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0章 平倭(四)碧蹄館之圍

類別:恐怖靈異 作者:雲無風 本章:第1790章 平倭(四)碧蹄館之圍

      第1790章 平倭(四)碧蹄館之圍

      李如鬆請柳成龍入座,柳成龍起身之後卻並未馬上入座,而是朗聲吟道:“提兵星夜到江幹,為說三韓國未安。明主日懸旌節報,微臣夜釋酒杯歡。春來殺氣心猶壯,此去妖氛骨已寒。談笑敢言非勝算,夢中常憶跨征鞍。”

      李如鬆微微凝眸,望著柳成龍卻並不答話,其實柳成龍所念的正是李如鬆贈送給他的題扇之詩。

      雖然李如鬆不開口,但柳成龍卻不以為意,自顧自道:“提督詩中所言,在夢中也時刻做好出征準備,可以在下觀之,卻是提督連日來似乎依舊忘了初心而隻顧宴飲。”

      原來仍是催促明軍繼續進軍,這一點李如鬆倒是問心無愧,解釋道:“本帥並未忘記,隻是被軍糧所擾。如今大明數萬將士南下援助朝鮮,所需軍糧甚多,而近來海上仍有浮冰,最近一次的糧船尚未抵達。雖然算上新得平壤軍糧,目前倒還尚可應對,隻是出征漢陽卻未必足支。

      對了,不知漢陽倭寇軍力如何?若不能一舉拿下則必成相持,屆時軍糧問題將更加迫在眉睫。本帥聽聞朝鮮已無糧可征,不知都體察使你可有甚妙策解困?”

      這一問算是反客為主,因為朝鮮的經濟實力問題,高務實早就通過京華商社和海貿同盟雙管齊下摸了個底掉,對於朝鮮現階段能征收多少糧食、提供多少糧食給明軍,高務實比李還清楚得多。而這些數據,高務實也省去計算過程給過李如鬆答案。

      換句話說,李如鬆非常清楚朝鮮正常而言根本沒有能力足額供應明軍軍糧,也知道自己這樣一問,柳成龍隻能顧左右而言他。

      不過意外的是,作為朝鮮堅定的主戰派,柳成龍雖然稍稍遲疑,但偏偏堅定承諾說自己必將堵上性命完成糧食籌備。李如鬆信不信不重要,反正他隻是點了點頭,很快中止了酒宴。

      其實,朝鮮當地已難再征收足夠明朝大軍所用的糧食,因此時候柳成龍立刻趕往分朝,與光海君及鄭琢商議,考慮向各地書院及王親國戚征收儲備糧供應。

      光海君也認為書院、宗親正是最受朝廷恩惠者,故此次國難之際也正是宗親報恩之時。另外柳成龍還建議給全國願意貢獻糧食之人給予空名帖,換句話說便是給立功之人,或貢獻財物之人賦予官職的任命狀。

      不過光海君認為此為賣官鬻爵,不能同意。柳成龍無奈苦勸道:“所得官職不過是最低階且毫無實權之職,對於為國作出貢獻之人,必須給於相應的補償,此乃以名換實,危難之時不得已而為之也。”

      光海君思考再三,覺得柳成龍此言也不是沒有道理,隻是這事或有後患,他也不想背上罵名,想來想去,最後決定先行上奏,把這麻煩事丟給大王。

      朝鮮王李得到奏報後,金貴人覺得宗親已為王室用度盡心竭力,再征收糧食恐怕會失去宗親擁戴,因而詢問李如何答複,後見李準備準許分朝所請,便問大王是何原因。

      李道:“就讓世子去向宗親征收糧食好了,反正宗親必然反對。他們反對成功,則說明世子思慮不周,威望必然下降;他們反對無果,則必然對世子離心,寡人料想他們或將上奏改由大朝供奉靈位。

