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0章 援朝抗倭(廿七)播遷平壤

類別:恐怖靈異 作者:雲無風 本章:第1760章 援朝抗倭(廿七)播遷平壤

      第1760章 援朝抗倭(廿七)播遷平壤

      李急於播遷,滿朝臣工即便不滿,也隻能遵命行事。因此開城中的伊鬥壽便召集臣僚商議播遷之事。

      李德馨搶先道:“先前抵達開城時,大王早已公開張榜,說要與百姓一同堅守開城,如今再度播遷,豈不失信於民?”

      伊鬥壽當然也明白這個道理,但眼下也隻好避開失信於民的問題,僅談當下之危局,道:“倭軍離開城僅需半日,若前線守備再敗則必將危及大王,故眼下王駕必須盡快遷至平壤。”

      戶曹判書洪汝淳附和道:“左相所言極是,敵寇所距太近,王駕難安,眼下唯有立刻播遷,方能保王室周全。”

      李德馨擰眉反問道:“敵寇在王京,至今未動分毫,而我朝廷朝令夕改再行播遷,必將使民心大亂,士氣盡失。”

      都承旨李福出言勸慰道:“我等並非不知同知事之意,然則我等擔憂敵寇所以不動,乃是為麻痹我等而設下之陷阱。”

      “此言有理!”伊鬥壽立刻接口道:“若是中敵奸計而拖延日久,而後被突襲包圍,則國家滅亡,所以當務之急便是必須使大王與倭軍保持安全距離。”

      伊鬥壽話音方畢,突然發現眾臣僚都不看他,反而均朝另一處望去。伊鬥壽定眼一看,卻是柳成龍前來。伊鬥壽沉下臉來,喝道:“丟官無品之人,怎能來此國家中樞之地!還不速速離去。”

      柳成龍卻不答話,隻轉頭向兵曹判書金應南問道:“勤王援軍現狀如何?”

      金應南答道:“現已新集合到黃海道及平安道九千多名軍士,以及從王京撤出的四千五百名軍士,再加上全羅道可撥援軍四萬餘,共計有五萬五千六百餘名。”

      柳成龍麵沉如水,緩緩道:“手握五萬餘大軍,不僅不思反擊,卻一味棄城北逃——諸位莫非不曾讀《六國論》耶?

      ‘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後得一夕安寢。起視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則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無厭,奉之彌繁,侵之愈急。故不戰而強弱勝負已判矣。’似今日這般一路逃遁,終會無地可逃。”

      伊鬥壽大怒,喝道:“你夠了沒有!我也想即刻反擊,可那有何益?我等戰死無足輕重,但需替大王著想!主上安危關係國家命運,如今既是勝負難料,若主上被俘則國家必亡,所以此刻才必須要保持安全距離,確保大王無虞!”

      柳成龍麵上看不出喜怒,但語氣冷冰冰的,反問道:“那您想躲到什時候?這一路北逃,莫非最終隻是想要躲到大明,向上國搖尾乞憐嗎?

      此前冊立世子所為何事?就是欲使大王帶領軍民迎敵奮戰,而萬一有失,則社稷依然能夠傳承!”

      伊鬥壽又驚又怒,伸出顫抖著的手指,指著柳成龍的鼻尖道:“你怎能如此說話,難道因為了有了世子,主上安危就無所謂了!”

      柳成龍奉勸伊鬥壽勿要曲解其本意,伊鬥壽哪肯依?二人遂爭論不休,最終不歡而散。

      事後,金公諒將柳成龍怒罵伊鬥壽膽怯一事告與其姐金貴人,金公諒認定柳成龍這做是在暗指大王膽怯懦弱,請金貴人告知大王,一定要對柳成龍嚴懲不貸。

      不料金貴人卻轉而斥責金公諒不顧大局:“你這夯貨真是一無所知,國難來臨,滿朝文武皆恐避之不及,惟有柳成龍主張浴血迎戰。若大王早前便堅信不疑,也不至於如此狼狽。

      不瞞你說,大王心中早已知錯,其實大王敏銳遠勝常人,隻是……此時若在群臣百姓麵前承認錯誤,則權威便會一蹶不振,所以隻能由李山海及柳成龍二人擔罪。然而若欲克服國難,大王是絕不能失去柳成龍的。”金公諒這才恍然大悟。

      於此同時,伊鬥壽也向李報告了柳成龍反對播遷一事,於是李傳召柳成龍覲見,李問道:“寡人隻有一問,你是否認為寡人怯懦?是一個即使手中握有無數軍隊也隻會逃避的懦夫?”

      柳成龍漠然答道:“若迎戰條件充足卻依舊避戰北遷,臣如何看待不重要,但後世史家恐將如此認為。”

      伊鬥壽怒斥柳成龍語出無狀,李則擺手道:“左相稍安勿躁,寡人與柳成龍也持同樣看法。若寡人看到此等主君也將失望透頂,但你既然認為眼下作戰條件充足,……不妨看看此物。”

      隨後李便親自扔給柳成龍一份奏報,奏報中寫出各路援軍正在潰散之事。

      李估摸著柳成龍大概看完,歎息道:“軍隊如此令寡人失望,還能說寡人具備作戰條件?國難當頭,不思報國盡忠,反而紛紛自謀活路,誰在為王死戰?說寡人拋棄百姓?這難道不是軍隊和百姓在拋棄寡人嗎!寡人已經不想多說什了,左議政,速去準備播遷!”

      麵對這樣的局麵,即便柳成龍一直主張頑抗到底,此時也不禁語塞,而伊鬥壽再次上前領旨。

      次日深夜,朝鮮王駕向平壤遷移,而王京之中,日軍總大將宇喜多秀家正與各軍團大將集會。本次參會人員可謂將星璀璨,計有一番隊小西行長、二番隊加藤清正、三番隊黑田長政、四番隊島津義弘、五番隊福島正則、六番隊小早川隆景、七番隊毛利輝元、八番隊兼總大將宇喜多秀家、九番隊豐臣秀勝,以及軍師黑田官兵衛。

      宇喜多秀家為豐臣秀吉養子,雖隻有十九歲,但勇武過人,內政更是出色,連人也英姿煥發,富有鬥誌,深為秀吉喜愛,故在國內權勢很大。秀吉有意著重培養為豐臣家的中流砥柱,所以任命其為總大將一職,節製諸軍,以便立功立威。

      此時宇喜多秀家對各將道:“第一批國內軍糧補給即將抵達,屆時各番隊護送軍糧返至各自區域並救濟難民,妥善安置,方便其歸心,日後服務我軍。”眾將領命。

      宇喜多秀家接著道:“漢陽所在京畿道便由我來負責,其他地區的選擇就先讓首先攻占漢陽的小西行長來選擇吧。”

      正當小西行長拜謝時,加藤清正果不其然出言反對,道:“我第二番隊先鋒實際上比第一番隊早一天勘察漢陽並實施占領,有報告書為證,請總大將核對。”小西行長豈能受得了這個鳥氣,自然大為震怒,當場與加藤清正爭吵。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大明元輔》,方便以後閱讀大明元輔第1760章 援朝抗倭(廿七)播遷平壤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大明元輔第1760章 援朝抗倭(廿七)播遷平壤並對大明元輔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