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6章 糖衣毒藥

類別:恐怖靈異 作者:雲無風 本章:第1396章 糖衣毒藥

      第1396章 糖衣毒藥

      朱應楨帶著高務實指點的“建設性意見”回府去了,高務實將與島津家接觸的相關事宜基本交給了他去辦。

      總的來說,這份“建設性意見”就是讓朱應楨忽悠住島津家進行發展向的改革,讓他們覺得之所以會被豐臣秀吉擊敗,根本原因並非薩摩武士不善戰,而是在於豐臣秀吉的經濟實力碾壓了薩摩,故而可以用十倍兵力強行平推。

      這也並非忽悠而是事實,島津家的人肯定能明白過來,如此便能進行下一步的計劃。這個計劃自然還是高務實最擅長的:由經濟滲透逐漸強化到經濟控製,最終形成京華為樹、島津為藤的狀態,一如今日之土默特一般。

      屆時,無論京華要做什,島津家都隻能跟隨,否則便會出現經濟上的總崩潰。那種崩潰甚至不僅隻是民生凋零,而且還會導致藩政大亂,底層武士揭竿而起的局麵,對於島津家來說便是萬劫不複。

      要達到這一目的,主旨便是要掌握薩摩的經濟命脈。不過薩摩眼下還很落後,所謂經濟命脈無非就是農業,而商貿隻是一種補充。

      掌握農業顯然不是高務實有興趣的,況且也做不到——當前日本歸根結底也是土地分封製,高務實拿什去掌握人家的封地?

      所以高務實的意思是,讓島津家搞出一兩樣拳頭產品,並且這一兩樣拳頭產品帶來的收益要能夠力壓傳統的農業收入,成為薩摩藩政收益的大頭,進而形成薩摩全藩都離不開這種收益的局麵。

      這種思路對於小國來說很有用,比如後世韓國經濟崛起,靠的不就是幾個財閥巨頭?

      不過高務實的目的終究是控製他們而不是把他們當本土來發展,所以這一兩項拳頭產品首先要滿足的一點就是:它們離不開高務實的支持,一旦離開高務實,便會出現產業崩潰,成為薩摩藩“不可承受之痛”。

      高務實前世曾經粗略了解過日本崛起的曆史,在他看來日本若為德意誌,則薩摩當為普魯士。薩摩藩毫無疑問是日本近代崛起的發動機,其對日本近代化的重要程度甚至超過“擁有日本陸軍”的長州藩。

      後世人所熟知薩摩藩,為外樣大名島津氏屬,表高77萬石,居日本第二,藩城為鹿兒島城。不過很不湊巧的是,當前的薩摩藩因為被豐臣秀吉教訓和懲罰,表高降低至六十萬石出頭,實力大衰。

      薩摩藩及島津家的曆史之前已經簡略說過,此處不再贅述,隻說下薩摩藩此時的經濟問題。

      如果說財政問題是安土桃山時代(織田信長-豐臣秀吉)至江戶時期(德川幕府)普遍困擾各藩的一個老大難,那薩摩的情況之難恐怕要居各藩之首。

      由於很多曆史原因,可以毫不誇張的說,薩摩藩在這一時期兩百年多基本上一直處於破產的邊緣。長年的囊中羞澀加上地理的偏遠,讓薩摩藩士被視為鄉下人而屢遭歧視。

      地域歧視這種事在日本是很常見的,比如赤穗藩淺野家就被看做“鄉下大名”,因而被要求學習禮儀,結果引出來個忠臣藏的故事。而這個赤穗藩在播磨國,歧視離京都並不是很遠。

      那對比一下,比赤穗藩更遠的薩摩藩,其地位在“城人”眼中可想而知。這種不公正待遇可以說對日後薩摩藩士的積極參與倒幕運動起到了很大的推進作用。

      因為被視為鄉下甚至蠻夷,對於薩摩藩來說,成功的財政改革的意義是相當非凡的。作為幕末四大藩國中的頭號強者,薩摩藩能從一個兩百年來瀕臨破產的藩搖身一變成為雄藩之首,乃至開創後來近百年的藩閥政治,沒有穩定的財力支持。那是不可能的。

      薩摩藩自開藩後,財政問題一直是藩政頭號問題。正是因為財政上的困境,薩摩藩一直不能開展各種改革事業,造成薩摩藩的長期落後,而長期落後的意識又反而成為改革的阻礙。

      薩摩藩的財政問題主要出在經常性和非經常性支出都太多。

      第一個問題來自於薩摩藩的藩組織體製。薩摩藩的藩組織體製相當獨特,名叫外城製。這個獨特的製度近似於鐮倉幕府的禦家人製度,是島津家自被鐮倉幕府命名為守護後的一種曆史遺留。

