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7章 南察風波(卌八)圖窮(為盟主定庸加

類別:恐怖靈異 作者:雲無風 本章:第1377章 南察風波(卌八)圖窮(為盟主定庸加

      第1377章 南察風波(卌八)圖窮(為盟主定庸加更)

      銀礦的事,重要卻談不上急切。兩人把這件事敲定下來之後,劉馨便問道:“從勘探到發現,從發現到確定是否開采,再到準備器械人手直至動工,一年時間估計都不夠,所以……你打算怎回複她?”

      高務實輕輕一歎,搖頭道:“先不著急和葡萄牙人開戰,我會讓她把緬甸大光港的建設提上日程,同時給南洋艦隊一個任務,主動開辟從大光港到印度的商貿航線。南洋艦隊本身也可以考慮編成一個分艦隊,即南洋艦隊緬甸分艦隊。至於編隊規模和組成問題,讓南洋艦隊司令部草擬上報再行決定。”

      劉馨心記下,答應了一聲,卻不再多說什。她是個有分寸的姑娘,知道自己和高務實之間的關係雖然很獨特,高務實也挺樂意和她不時開開玩笑,但她卻始終記得高務實現在的身份。玩笑可以開一開,但一定要有度,交情歸交情,工作歸工作。

      確認高務實沒有其他要補充了之後,劉馨才想起最開始的話題,問道:“我突然想起來,你還沒告訴我今天的喜事到底是什。”

      高務實笑了笑:“哦,喜事嘛,就是剛才回來的路上碰見了一位此前在兵部的同僚。”

      “這就算喜事了?”劉馨詫異道:“你做過兵部侍郎,京師就這大,兵部又那多人,兵部的熟人怕不是每天都能碰上幾個,至於這高興?”

      高務實笑了笑:“這位同僚有點不同尋常。”

      “怎個不同尋常法?”劉馨問道。

      高務實眨了眨眼,道:“身份不同尋常:他是兵部職方司員外郎,申用懋。”

      “哦……”劉馨不由恍然:“申時行的兒子?看來申元輔應該是有決斷了。”

      申用懋是萬曆十一年的進士,經庶吉士館學半年,散館後先任刑部主事,三年考滿後官升兵部員外郎。他的仕途走得既穩又快,顯然這和申時行的影響力有關,不過這也是常態,倒沒什好說。

      再者,申用懋雖然考滿即升,但對比起高務實來說又算得了什?小巫見大巫罷了。

      不過申用懋當初的進士成績曾被士林質疑,認為其文章尚不夠金榜水平,成績必是申時行的影響力所致,這一點和高務實就有區別。高務實的狀元雖然當時朝野有所爭議(因為策論說要收商稅),但他的會元身份是舉世公認的,所以金榜毫無問題,其才學沒有人質疑。

      當時申用懋被抨擊得有點狠,連帶著申時行也有些狼狽,不過高務實適時站了出來,不為別的,他給申用懋說了句公道話:“申敬中(申用懋字)為文平實,非無才也,此家風所重,亦和中庸持正之道。”

      申用懋的文章雖然寫得樸實,但並不代表沒有才華,這隻是他們申家的家風體現,也是很符合中庸持正之道的。

      高務實是前科狀元,名動天下的才子,又是實學宗門之後,這句話的效果當然不凡,很快申時行父子就走出了尷尬,申用懋的進士身份也得到了公認。

      但高務實為何突然跳出來為申用懋主持公道呢?有兩點原因,其一在於他和申用懋其實算是故交——早在高拱起複的隆慶三年年底到隆慶四年年初那會兒,穆宗為太子在文臣大員子侄子侄挑選伴讀,申用懋和高務實就都曾作為候選者。

      那一次的見麵之後,申用懋的態度還算不錯,後來也沒有因為落選而對高務實有何敵意,甚至在高務實離京、回京等各種該“走動”的時刻,他每次都能出現在禮尚往來的列表之中。

      既然是故人,而且高務實的確覺得申用懋這人挺質樸的,那幫他一把也算違心之舉。

      至於其二,則是因為高務實覺得原曆史上申用懋後來的表現還不錯,雖然談不上是個力挽狂瀾於既倒的卓絕名臣,但對比當時的絕大多數官員來說,他都可以算得上出眾。

      申用懋雖有個身為首輔的父親申時行,但事實上他在挺長的時間都沒沾上什光。申時行雖然現在貴為首輔了,但早年的經曆其實也頗為坎坷,尤其是剛中狀元那會兒,實在沒什飛黃騰達的跡象。

      當年他和王錫爵、餘有丁這三鼎甲都是青詞宰相袁煒的門生,常被後者拉到家當槍手,給嘉靖帝寫青詞。

      按理說三鼎甲這樣的水平,寫青詞算得了什?但袁煒的要求很高,因為那時候青詞寫得好不好可是事關仕途的,所以他們哥仨寫得好的時候也還罷了,一旦某天某篇寫不能讓袁煒滿意,沒得說,都要挨罵。

      堂堂三鼎甲,動不動就因為青詞寫得不好而挨罵,這本就已經很離譜了,然而還有更離譜的:寫得不好的時候不光暗罵,一天到晚還都不給飯吃,三個人手拉手餓得一臉菜色。

      說起來,也可能正是因為這些磨礪,讓申時行養成了好脾氣,輕易不會動怒,出了名的有涵養。

      有道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申用懋可能也是受父親影響,在原曆史上為官多年都是默默無聞。不過事跡雖然不多,最終他還是登上了兵部尚書的位置。

      明史中沒有單獨為申用懋立傳,不過這不意味著他就真的平庸。

      在他當兵部侍郎的時候,就建議在昌平、通州、易縣、霸縣四州設立四輔,宿重兵以衛京師——大抵算是建立北京軍區,擴大首都防禦縱深的意思,這一點在後來的戰爭中被證明是有效而且及時的。

      他還廣開北京附近的荒地,疏通水利造福老百姓——不過這事估計他將來沒機會了,因為早在十多年前高務實就曾經就此給高拱提議,然後在高拱時代就已經對京師附近的水利設施搞過大工程,現在永定河患問題基本解決。

      不過這可以看出申用懋的戰爭方略:穩重防守,同時搞好國內經濟,戰爭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大明的優勢在於根基厚,把握好這些優勢慢慢拖,拖也能拖贏。

      別看這個思路看起來平平無奇,可是要知道,他提出這些的時候是崇禎二年左右。那時正是大明還不算病入膏肓,如果能小心滋補,說不定還有救。

      事實上後人對這個沒幹幾天的兵部尚書還算頗為推崇,比如清朝的陸應暘在《樵史演義》就說:“極要緊的,莫如真正邊才。這真正邊才,一時有得幾個?隻有孫承宗、熊廷弼、申用懋、範景文這四個官,文能安邦,武堪定國。隻怕朝廷不用,就用了,隻怕不久。

      ……己巳年間,朝官員見明君登極,比前不同,你一本,我一本,薦那範景文、申用懋才堪大用。”

      不過很可惜,崇禎這位聖君宛如得了政治臆症,看誰都像叛徒。他拿已經做大的武將沒什好辦法,但殺大臣倒是很利索,眨眨眼就能決定下來。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大明元輔》,方便以後閱讀大明元輔第1377章 南察風波(卌八)圖窮(為盟主定庸加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大明元輔第1377章 南察風波(卌八)圖窮(為盟主定庸加並對大明元輔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