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8章 伐元(四)協同

類別:恐怖靈異 作者:雲無風 本章:第1648章 伐元(四)協同

      第1648章 伐元(四)協同

      高務實給其他三路大軍的任務都如此“自由”,難道就不怕搞出什意外嗎?說實話,他還真不怕。

      此次伐元之戰不是曆史上的薩爾滸,即便圖們和布日哈圖做出了“任爾幾路來,我隻一路去”的決策,他們也達不到薩爾滸之戰後金軍的效果。原因很簡單,即便察哈爾與外喀爾喀部合力,也不是任意一路明軍的對手。

      原先察哈爾六萬騎,外喀爾喀大概是察哈爾的一半,但通過上次戰爭,雙方互有損傷,兩部聯軍應該隻有八萬左右。

      這八萬人無論對上哪一路明軍都沒有太大的勝算,因為這次明軍出兵不是像前一次救援科爾沁那樣隻有騎兵或者騎馬步兵,這次明軍是有完整體係的,不止有騎兵,步炮兵也都齊全。

      刺刀空心方陣隻要訓練到位,部隊能夠有力執行,根本就不是冷兵器騎兵能破的,任由布日哈圖再如何精通兵法也解決不了這種科技代差帶來的戰鬥力差異。本質上來說,這是科技的碾壓,不以人的意誌為轉移。

      這也不是朝鮮戰爭那樣的裝備差,還可以通過巔峰水準的戰術穿插與巔峰水準戰鬥意誌來扭轉。別說此刻的蒙古人遠沒有那樣的戰鬥意誌,即便他們有,他們胯下的戰馬也沒有且不可能有。至於戰術水平……蒙古人打仗其實絕大部分是靠遊牧本能的,靠戰術的反而是農耕文明的課代表大明。

      正因為如此,高務實不必太在意其餘三路大軍具體怎打,他為這三路大軍真正潛心安排了許久的,是他們的後勤補給。

      大明出動了高達六十萬大軍,而為這六十萬大軍提供補給可不是玩笑。高務實不僅要求各軍自身就要帶足輜重兵,而且安排了兩段補給。

      第一段補給可以稱之為“關內補給”,由相關各鎮的衛所軍負責,並且按照高務實在南疆實驗過的辦法,將每段任務層層分解、層層包幹到人(軍官),那一段出了問題就找哪一段的人負責。同時先說明功賞標準,每十日一結,做到賞罰分明且絕不拖欠。

      當然,這些賞賜依舊保持戶部近期的特色——隻賞小額明聯儲銀票紙鈔。

      第二段補給就不能交給衛所軍來幹了,而是“承包”給了兩大“國防承包商”:京華與京營生產建設兵團,他們將負責“關外補給”階段,賞罰製度上與關內階段一樣。

      京華商社擁有大量騎丁,負責這件事說得過去,甚至也沒人跳出來搶生意,或者說京華不該做這筆買賣。畢竟朝廷也清楚,這買賣可是冒著生命危險的,除了京華商社還沒人願意接單。

      至於生產建設兵團,他們加入其中實際上是戶部和兵部刻意“照顧生意”,因為他們承包的是中軍部分,也就是高務實自己這一路的關外補給。

      有高務實親自坐鎮,還有戚繼光訓練數年之久、裝備全國頂尖的禁衛軍在,朝廷上下都認為他這一路最是安全。圖們大汗除非瘋了,否則不會考慮去碰這一路,因此負責此路大軍的關外補給屬於穩賺不賠。

      這種好買賣當然要給朝廷嫡係的生產建設兵團,而不是給京華商社。高務實這做,本身也是為了避免閑言碎語。

      抵達大寧城之後的高務實果然並未急於進兵,而是派出大量哨探進行火力偵察。雖然在他的預計中,圖們的確不太可能來找他這一路主力的晦氣,不過小心駛得萬年船,偵查妥當還是有必要的,更何況他也要等其他幾路的消息匯總,才好做出通盤考慮——畢竟其他幾路大軍的行動雖然自由度很高,但出兵之後的匯報肯定也得匯報自己的行動計劃。

