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8章 戰後波瀾(廿三)如鬆回鎮

類別:恐怖靈異 作者:雲無風 本章:第1728章 戰後波瀾(廿三)如鬆回鎮

      第1728章 戰後波瀾(廿三)如鬆回鎮

      “大兄,馬上就要到大福堡了,等會入了邊牆再往東走四十便到了廣寧中屯衛,咱們可算是能休息一下了。”一員身著明光鎧的年輕明將輕輕鬆了口氣地說道。

      “怎,你小子這就提不動刀了?”為首一員剽悍大將斜睨了他一眼。

      “大兄休要取笑,就算現在倭寇主力出現在小弟麵前,小弟也能殺他個七進七出。”年輕將領脖子一硬,不服氣的回答。

      他身邊另一員將領補充道:“不過,既然就要和倭兵開戰了,咱們是不是應該先了解一下對手?小弟聽朝鮮過來的使者說,倭兵陰狠善鬥,火器和刀術俱精,這一仗看起來似乎也不是太好打啊。”一名身材粗壯的武將說道。

      “是嗎,有多難打?”為首的將軍聽了微微一笑,反問一句。

      “倭人再厲害,能比得上西北哱拜、蒙古圖們?連他們都不是大兄的對手,諒他區區倭寇算得了什!”又一名黃須將領自後趕上,傲然插言道:“這次連高經台都出麵保舉大兄為援朝備倭總兵官,可見大兄這天下第一將的位置是坐定了,等到了廣寧稍事休息,來日出兵也定然馬到成功!兄弟們,咱們建功立業的時候……哈哈,又要到啦!”

      先前那武將也笑了:“可惜如樟、如楨他們沒來,不然我李家兄弟齊上陣,可又要成就一段兵家佳話啊。”

      這三個人是親兄弟,帶兵的將軍四十有四(虛歲),頭戴鳳翅烏金盔,身披吞虎明光鎧,青麵黑須,虎背猿腰,正是征西歸來的李如鬆,另兩人分別是他二弟李如柏和幼弟李如梅。

      “好是好,但高經台為何要這做?我總覺得他不應該把這大的功勞白白送給咱們李家才對呀?”李如柏皺眉道:“他要真想捧咱們李家一把,那為何不讓咱們也去京師參加凱旋式——那可是天子郊迎呢!”

      李如梅答道:“捧不捧咱們不要緊,功勞才是最要緊的。再說,可能高經台覺得朝鮮人不頂用,咱們原本離得又遠,若是再去京師耽擱一番,時間上怕會趕不及吧。”

      “至於嗎?”李如柏大搖其頭:“朝鮮雖然不怎樣,到底也有二十餘萬大軍,倭寇跨海而攻之,總不能一兩個月就把朝鮮給滅了。我看啊,這位經台大人心對咱們李家還是有顧慮的,隻是礙不過大兄戰功赫赫,又是遼東總兵,這才不得不推舉大兄做這援朝備倭總兵官。”

      這時,李如鬆手拈虎須,控韁徐行,聽著兩位兄弟的議論,麵上不禁露出一絲笑意。他知道二弟李如柏對高務實是有成見的,而幼弟李如梅卻對高務實景仰得很,兩個人一旦提及與高務實有關的事,多多少少都會有些異議,隻不過並不影響兄弟之間的感情。

      他伸手製止了兩人的小爭論,大聲道:“今次出兵乃報皇恩,為君解憂也,旁人對我觀感如何,舉我之用意如何,皆不足為慮。二弟、五弟,為將者當心在軍旅、智用行伍,不必管朝廷何以用我,但存一念在胸:用我必勝!”

      李如柏、李如梅聽得心中一凜,同時肅然抱拳道:“大兄教訓得是。”

      正在此時,忽聽得馬蹄聲響,一名前軍小校飛馳而來。“報——大帥,前方便是大福堡,堡中守備聞訊,已經出城來迎接大帥了,即刻便到!”

      “好!”李如鬆精神一振,策騎揚鞭,率一眾軍馬踏雪飛馳前去,轉過山角,眼前出現一座城池。一員年輕將領率數十人策馬近前,翻身下馬,俯身拜倒道:“大福堡守備汪林海拜見大爺、二爺、五爺及各位將軍!”

      此人以“大爺、二爺、五爺”相稱李家兄弟,看來極有可能是李家家將出身。

      “是林海啊,你小子也做到守備了?好好好,今後好好做,給我帶好大福堡的兵丁,別給你爹丟臉,知道嗎?”

      果然,李如鬆看來對麵前這位年輕守備頗為熟悉,說完還問了一句:“你爹身體可好?”

