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2章 伐元(卅六)唯有一計

類別:恐怖靈異 作者:雲無風 本章:第1682章 伐元(卅六)唯有一計

      第1682章 伐元(卅六)唯有一計

      “這又已經是半天過去了,明軍下午有何動向?”吩咐下麵人搭好帳篷準備過夜的布延台吉匆匆找到布日哈圖,問起了最新情況。

      布日哈圖此刻本在地圖麵前沉思,對於有人闖入卻不以為意,這支軍隊畢竟主要是布延台吉的本部,除了這位黃台吉之外也不會有其他人敢直接闖進他的營帳。

      不過布日哈圖並未第一時間回話,而是頭也不回地招了招手,道:“黃台吉來得正好,且看這幅明軍的堪輿圖……可真是精細。”

      布延台吉有些詫異地上前,看了一眼,很快將周邊形勢對照了出來,沉吟道:“這堪輿圖莫非是之前從明軍夜不收屍體上搜來的?精細是精細,隻是地區小了點。”

      “小點是自然的。”布日哈圖不以為意,解釋道:“明軍有地區很廣的堪輿圖,就像這幅圖一樣精細、準確,可惜的是我費盡心力也沒能搞到手。

      至於這幅圖,顯然是明軍刻意隻取了大圖的一小塊,也就是夜不收可能偵查的區域,這做也正是為了防止其圖落入我蒙古之手。對了,黃台吉可知道,這些圖是誰人所做的?”

      “該不會也是那高太師吧?這廝可真是什都會,令人生厭。”布延台吉眉頭立刻皺了起來。

      “是不是高日新本人所作不重要,不過據我了解,明軍這種新式堪輿圖都是京華提供的,算是集漢人數千年繪堪輿圖經驗之大成,著實了得。”布日哈圖讚許地道。

      布延台吉撇撇嘴:“畫個堪輿圖有什數千年之大成的,無非派更多的人去做罷了。”

      布日哈圖雖然沒有回頭,但卻輕輕歎息一聲,欲言又止,還是忍了下來。略略過了一會兒,才重新平心靜氣地道:“聰明或為天生,智慧卻需傳承。”

      布延台吉想到布日哈圖被父汗派來自己身邊的意思,不得已放低身段,道:“那這明人的堪輿圖又有什講究?”

      “漢人從何時學會繪製堪輿圖,這一點我也未曾詳細考究,不過在《史記·夏本紀》中便有記載曰:‘左準繩,右規矩,載四時以開九州,通九道,陂九澤,度九山’。可見遠在夏朝之時,漢人的祖先便已經懂得用準繩和規矩來測繪地形了。”

      布延台吉沉默了一下,忍不住道:“攤上個好祖宗罷了。”想了想又覺得這話在他嘴說出來不太對勁,他自己不也是因為攤上個好祖宗才有現在的地位?因此又幹咳了一聲,沒再多言。

      布日哈圖同為黃金家族後裔,剛才這話就當根本沒聽見,而是道:“《史記》這書有時候過於弄玄,其所記載曰夏朝便會測量山川河流,我以為未可盡信。不過,但這句話提到的準、繩、規、矩,倒的確是當時漢人測量山川河流所用的四樣工具。”

      布延台吉沒什感想,無可無不可地“哦”了一聲,表示聽到了。

      布日哈圖也不計較,繼續道:“夏時之事太玄,真假難辨,不說也罷。具體到可以證明漢人有繪製地圖記載的文獻,可以在戰國時代的記載中大量找到。

      如《周禮·地官司徒》中便說:大司徒之職,掌建邦之土地之圖與其人民之數,以佐王安擾邦國。以天下土地之圖,周知九州之地域廣輪之數,辨其山林、川澤、丘陵、墳衍原隰之名物。”

      布日哈圖本來是在說地圖的事,但布延台吉這一次反應卻很大,聞言變色道:“地官,大司徒?那不正是高日新此刻之職司?我就說這幅圖怎和以往所見相差甚大,果然是此人為之。哼,標新立異。”

      布日哈圖淡淡地道:“與其說標新立異,我以為不如說是推陳出新、自成一家。”但不等布延台吉再說什,他又擺手道:“先不說這個,容我將漢人堪輿圖在高日新之前的發展說完。”

