“紅丸案”這種可笑可悲的故事來,但對於他短暫的治政還是給予了好評的,說他“罷除了萬曆朝的礦稅,撥亂反正,重振綱紀。”

      然而很可惜,在高務實看來,這位皇帝的表現正說明了他根本就不會做皇帝。

      本來,薩爾滸之戰慘敗以後,朱翊鈞已然意識到東北邊境的麻煩不小,開始積極調動人力物力財力準備報仇,隻是王皇後的突然薨逝讓他的精神垮掉了,一個月之後自己也撒手人寰。

      在這樣的情況下,朱常洛如果是個聰明的皇帝,就應該知道他的壓力其實很大,國家興亡都在他肩上了。而且,隻要能報了薩爾滸的大仇,他的權威也能樹立起來。

      但要成功複仇,其關鍵則在於手必須有錢。有錢才能打仗,這一點在萬曆三大征中早已證明。如果不是因為朱翊鈞砸了大把的內帑進去,原曆史上的三大征說不定一場都贏不了!

      可是,內帑的錢是從哪來的?大頭就是礦稅。

      礦稅並不能“顧名思義”,它其實就是商稅,隻不過和高務實現在要搞的商稅不同——高務實收商稅,是要把錢收進戶部,朱翊鈞的礦稅則是通過礦稅太監收進內帑。

      在原曆史上,朱翊鈞這礦稅每年收起來的其實也不算多,但搞出的麻煩卻很是不小,其中主要原因在於“征礦稅”沒有製度可言,礦稅太監們又趁機上下其手,弄權、貪墨不一而足,所以民間反對的聲浪很大。

      不過,所謂民間反對聲浪,實際上有一大半是大商人們搞出來的,同時大商人們的朝堂代言人們則不斷攻擊礦稅,數十年如一日的要求朱翊鈞取消礦稅,隻是朱翊鈞始終堅持不肯罷。

      整體而言,礦稅的存在是一把雙刃劍,它保證了在國家“出事”的時候,皇帝能拿出銀子來支撐戰爭,又導致民間、朝堂的尖銳反對。

      作為新禦極的天子,不是說不能取消礦稅作為一種與百官妥協的手段,爭取暫時平息皇權於文官集團之間的鬥爭。

      問題是取消礦稅也得看時機啊,這個時候遼東眼看著都要徹底糜爛了,你還把自己手目前最靠得住的一筆財權放棄掉,這……是個什神操作?

      其睿智程度,恐怕和崇禎自廢廠衛差不多。

      由此可見,朱常洛的水平完全靠不住,比他老爹朱翊鈞差了八條街。

      朱常洛靠不住,朱常洵同樣不靠譜。

      國本之爭中發生的爛事先不說,隻說其受封福王、之國洛陽以後。這位殿下橫征暴斂,侵漁小民,千方百計搜刮錢財,除了沒膽子造反之外,基本壞事做絕。

      當時朱翊鈞與群臣冷戰,無數奏疏送進皇宮都如同泥牛入海。朱翊鈞對群臣上的奏章大多不理睬,唯獨福王府的奏章不同,早上遞交,基本上下午必有答複,對其要求則是無所不允。

      有這樣的便利,四方奸人亡命之徒自然紛紛趨之若鶩,聚集在朱常洵門下。而此後天啟帝乃至更後來的崇禎帝即位後,因福王是帝室尊屬,是血係最近的一支藩國,所以對他也很是禮敬。

      然而地位如此尊崇的福王殿下有何表現呢?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大明元輔》,方便以後閱讀大明元輔第1322章 糾結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大明元輔第1322章 糾結並對大明元輔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