      “多謝大爺垂詢,家父一切安好,雖然少了條胳膊,不過身子卻還康健,有時候還嚷嚷說想要繼續為大爺效命呢!”年輕守備把頭磕得更低了,但聲音聽起來很激動。

      李如鬆哈哈一笑,道:“老汪還是這不服輸嘛,不過他打了二十多年仗,身上刀傷三十七處,現在也該休息休息了。倒是你小子,別給他丟人就好,將來你們老汪家沒準也能成為將門。”

      “多謝大爺栽培,小的一定竭心盡力為大爺效命。大爺,眼下雖是入了秋,這太陽卻還毒辣得很,還請大爺、二爺、五爺和各位將軍先進堡喝口茶解解渴吧。”

      “那好,你帶路吧!”兩人寒暄數句,李如鬆便讓汪林海上了馬,大軍整頓旗帳,魚貫入城。

      大福堡並不足以駐下李如鬆帶來的三萬餘大軍,大軍便在關內臨堡空地駐紮,李家兄弟和一幹將領們則在沐浴更衣之後到了守備衙門開會。不過大家才剛剛到齊,還沒開始議事呢,就接到了兵部的命令。

      其實這次兵部來函更應該說是行文而非命令,全文頗長,將朝鮮近況整個講了一遍,李如鬆匆匆掃了幾眼,將之遞給李如梅,道:“挑重點說給大夥聽聽。”

      李如梅是幾兄弟中的幼弟,不僅槍法、箭術雙絕,而且文才也不錯,李如鬆特別喜歡帶著他走,真是兄友弟恭的典範了。

      此時李如梅接過行文看了看,便開口道:“諸位,上月己巳,朝鮮國王稱:倭船數百直犯釜山,焚燒房屋,勢甚猖獗。兵部以聞,詔遼東、山東沿海省直督撫道鎮等官嚴加整練,防禦無致疏虞。

      六日後,薊遼總督蹇達揭報:倭犯朝鮮,遼左戒備,乞將保定總兵倪尚忠移駐天津,總管二鎮兵馬。上從之。

      又四日,聖諭:命遼東撫鎮發精兵二支應援朝鮮,先發銀二萬兩赴彼國犒軍。賜國王大紅紵絲二表慰勞之。仍發年例銀二十萬兩給遼鎮備用。從兵部奏也。

      又二日,兵部言:朝鮮陪臣聞倭夷荼毒,聲息哭泣,乞歸命,即遣還。先已命發兵救援,仍慰諭國王,毋諉強弱不敵,務力戰剿賊,以副朝廷懷遠之意。

      次日,山東撫按稱:倭寇朝鮮,東省環海,於保甲軍餘中簡選壯丁,分撥防守,乞留民屯屯糧銀四萬,並事例班價給餉。戶部覆奏,許之。

      戊申,兵部題:薊遼督撫蹇達等揭稱:朝鮮國王斬獲倭級一百一十顆,特差陪臣送檢。當顛沛流離之際,執禮益恭,忠敬可嘉。得旨:國王遣官齎驗倭級,足徵忠順,諭王戮力殲賊,差去官兵並力協剿,毋分彼此,陪臣六員各賞銀二十兩,每級賞銀五兩,昭朝廷優厚之意。

      同日,兵部覆宣大總督蕭大亨揭稱:兩鎮兵馬預令總兵麻貴、麻承恩等,挑選一萬六千以備倭警。應戶部,議發帑銀數十萬,題差大臣一員就近督理糧餉,庶免臨時匱乏,得旨允行。

      同日,以雲南副總兵陳璘素熟倭情,經蒙元經略高務實舉薦,命添注禁衛軍第四鎮統製,馬上差人守催,星夜以赴京師,聽候調遣。

      次日,兵部言:前議發精兵二支,沿江為朝鮮應援。此在本國未請之先,今巡撫顧養謙稱:朝鮮請兵甚急,擬先差遊擊止於鴨綠江,未敢前進。夫存亡呼吸,尚可牽製如此乎?乞敕相機援剿。奉旨:援兵久遣,豈容遲誤,今後各邊鎮緊急事務毋拘奏請,致誤軍機。”

      李如梅念到這便停住了,環顧眾將道:“以上便是行文中最要緊的一些,看起來朝鮮之事急,恐遠超我等此前預計。”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大明元輔》,方便以後閱讀大明元輔第1728章 戰後波瀾(廿三)如鬆回鎮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大明元輔第1728章 戰後波瀾(廿三)如鬆回鎮並對大明元輔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