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0章 南察風波(十二)

類別:恐怖靈異 作者:雲無風 本章:第1340章 南察風波(十二)

      第1340章 南察風波(十二)

      高家的武裝家丁人數眾多,這多年下來,也不光是全靠資曆累積來提拔人才。除了南疆方麵的各種戰爭,大明境內和出關塞外行商時的剿山匪、殺馬賊等等,高家的武裝家丁是有“軍校”存在的。

      當然,高務實在這種事情上一貫謹慎,讓他直接打出“軍校”或者諸如“講武堂”之類的名號,那是斷不可能。高家武裝家丁的“軍校”叫做“護商進修班”。

      名字嘛,越不起眼甚至越低賤越好,但實際上這個“護商進修班”可真不止是“班”這種低級規模,每年參加護商進修班培訓進修的高家家丁高達千人以上。

      護商進修班分為兩大“班”,即“陸上護商進修班”和“海上護商進修班”,這兩類都可以顧名思義而不必解釋。

      另外還有一類特訓班,則是陸海兩通的類型,人數相對比較少。高務實的本意是搞個如海軍陸戰隊軍校一樣的培訓。不過由於目前的登陸作戰其實也不算很多,結果這其中培養的武裝家丁大多都被派往內河線路“鍛煉”去了,另一少部分人被派往南疆作為儲備人才。

      高務實原本派給孟格布祿而現在改派去曹簠麾下做幕僚的高逸民就是萬曆十三年特訓班畢業的,考核成績相當優秀:理論筆試第一、兵棋推演第二、綜合實戰演練第一。

      原本,高務實把他派去孟格布祿那而不是南疆,就是考慮到孟格布祿所在的哈達位置緊要,而孟格布祿本身實力又比較差,這才特意給他挑了個最優秀的軍事參謀。

      誰知道老話說得好,稀泥巴扶不上壁。高逸民的建議明明都很對,偏偏孟格布祿就是不聽,唯一聽了的一回還挑了個下策。

      天作孽猶可活,自作孽不可活。碰上這個“雇主”,高逸民也是沒辦法,最後隻能趕在孟格布祿必然大敗的前腳溜之大吉了。

      高逸民很擔心老爺因此震怒,會以孟格布祿大敗而逃來責怪他參謀不力,因此他動用了自己作為外派軍事參謀的緊急聯絡權,寫了一封措辭謙卑之極的告罪書信送來給高務實。

      但高務實不是不明事理的人,他知道像孟格布祿這樣的女真強酋,尤其本身又是沒接受過什靠譜的教育的家夥,指望他懂得應該如何看待高逸民的存在,顯然隻能是奢望。

      說句不好聽的,南疆的那些王國高層都比孟格布祿聰明得多,至少他們都知道高務實派駐在他們身邊的參謀——不管是政務參謀還是軍事參謀——個個都是他們不能得罪的人物,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得看這些參謀的臉色。

      這些人對他們而言,相當於天子使臣,個個都是“欽差”,他們哪敢得罪?同樣也不敢抗命。人家說是說“建議”,其實每一句話都是命令。然而孟格布祿就不懂這些。

      當然了,高務實在南疆的權威肯定遠超他在遼東的權威,實力相差也很大,這也是孟格布祿沒把高逸民的建議看成命令的另一個原因。

      總而言之,高務實不認為高逸民需要為孟格布祿的戰敗負責,所以他依舊重用此人。

      六百加急的消息傳到曹簠手中隻花了三天多的時間,曹簠看過高務實的親筆信之後麵色基本如常,稍稍思索片刻,便派人聯係各部將領,包括開原參將麻承勳、沈陽遊擊戚金等人,其他還有如張萬邦、蒲元毅以及他自己的親弟弟曹簡等高務實的“老部下”。