      外城製的最大特點,是他的武士並不聚集在主城附近居住和生活,而是居住在田間地頭附近的小型據點。薩摩藩內存在有大量的稱之為“麓”的山地城寨和平原城寨等小型軍事據點,這些地方統稱為外城(島津家當主的主城是內城)。

      在這些軍事據點中,居住著大量的半武士或準武士的集團。這些人平時耕種,戰時組織起來出擊。

      這個情況之所以存在,一方麵是因為島津家作為鐮倉幕府時期的守護大名,為了盡快統一本地而因襲了禦家人製度,對領內大量的地方豪族和其郎黨都予以了保留,進入戰國時期,這些郎黨就轉化成了所謂外城士即準武士。

      另一方麵,外城製也是薩摩藩長年戰爭遺留下來的一個結果。因為薩摩藩自進入戰國以來,直到德川家開幕為止就一直沒停過戰爭,因此對比他藩而言,薩摩藩需要更多的動員兵來維持其戰鬥力。

      所以薩摩為了能兼顧戰爭和耕種,而且也為了便於控製國家,就大量設立準武士人員遍布各鄉。薩摩藩的武士占總人口26%以上,接近40%,人數比例之高即便在日本也是不多見的。

      而且,島津家是在幾乎完成九州統一的目標時,被豐臣秀吉打敗而被迫吐出大量土地的,這就造成了一種嚴重後果:在統一九州時期已經設立的大量武士和準武士一下就失去了土地,然而島津家又不能將其拋棄,結果便造成了薩摩藩藩士眾多的情況。由於藩士太多而領地又遭到了削減,所以這些藩士的俸祿問題自然極讓薩摩藩撓頭。

      第二個問題來自於後來的德川幕府,不過由於當前還沒有發生,就不細說了,大體上可以用一句話來表述:由於島津家在關原合戰中站在西軍一方,因此後來德川幕府一直給他們穿小鞋,造成了薩摩藩各種莫名其妙額外支出。

      財政問題無非收與支,也就是“源”與“流”,而除了名目繁雜的支出外,薩摩藩的收入也有很大的問題。

      之前說過,這一時期的日本衡量財富的尺度是米的產出量。因而產米的土地乃是財政的基石。薩摩藩的土地在後世劃成了鹿兒島和宮城兩縣(日本的縣比市大,原因可自行百度),其中有很大部分是一種日本獨有的小高原,叫做シラス台地。

      這種小高地的形成是因為活火山的噴發,由其所流出的的熔岩和岩石碎片所堆積而成。這樣的土地在後世日本的鹿兒島縣占52%,宮城縣占16%(薩摩土地都在這兩個縣)。

      這種土地有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就是土壤保水性極差,雨後經常湧水,使得作物的培植非常困難,而且因為火山灰和碎片的堆積,附加以河流的衝刷,使得這種土地容易出現各種奇特的地貌。

      多變的地貌加劇了灌溉的困難,而且薩摩藩所處的位置麵向黃海和東海,往往成為大型台風的登陸點。灌溉困難和大量的自然災害,使得薩摩藩雖然名義上有77萬石(現在60萬石)的收入,實際上收入往往隻有35萬石多點(現在30萬石)。

      收入的低下和支出的高昂,再加上長年戰爭的消耗,使得薩摩藩現在的實際情況就是極度貧困。

      在原曆史上,為了緩解這種貧困的局麵,薩摩藩的解決辦法就是向琉球出兵。在島津忠時期,通過征服琉球,島津家奪取了奄美大島四萬石的土地。同時獲得了從琉球的朝貢貿易中撈取利益的權利。

      這一舉動不僅大大緩解了早期和中期薩摩的財政窘況,而且也讓薩摩獲得了強大的經濟來源:比如說奄美大島生產的黑砂糖。

      砂糖當時在日本是貴重的貨物,從本州到九州的各種地方的點心還有傳統的酒釀,製作時都需要黑砂糖。而這時日本國內黑砂糖出產地最大者即為琉球,所以這份巨大利益為薩摩獨占。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大明元輔》,方便以後閱讀大明元輔第1396章 糖衣毒藥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大明元輔第1396章 糖衣毒藥並對大明元輔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