      最早等到的匯報來自於麻承恩,他率領的宣府、太原兩鎮聯軍在抵達歸化城外不久便開始往東移動,同時上報了兩件事。

      第一件事是他打算往東北方向進發,抵達內撤之前的原開平左屯衛舊地,與大寧方麵形成掎角之勢,然後視後續的探查情況與戰報來確定後續行止,或轉道西北去占據原應昌城,或繼續往東北方向去原全寧衛。

      以上提到的三處地方都是“原某某”,也就是大明大規模內遷塞外諸衛之前的舊地。這的原開平左屯衛舊地,大概在後世內蒙古多倫縣東部;應昌城在後世內蒙古赤峰市克什克騰旗的西北部達湖西岸;全寧衛在後世內蒙古翁牛特旗。

      從這一條匯報來看,麻承恩的想法不難推測,他是打算成為高務實這一路中軍的北翼,同時主動承攬三個可能的任務:南下支援中軍,或者北上截擊往外喀爾喀逃竄的圖們,亦或者等經略的命令一同東進圍剿。

      他上報的另一件事倒是與戰事關係不大,而更像是一個解釋。他說自己迅速東進是因為鍾金哈屯認為歸化城附近非常安全,為了盡早取得戰爭勝利,他這一路十萬大軍沒必要在歸化城周邊耽誤時間。

      鍾金哈屯說是肯定說過這話的,高務實相信麻承恩不敢拿這種一查即知底細的事來撒謊。不過鍾金哈屯這話本身肯定另有用意,比如說土默特主力外出,順義王把漢那吉親率大軍陪著麻貴往北去了,留守在歸化城的軍隊肯定不如麻承恩所部強大,尤其是麻承恩部還有大量火炮。

      這要是一旦有什意外,麻承恩調轉槍口來打歸化城的話,堂堂土默特怕是頂不了幾天就完蛋了。這強大的一支擁有攻堅能力的軍隊,不管它是否真的有惡意,反正都是早些打發走才能安心。

      麻承恩當然知道高務實一眼就能看出其中門道,所以他直接照搬原話,實際上是為自己進軍迅速找借口——末將隻是沒辦法,真不是來搶功勞,經略明鑒啊。

      高務實當然是明鑒的,因此很快回複了他,準許他繼續東進,而且不必局限於原開平左屯衛,可以繼續走,直接去全寧衛駐紮待命。

      麻承恩之後,第二個送來消息的是遼東軍。李如鬆的報告是他已經在沈陽集合了大軍,送來消息的時候大軍已經走到阜新與察哈爾的交界處。

      李如鬆匯報說,麾下大軍氣勢極盛,不僅明軍東西(遼東遼西)兩部戰意昂揚,都想著早些平定殘元,而且各仆從軍也“很有精神”,甚至看起來比明軍還急著滅了察哈爾。

      這說法一開始高務實還有點意外,但後來想想,好像也不奇怪。

      科爾沁和葉赫肯定巴不得察哈爾早死早超生,免得三不五時去打他們的主意;哈達部那是大明忠犬,尤其是現在實力衰退,原有地位岌岌可危,急需一場證明自己忠誠和價值的戰爭為自己正名。

      烏拉、輝發乃至建州等部因為與察哈爾沒有直接接壤,以前基本也不受察哈爾軍事威脅,本質上無所謂察哈爾的生死。然而,他們現在被高務實一通威逼利誘,立場就難免變化了。

      他們一方麵擔心作戰不夠積極主動會引來大明製裁(無論動文的還是動武的);一方麵又對大明開出的賞格垂涎三尺——高務實比較大方,一顆蒙軍人頭能話十兩明聯儲小額銀票紙鈔,而且表示戰後立結,絕不賒欠。

      這可是十兩一個人頭啊!雖然明軍自家有時候能開到二十兩一顆蒙軍腦袋,但那是明軍的待遇,他們女真人可是想都不敢想的。

      以前跟著明軍打仗,戰後“結算”時能給他們一兩、二兩銀子一顆腦袋就算是給足臉麵了,十兩……這**簡直是天恩浩蕩啊!如此機會若不抓住,過了這村兒可就沒這店兒了!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大明元輔》,方便以後閱讀大明元輔第1648章 伐元(四)協同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大明元輔第1648章 伐元(四)協同並對大明元輔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