      這樣的聯係並非軍令,因為皇帝的聖旨還沒到,調動兵馬必須得到遼東巡撫李鬆的同意,甚至還需要各處兵備道認可才行,比較麻煩。

      不過高務實的信既然到了,曹簠當然知道聖意也肯定已經在路上,他私下通知隻是為了讓大夥提前做個準備,以免到時候又耽誤時間。

      高務實限定了他此次出兵的大致人數,並且直言此戰“兵貴精而不貴多”,要求他仔細清點人馬,雖不得超額,但也不得冒名,必須足額。

      於是曹簠思來想去,幹脆自己調用了三千家丁,又明確征用麻承勳的兩千麻家達兵、戚金麾下兩千戚家軍、張萬邦等一幹將領的合計三千家丁,直接湊足一萬家丁。

      剩餘一萬人,也是從各處衛所精挑細選而來,都是遼河以東防區內可以拉出去打野戰的那種精銳。

      曹簠覺得,這樣的戰鬥力已經完全足夠了,因為家丁不比尋常士兵,同等數量的家丁不僅可以吊打三倍甚至五倍的普通衛所兵,就算麵對蒙古兵也絲毫不慫,甚至很多時候能夠在一千打兩千的情況下還逼得蒙古人主動撤走(此時的蒙古人非常不樂意打損失較大的硬仗)。

      不過,讓曹簠自信如此的家丁製度其實也有隱憂,高務實在卸任戎政侍郎之前就有所察覺。這個隱憂倒不是說現在的將領們就已經開始有了什不聽指揮的苗頭——這在當前的萬曆十五年還真沒有。

      隱憂在於,高務實發現如今的各將領家丁編製之中也開始出現了冒餉現象——這也是高務實此次明確要求曹簠仔細清點人數的根源。

      嘉靖年間,朝廷正式承認家丁的編製,承擔起支付家丁餉俸的責任。一般來說,家丁具吃雙糧,比如當普通士兵的月餉為二錢五分時,家丁可以“食雙糧五錢”。曆史上的萬曆十五年,普通士兵的月餉增至四錢,家丁的月餉就升至九錢。等到了萬曆中後期,家丁的月餉又增加到了一兩一錢五分,待遇不可謂不厚。

      何況因為高務實蝴蝶翅膀的關係,北方的貿易流通相較於曆史同期大為加強,間接導致物價略有下降,而因為高務實在與西班牙、葡萄牙人的海貿交往中獲得了大量的白銀,又使民間的通貨緊縮稍有改善。

      於是到了現在,邊軍將領家丁的糧餉已經提前達到一兩二錢的水平(僅指朝廷餉銀,不算其他福利、將領自行下發的補助及戰利品“分紅”等)。

      由於兵製改革依舊隻是起步階段,而朝廷財政方麵說實話也一直緊巴巴的,所以朝廷依仗家丁作戰的大局麵並未根本改善。如此一來,曆次大規模的戰役,動輒調撥數千家丁。

      比如此次西北平叛,李如鬆就是帶著自己數千遼東家丁參戰的,也正因為如此,他才敢在立足未穩的情況下直接發動那次攻擊,掀開大勝的帷幕。

      原曆史的情況比現在更加不堪,對家丁的依賴更加嚴重,比如為對付崛起的滿洲勢力,大量家丁雲集遼東,萬曆四十七年遼東告急,朝廷一次性調撥其餘諸鎮家丁六千五百名參戰。

      後期諸如薩爾滸等大戰,朝廷也往往命令各將“聽其帶慣戰裨將,所攜家丁或千計,或百計”。如此算來,加上遼東地區各將領的家丁,最多時明朝可能集結了數萬家丁作戰。

      那問題來了,如果此時的家丁戰鬥力還和馬芳的馬家騎兵、劉顯的降倭夷丁時期一樣,乃至於李成梁全盛時期的遼東軍一樣,則擁有如此多精銳士兵的明朝,為何還是打不過後金呢?沒道理啊!

      高務實認為,從家丁的角度來說,此家丁已非彼家丁。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大明元輔》,方便以後閱讀大明元輔第1340章 南察風波(十二)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大明元輔第1340章 南察風波(十二)並對大明元輔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