      布延台吉隻能悶聲悶氣地“嗯”了一聲。

      “由方才所言可知,漢人在周時就已經對地圖的重要性有了一定認識,並指派為大司徒的一項重要職責。”布日哈圖道:“不過具體到繪製地圖的方法,先要說起一個人,這個人叫裴秀。”

      “哦……”布延台吉想了想,但很快放棄了,搖頭道:“沒聽說過。”

      “無妨,我來為黃台吉細說。”布日哈圖當然知道以布延台吉的水平不可能知道此人,很快向這位黃台吉解釋起來。

      他說的這位裴秀活躍於魏晉禪代之際,河東人,裴潛的兒子。看過三國誌的人幾乎都知道他。此人本是個任性少年,一生放縱不羈愛自由,而且是真的放縱不羈愛自由……魏晉風骨的那種名士嘛,懂的都懂。

      後來他與賈充、荀顗作為司馬氏的三駕馬車活躍於當時,其做過最刷存在感的事就是曹髦死後,他提議迎立曹奐。

      其實裴秀這人在少年時……嗯,有點像個鍵盤俠,喜歡對時事發表意見。當時家有客人來,看他爸的麵子上倒也會聽聽裴秀的高談闊論。

      但後來出了一件事,使得對機械設計一竅不通的裴秀去噴馬鈞設計的投石車。馬鈞這位技術大佬屬於典型的工科男,會做事但不善辯論,也就沒怎搭理他。

      當然,裴秀這人雖然比較目中無人,喜歡發表意見,是個異常自負的噴子,但人家敢這樣做,除了出身條件夠好之外也有一個另外的原因,那就是智商確實高。

      泰始四年,裴秀任西晉司空;泰始七年,裴秀嗑了一大包五石散後喝冷酒,把自己活活嗨死了。然而這不是重點,重點是在他就任司空到“因故去世”這期間,隻有短短三年。然而就是在這區區三年中,裴秀就成為了全中國曆史上最重要的地圖學專家和地理學家之一。

      為什斷定他隻用了三年呢?因為之前裴秀的工作內容實在是都和繪圖毫無幹係。麵前有可能接觸地圖學的機會,隻有他給司馬昭當小參謀那幾年,而大多數時間他都在司馬昭身邊幫著禍害人。

      不過要介紹裴秀的成就和貢獻,顯得介紹一下古代中國人繪製地圖用的工具。包括剛才布日哈圖已經提到過的那四種在內,可以確定的地圖繪製工具有這幾種:規、矩、準、繩、表;丈杆、羅盤、望筒、度竿;記鼓車、丈量步車。

      古人測繪地形,基本上就靠這十一種工具,其中羅盤、望筒和表,是用來測量方向的,餘下八種功能各不相同。

      當然,眾所周知羅盤是北宋發明的,所以在裴秀那個時代還沒有,他們用的是相對更加原始一些的司南和地盤。

      地盤是什東西呢?就是一塊石板,上麵有四維、八幹、十二支,二十四個方向。然後有一個做成勺子形狀的磁石叫司南,放在上麵,然後……然後就抽它丫的。抽到它旋轉後停下,所指的方向就是南邊。

      這聽著很熟悉對吧?後世之人基本上都在科教節目見過。但其實這東西摩擦太強,有誤差而且誤差還挺大,因此在羅盤出現後就被取代了。

      對了,以上提到的十一件工具頭,有一件是到了明朝才發明的,就是最後那個丈量步車,是結合繩尺的另一種設計。簡單的說就是架著這個車往前走,可以比較準確地記錄下自己走了多遠。

      扯遠了,回到剛才說到的裴秀老兄,他具體有什貢獻呢?有什資格在三年成為中國最重要的地圖學專家之一?

      這位老兄的第一項成就,是他根據《禹貢》繪製了《禹貢地域圖》十八篇;第二項成就,就是裴秀正式提出了地圖繪製的理論基礎,即所謂“製圖六體”。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大明元輔》,方便以後閱讀大明元輔第1682章 伐元(卅六)唯有一計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大明元輔第1682章 伐元(卅六)唯有一計並對大明元輔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