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6章 朝歸倭附(三)追擊日軍

類別:恐怖靈異 作者:雲無風 本章:第1906章 朝歸倭附(三)追擊日軍

      第1906章 朝歸倭附(三)追擊日軍

      戰爭時期的信件要送去日本頗費周章,在這個時間段其他事情自然不會停滯,例如朝鮮東南部的戰事就是其中之一。

      當日軍偷襲泗川的計劃失敗,黑田軍希望以停止在朝作戰為條件返回日本的同時,毛利秀元與宇喜多秀家率領的日軍主力終於繞過劉綎鎮守的馬山一路向東狂奔。

      劉綎本來試圖阻攔,不過出兵之後他又有些猶豫。倒不是他這員猛將忽然膽小起來,而是兵法有雲:故用兵之法,高陵勿向,背丘勿逆,佯北勿從,銳卒勿攻,餌兵勿食,歸師勿遏——這正好就對上“歸師勿遏”一條。

      所謂“歸師勿遏”,就是指要退回本國或者主要據點的軍隊,就不要去遏製他。簡單點說說,就是如果敵軍敗了要回家了,這個時候你就不應該去阻止他。

      為什?如果你在他敗退回家的路上阻止他,擋住他撤退的路,那沒有退路的敵軍,就會和你拚命。這時候,敵軍本來是敗兵,但被逼到了生死關頭,橫豎都是一死,拚命一戰的氣勢就很強盛了,反而你的士氣會受到影響,這樣你就很難取勝了。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曹操出征張繡。曹操率大軍征討張繡,但是出師不利,準備撤退,這時候劉表發兵來助張繡,切斷了曹操的糧草。

      一下子,曹操腹背受敵,於是便在晚上的時候,悄悄運過了輜重,並設下伏兵,等待張繡來追。第二天的時候,張繡果然追來,便遭到了曹操伏兵的打擊,張繡兵敗。戰後,曹操對荀彧說:“賊遏吾歸師,而與吾死地,吾所以知勝矣。”

      不過,雖然“歸師勿遏”,但劉綎並不打算什事都不做。同樣還是孫子兵法說的:歸師勿遏,圍師必闕,窮寇勿迫,此用兵之法也。

      窮寇勿迫,這就有用了——注意,並不是窮寇勿追。

      窮寇勿迫,就是說當敵人已經到了絕境的時候,不要急於迫近,不要將敵人逼得走投無路。所謂“困獸猶鬥”,“狗急跳牆”,真逼急了他和你死戰到底,同歸於盡這不是得不償失嘛?這個思路與“歸師勿遏”其實是一致的。

      所以,當敵人進入絕境的時候,可以不逼迫他,但是千萬不能不追,所謂“擊其惰歸”,就是要在敵軍撤退的時候追在他後麵打,如此才能獲得更大的戰果。

      蒙古騎兵過去縱橫天下數百年,之所以能做到敗則小敗、勝則大勝,後半截這個“勝則大勝”就是因為他們可以用機動性天下無雙的騎兵追著已經戰敗的敵軍不斷的絞殺,緩慢而堅定的持續給敵軍放血,直到覆滅殆盡。

      不過劉綎本部騎兵很少,追著急於逃回釜山的日軍打有點困難,因此劉綎幹脆賣了“侯爺的妹夫”李如梅一個麵子,派信使將日軍動向緊急知會給了李如梅。

      李如梅部全軍騎兵,本來就是一路追著這支日軍南下的,也是全程騷擾偷襲,隻不過在黑田如水的計略下不小心讓日軍甩掉了一段時間,鬧出日軍奇襲泗川這檔子變故來。

      本來,黑田如水費盡心機策劃此計,李如梅一時不察其實連高務實都能理解,但這件事可把李如梅氣得不輕。

      此番再次南下朝鮮作戰,是他第一次在父、兄指揮之外單獨領兵,又是直接聽命於高務實這位號稱百戰百勝的大舅哥,自然很希望能證明自己。

      誰知道,此前一直都表現不錯的他,臨到最關鍵的時刻居然掉鏈子了,還差點因此威脅到大舅哥的安全,這豈是他李子清能忍的?所以李如梅早就憋著火要好好出口惡氣。

      現在劉綎的情報送到,李如梅還有什好客氣的?當然是立刻發兵去追。

      他也是熟讀兵書的將領,同樣知道歸師勿遏、窮寇勿迫,所以他采取了騎兵追步兵最常見的尾隨式追擊,而具體的戰鬥方式則完全按照其父李成梁的教導來。

      李成梁打追擊戰,尤其是以騎兵追步兵的情況下,當年一般是以精騎快速逼近,遠距離時先射箭,抵近之後強行衝殺,然後迅速分成兩翼進行回旋,也就是回到本陣。

      與此同時,後方的另一支精騎又上前,照舊按照這個模式來打,打完兩翼回旋回到本陣。如此循環往複,按照本方騎兵的多寡來決定分成幾支騎兵來執行這樣的戰術動作。

      毫無疑問,這是一種追擊車輪戰,目的除了殺傷敵軍有生力量之外,再就是對敵軍造成恐慌——後軍不斷被敵軍騎兵收割,一輪一輪又一輪,前軍中軍就算再怎意誌堅定,遲早也會士氣崩潰。

      這種打法算是蒙古騎兵追擊戰的遼東化版本,主要是多出了強行衝陣這一項,因為蒙古騎兵的絞殺不到最後不會衝陣,往往前頭無數波次都隻是射箭。

      之所以遼東騎兵會選擇加入衝陣這一項,自然是因為李家的家丁騎兵裝備精良,以往麵對的對手不管是女真各部還是蒙古騎兵,在防禦性裝備上都比不得他們,衝陣的優勢非常明顯。

      現在麵對日軍呢?其實也差不多,同樣是占據優勢的。

      日軍除了武士之外,尋常士卒經常無甲,即便有也多半隻是竹甲,甚至是無臂竹甲,根本當不得遼東騎兵強殺。不過日軍與女真、蒙古還是頗有不同,主要差別就是日軍擁有鐵炮隊,也就是火繩槍隊。

      這種擁有火槍的軍隊是可以對遼東騎兵造成威脅的,雖然日本鐵炮的射擊裝填速度已經遠遠落後於明軍,但再怎說,也至少可以在遼東騎兵衝殺至跟前之前打出一輪齊射。

      一輪齊射也是能造成一些殺傷的,如果麵對的是以往很多年那種因為人口極大劣勢而不肯多死人的蒙古騎兵,其實這樣的殺傷威脅已經有可能使蒙古騎兵主動放棄正麵衝陣。

      不過,對於明軍騎兵而言,尤其是精銳的李家軍家丁騎兵而言,這就不算事了。

      首先防禦裝備的優勢擺在這兒,半具裝騎兵麵對此時的鉛丸子彈還是有不錯的防護效力的,如果命中的部位比較“正”,甚至可能隻是造成衝擊傷害,而不是貫穿傷害,絕大多數不致命。偶爾打得不那“正”的,又由於那位置大概率不是要害,也同樣不致死。

      當然,如果運氣特別差,打中了眼珠、咽喉之類位置,這多半就沒法活命了,但……概率顯然很低。

      其次便是撫恤金優勢,大明的軍製自從開始由家丁充當實際主力,不光軍餉待遇三六九等現象很嚴重,撫恤金的三六九等照樣懸殊巨大。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大明元輔》,方便以後閱讀大明元輔第1906章 朝歸倭附(三)追擊日軍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大明元輔第1906章 朝歸倭附(三)追擊日軍並對大明元輔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