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0章 南察風波(二)

類別:恐怖靈異 作者:雲無風 本章:第1330章 南察風波(二)

      第1330章 南察風波(二)

      海瑞看出了王錫爵的“言下之意”,無非是警告自己,江南豪紳一榮俱榮、一損俱損,而這些家族大多都有族人身在官場,自己動一個就是動一群,要好好考慮一下後果。

      其所言自然當真,隻是……那又如何?

      “三生不改冰霜操,萬死常留社稷身。”我海瑞光明一生,隻有不敢違背之德,何曾有不敢開罪之人!

      收好王錫爵的書信,海瑞挺直了本因年老而微微佝僂的腰背,傲然如二十一年前他寫下《治安疏》時一般。

      生死雖重,於我鴻毛;貞潔雖輕,於我泰山。

      爾輩上蔽天子聖聰,下奪百姓口食,欺天罔地,背理昧心。凡有一二良官善類在朝,欲明察糾治,爾輩則群起攻之。

      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豈獨爾輩專之!

      天子一怒,伏屍百萬;海瑞一怒,烏紗遍地。王錫爵這封信,成功激起了海瑞的怒火,南察一事,已有波及天下之虞。

      然而,海瑞沒有思及之處在於,他的脾性如何,天下誰人不知?

      至少,高務實與王錫爵是必然深知的。

      正因如此,高務實的信中雖不言德,處處言德;正因如此,王錫爵的信中雖不言勢,處處言勢。

      事實上,高務實也好,王錫爵也罷,兩封信雖然看似完全南轅北轍,其實卻殊途同歸,都是為了讓海瑞來一次“大鬧天宮”。

      但高務實目的在此,這般做可以理解。王錫爵利益攸關,為何也要這般激怒於他?

      其實,王錫爵這次的做法,相比於隆慶四年初的那一次,正是“反其道而行之”。

      隆慶四年那一次,海瑞的主要目標是徐階,他王錫爵不過是個剛剛冒頭的官場小輩,自然樂得讓徐階去扛下海剛峰的利刃,他自己則老老實實躲在後頭看戲。

      天塌下來有高個子頂著,我王某人細胳膊細腿,就不湊這個熱鬧了。

      但這一次卻不同,以南榜官員為核心的心學派,當今兩大台柱便是申時行和他。然而申時行雖是首輔,家業卻隻一般——至少對於王錫爵而言,肯定隻能算一般。

      真正要是在江南廣征商稅,王錫爵才是首當其衝不能容忍的那個人,而在他身後,還有數不盡的“官商”、“商官”之家。

      而這次京察,王錫爵雖無任何證據,卻斷定必是高務實暗中慫恿而致。

      此次皇上用高務實為戶部尚書,看似是因為高務實功難爵賞,隻得以高官相贈,其實哪有那簡單?

      王錫爵還在回京的路上就已經想清楚了,皇上此番無論耍了多少花槍,歸根結底隻是因為朝廷缺錢,而高務實卻是他眼中最會理財的那個人。

      既然如此,高務實近期若有所為,則必與商稅有關,而皇上一定會盡力配合。

      於是,京察遂起也。

      王錫爵深知,此次京察既然根由就在商稅,而海瑞又是個一根筋的家夥,以高務實之陰險難測、毒計百出,他必有本事說動海瑞,把這方麵當做其主持此次南察的核心思想。

      海瑞是何等人也,那是攔得住的嗎?當然攔不住。昔日徐階攔不住,今日他王錫爵照樣攔不住。

      既然攔不住,何不換個思路?

      如今我王錫爵就是最大的出頭鳥,在江南籍官員之中的地位和身家就好比昔日之徐階。

      徐階當初之所以被搞得灰頭土臉,有三大原因:其一是自己已然致仕;其二是高拱獨承聖眷;其三是沒能“廣泛發動群眾”。

      如今,申時行為首輔,我王錫爵也是輔臣之一,在朝中尤其是內閣之中,是能和實學派旗鼓相當、平分秋色的。這一點,徐階當時比不得我今日。

      如今,論聖眷或許仍當以高務實為天下第一人,然而高務實與高拱其實並不相同。高務實是皇上的伴讀、同窗,他們之間的關係大抵相當於友情。而高拱是穆宗的帝師,穆宗在高拱身上感受到的可不隻是老師的威嚴,更多的其實是他畢生缺失的父愛——那相當於是親情了。

      友情親情都是情,本無所謂高下之分,但友情是可以選擇的,而親情沒有選擇。

      你能選擇和誰交朋友,但顯然不能選擇誰是你爹。高拱在隆慶朝的厲害之處,最狠的一條就是隆慶帝在心有把他當父親看待的跡象。

      所以,二高雖然都是聖眷加身,但相對而言兩者性質有別。這一“別”的現實差距在哪?在於高拱在閣之時,他是“先生”之首,皇帝可以名正言順首先考慮他的意見——“天地君親師”嘛,旁人即便不服,也找不出多少可以反對的理由。

      高務實雖然也當過日講官,但顯然不會被視為帝師,眼下的“帝師”是幾位閣老。這就意味著,但凡天下有事,哪怕皇上心隻想聽高務實的回答,他也必須按照約定成俗,先去征詢閣臣的意見,並且必須給於足夠的尊重。

      於是在這第二點上,王錫爵也可以說“徐階當時比不得我今日。”

      至於其三,徐階當年應對海瑞清丈田畝一事整體顯得非常被動,在以上兩條原因之外,還有一件麻煩事對徐階影響很大。那就是他自己的弟弟徐陟彈劾了他一些爛事,這也是他請辭回鄉的原因之一。(注:此為史實,但沒有一個完美的解釋能說清楚徐陟到底為啥要幹這一出。)

      這件事就當時來說,對徐階的政治地位影響一般,但對徐階的名聲影響很大,以至於他回鄉之後很希望消停一些,不要再“丟人現眼”了——重名聲畢竟是大明朝文官的一貫特色,當然明末那會兒可能要除外。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大明元輔》,方便以後閱讀大明元輔第1330章 南察風波(二)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大明元輔第1330章 南察風波(二)並對大明元輔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