      另外,三都即將收複,寡人也可以作還都準備,再借著還都籌備及宗親上訴為由廢止分朝,兩朝統一。再由寡人統領國事。”金貴人原本是反對此事的,但聽到這便不再多言。

      果然,征糧一事引起宗親強烈反對,光海君強壓宗親交糧之後,宗親紛紛上疏,李趁機向分朝發布王令,決定於定州合並兩朝。

      光海君對此極為不滿:“我到現在為止都是代替王上統領義軍、官軍與倭寇戰鬥,並收攏民心。王上無法做到的事情,是由我這個世子所領導的分朝完成的,民心在分朝而不在大朝,又怎會去追隨王上呢。”

      鄭琢勸道:“邸下請冷靜,邸下與分朝隻是做了該做之事而已。邸下是為了克服國難而統領分朝,並非是為了與王上爭奪民心,莫非您害怕了?害怕王上廢止分朝後再廢掉您世子之位?”

      光海君陡然一驚,連忙稱方才言辭激動,是胡言亂語。鄭琢眼觀鼻鼻觀心,宛如未曾看見光海君的緊張,但口中卻說道:“民心已心向邸下,邸下就莫再貪心了,還請服從王命……假以時日,機會自來。”

      光海君此時已恢複鎮定,淡然笑道:“我既非嫡子也非長子,更從未得到過王上喜愛,因此更難受到大明誥命冊封,機會怎會到我手中?不提也罷。”光海君麵上帶著笑容,但這番話語氣中沮喪之情已不必明言。

      之後,朝鮮王李率大朝一行至定州與分朝合並,同時升柳成龍為三道都體察使。

      與此同時,明軍則正在積極籌備收複漢陽。元月二十六那天,李如鬆令查大受、祖承訓二人領兵三千,以朝鮮防禦使高彥伯為向導,向漢陽方向開始火力偵查。

      巧合的是日軍方麵也正好做出了相似舉動,派出由加藤光泰、前野長康所率領的一百五十餘人的物見番向北偵查,兩軍遭遇立刻投入戰鬥。

      二十倍的兵力優勢之下還有什可以多想?明軍騎兵當機立斷向日軍發起衝鋒,這些遼東騎兵於馬上手持萬曆二式騎槍與日軍鐵炮對射,雙方互有死傷但明軍明顯占優,而且這次遭遇戰遇到得很巧,兩軍間隔過近,明軍鐵騎輕而易舉便能衝入日軍陣中。

      加藤光泰趕緊重整陣勢,甚至還發起反擊,明軍另一路的祖承訓冷笑一聲,也率部一馬當先殺入,一通混戰之下日軍很快死傷過百,加藤光泰忙不迭逃回漢陽。

      明軍也沒料到加藤光泰身份其實並不低,隻從他僅僅帶兵一百餘人來判斷,以為不過小頭目罷了,因此並未追擊。

      查大受命部隊稍事休整,與祖承訓商議道:“既然能偶遇倭寇探馬,可見倭寇也在部署防禦,他們已經在開始準備,想來駐紮在漢陽的倭寇應當為數不少。”

      祖承訓則道:“依我之見還是應繼續向漢陽偵查,查明倭寇在漢陽究竟駐有多少兵力,這才好回去向大帥稟報。即便遇敵大隊來襲,以我軍騎兵之精銳,立刻撤回便是,倭寇萬不能追及。”查大受表示同意,於是明軍繼續向漢陽方向前進。

      漢陽日軍得到加藤光泰回報,小早川隆景立刻獻策道:“明軍物見番(探馬)已至漢陽附近,我軍應當抓住戰機,快速集中兵力、迅速殲滅這股明軍,而後於要道設伏,必能大勝。

      這股先遣明軍不過三千,由我出陣,集中兩萬兵力,不僅定能立刻將其殲滅。也可隨後設伏,重創明軍主力!”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大明元輔》,方便以後閱讀大明元輔第1790章 平倭(四)碧蹄館之圍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大明元輔第1790章 平倭(四)碧蹄館之圍並對大明元輔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