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5章 伐元(五九)亢龍有悔

類別:恐怖靈異 作者:雲無風 本章:第1705章 伐元(五九)亢龍有悔

      第1705章 伐元(五九)亢龍有悔

      高務實說他也是這般猜測,戚繼光便忍不住露出笑容,道:“如此看來,經台也以為布日哈圖是想做個耶律大石了?”

      “哈哈哈哈……”高務實很難得地大笑出聲,然後頗為感慨地道:“布日哈圖誠為蒙古雄傑,錯非敵我天定,我倒很想和他交個朋友,真是可惜了。”

      戚繼光微笑頷首:“此所謂英雄相惜也。”

      “戚帥說他想做耶律大石……”高務實頓了一頓,皺眉道:“那誰是天祚帝?圖們看來可不太像呀。”

      高務實這提到的情況是公元1124年,遼國天祚帝不顧耶律大石的勸阻,執意反攻金朝而導致的一係列事件。當時此事一發生,耶律大石就在私下對親信說:“昏君遲早亡國,我等不可愚忠。”

      於是他很快便殺死皇帝的耳目,率兩百騎兵趁夜逃走,並自立為王。而在不久之後,天祚帝便兵敗被擒。

      高務實這樣一問之後,戚繼光沒有立刻正麵回答,反而稍稍思索,然後開口道:“經台也覺得布日哈圖與耶律大石有些像?”

      呃……說實話,在布日哈圖明顯表露出要帶領察哈爾部遷往西部之前,高務實其實沒有把他和耶律大石聯係起來對比過。正是因為西遷這個少見的舉動,才讓高務實想起了耶律大石,繼而發現布日哈圖和耶律大石還真有幾分相似。

      耶律大石是遼太祖耶律阿保機的八世孫。此人的特點是文武雙全,他於1115年考中進士,成為整個遼朝唯一一個契丹進士。因其官拜翰林學士,契丹語稱翰林為“林牙”,所以時人們常稱其為“大石林牙”。

      這就和布日哈圖很像了,雖然蒙古此刻早就沒了科舉,但布日哈圖精通漢學早已是世人皆知之事。不僅如此,布日哈圖還不是讀死書,而是能活學活用,再加上他也擅長領兵,誇一聲文武雙全,那絕不是謬讚。

      不過,他兩人的能耐或許相似,但從目前來看,兩人的個人經曆和在國內的地位還是有些許差別。

      先說耶律大石。金朝崛起後,遼軍接連戰敗,很快就丟失了大片土地。1122年,金軍連克中京、西京,天祚帝拚命向西逃跑,慌亂之中連玉璽都丟在了桑幹河中。天祚帝逃入夾山後,金軍無法攻入,隻能駐守山外,阻止天祚帝東出。

      與此同時,宰相李處溫認為天祚帝下落不明,便與耶律大石等人共同擁立耶律淳為帝。耶律淳深知遼朝已日薄西山,推辭不從,有人便將皇袍披在他身上。耶律淳被迫登基後,大封群臣,大石由此升任三軍統帥。

      不論之前的推辭是真是假,這皇帝既然已經當了,耶律淳為了坐穩皇位,便向宋朝主動提出免除其每年獻給遼朝的歲幣,又向金朝表示願意稱臣,但是很可惜,宋、金都無情拒絕。不久後,宋徽宗命童貫率軍北伐燕雲,結果占據絕對優勢兵力的宋軍卻被耶律大石率劣勢兵力一舉擊潰。

      到了六月,耶律淳病死,宋徽宗以為有機可乘,再次派兵北伐,結果又被遼軍擊敗。十二月,金軍南下燕雲,燕雲之地的遼人鑒於大勢已去,紛紛投降。由於耶律大石不願投降,便挾持蕭太後前往夾山投奔天祚帝。

      天祚帝一見到耶律大石,便責問道:“我還活著,你就敢擁立耶律淳為帝?”耶律大石正色回答:“陛下以全國之勢,不能拒敵,棄國遠遁,使黎民塗炭。即便立十個耶律淳,也都是太祖子孫,豈不勝乞求他人耶!”

      天祚帝自知理虧,便不再追究大石的“罪責”,反而隻得賜予酒食,複任其為都統,並赦免當初擁立耶律淳為帝的全部人員,以安撫人心。當然,這些都隻是臨時舉措,心胸狹隘的天祚帝沒多久就處死了蕭太後,並追貶耶律淳為庶人。

      1123年四月,金軍主力西進,在奉聖州城東遭遇耶律大石所率的遼軍,耶律大石兵敗被擒。金人用繩索綁著大石,強令他帶路,引導金軍偷襲天祚帝的大營。毫無防備的天祚帝僥幸逃走,但其子女、妃嬪大多被金軍俘虜。

      事後,金太祖下詔褒獎了耶律大石,並賜給他妻妾,希望他歸順金國。耶律大石雖被迫為金軍帶路,但其內心卻仍不願降金。於是他與金人虛與委蛇,暗中卻等待時機,在跟隨金兵西征的途中,逃入山中,收攏潰兵。

      九月,耶律大石帶著七千多兵馬回到了夾山。此時,金太祖病逝,得到耶律大石和謨葛失支援的天祚帝便想趁機出兵東進。然而耶律大石堅決反對天祚帝的這種冒險行為,勸其積蓄力量,等待時機,於是就有了此前那一幕。

      耶律大石的離去,使天祚帝的實力變得更弱,但天祚帝並未因此醒悟,仍堅持出兵。1125年二月,天祚帝被金軍生擒,遼朝滅亡。至此,遼朝的殘餘力量僅剩耶律大石率領的遼軍了。

      耶律大石的事跡先說到這兒,因為這就是他西征之前的主要活動軌跡。對比一下布日哈圖,顯然兩人的境遇有較大出入。

      同樣身為“皇族”的布日哈圖至少沒有幹出過擁立新君這種事,相反他是在自己生父辛愛被受到大明支持的把漢那吉“奪走”了土默特徹辰汗之位以後投奔的圖們汗。

      兩人在這段經曆上的差別很大,耶律大石因為擁立耶律淳,顯然不可能被天祚帝信任,再加上他再次去投靠天祚帝時還帶著不少直屬兵馬,那就更遭天祚帝提防了。

      布日哈圖卻不同,他是在走投無路之下投奔圖們汗的,當時他自己手的實力在圖們汗麵前可謂不值一提,因此圖們汗可以放心大膽的使用他,不必擔心他對自己的統治造成任何威脅。

      緊接著,兩人的境遇有相似之處,也有不同之處。相似之處是兩人都吃了敗仗,不同之處是耶律大石戰敗被俘不說,還當了一把帶路黨,把天祚帝差點坑死。

      然而耶律大石轉了一圈之後居然又回去了,而且這有一個很重要的條件是他帶回去七千兵馬——正因為他是帶兵回歸,急需力量支援的天祚帝隻能繼續捏著鼻子認了,根本不提之前被坑的事。

      天祚帝急於再次和金軍決戰這件事很難解釋,因為當時那個局麵之下但凡是個正常人都看得出來遼軍打不過金軍,所謂決戰必然是去送人頭,可是天祚帝堅持要打。

      如果他此時所謂要反擊其實不過是希望削弱耶律大石,那耶律大石直接跑路之後他就實在沒必要繼續執行了。可是不然,天祚帝依舊堅持出擊,終於成功給自己打出了GG——這真是沒法解釋,高務實也隻能說:“我看不懂,但我大受震撼。”

      相較於耶律大石的老板天祚帝這個奇葩,布日哈圖的老板圖們汗簡直稱得上明君。他對布日哈圖足夠信任,雖然在得到布日哈圖之後,察哈爾依舊連續打出了漠南、遼北兩次大敗,但圖們汗卻從未因此覺得失敗的罪責在於布日哈圖,反而還對其更加倚重。

      所以說,固然耶律大石帶兵西征是被迫之舉,布日哈圖策劃西征也是被迫之舉,但耶律大石是是無人可以輔佐,隻能自己上位,布日哈圖的老板卻是個好老板,兩人的情況顯然有別。

      既然如此,戚繼光卻偏偏要強化高務實本來並非十分堅定的“布日哈圖與耶律大石很像”這個印象,這是為何?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大明元輔》,方便以後閱讀大明元輔第1705章 伐元(五九)亢龍有悔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大明元輔第1705章 伐元(五九)亢龍有悔並對大明元輔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