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9章 正國本(廿三)封禪之陽謀

類別:恐怖靈異 作者:雲無風 本章:第2059章 正國本(廿三)封禪之陽謀

      第2059章 正國本(廿三)封禪之陽謀

      封禪是中國古代一項非常隆重的祀典,秦始皇、漢武帝等雄才偉略的帝王都舉行過盛大的封禪儀式。這“封”是指祭天,“禪”是指祭地,合起來就是祭祀天地的意思。

      所謂“國之大事,在祀與戎”。表麵看起來,封禪隻是一種祭祀形式,但其實封禪還真不是普通祭祀,所以它的背後另有玄機,其亦為帝王權術的重要內容之一。

      封禪本身起源於人們對“天地”的敬畏與崇拜。由於掌握的科學知識和生產資料有限,古時人們隻能根據自身的生活經驗詮釋對天地的認識,認為上天掌管著日月、雷雨等,有能力毀滅自己;而大地則孕育萬物生長,並以農作物收成的好壞來施行對人類的賞罰。

      封禪的曆史非常久遠,可以追溯到伏羲氏之前的無懷氏,司馬遷在《史記·封禪書》麵記載了一段對話,大意是春秋時期,齊桓公稱霸後想舉行封禪儀式,管仲認為不合適,然後引經據典地說了一通封禪的來曆。

      管仲說,古人封泰山,禪梁父山者七十二家,知名的有無懷氏、伏羲氏、神農氏、炎帝、黃帝、顓頊、帝嚳、堯、舜、禹、湯、周成王,皆受命然後得封禪。也就是說封禪不是想封就封的,而是需要一個恰當理由的。

      封禪一般是改朝換代,或者國家出現中興之象才能舉行的,而且有先後順序,一般是先祭天,再祭地。祭天的地點是統一的,都是選擇在泰山舉行,因為泰山是東嶽,東方主生,是萬物之始,陰陽交替的地方;祭地的地方則有多個,雲雲山、亭亭山、梁父山、杜首山、肅然山、會稽山等,不同時期的地點並不一致。

      同時,封禪作為一種國家級的超大型儀式活動,形製是複雜而神秘的。不過好在,後來有兩個人對封禪活動的流程和內容作了規範,並為後世帝王所遵守,這兩個人就是秦始皇和漢武帝。

      話說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便想舉行封禪儀式,於是就召集鹹陽城的書生,問這個封禪要怎搞?結果很混亂,有人說封禪要坐蒲車,以免損傷泰山的草木;有人說要掃地而祠,席用苴秸。

      顯然,這些儒生全都沒有說到點子上。秦始皇作為千古一帝,才不會計較這些細節,因此直接按照自己的意誌定了流程。

      他先乘車從泰山南坡上至山頂,勒石頌德,祭祀上帝,然後從北坡下來,禪於梁父山。所以可以說,秦始皇製定了封禪的1.0版本流程,即一封一禪。至今泰山還有秦始皇封禪的遺跡,比如泰山石刻、五大夫鬆等。

      到了漢武帝,他對封禪儀式的流程和內容進行了豐富,形成了二封二禪。即先從梁父山祭地,然後在泰山腳下的東方位置設置祭台祭天。然後,漢武帝再率領少數大臣登頂泰山,在山頂上再次祭天。

      第二天,則從泰山北麵下坡,來到附近的肅然山再次祭地。由此可見,這個流程更加複雜,其後世曆代帝王封禪,基本也是按照這個流程來的。

      當然,在封禪的時候,所用材料也是非常講究的,漢武帝祭祀所用物主要有產於江淮一帶的一茅三脊草,各地珍貴的飛禽走獸的羽毛、毛皮,並用五色土雜封起來。

      在隆重的樂聲中,漢武帝身穿黃色衣服親自跪拜,昭告上天和大地,封禪完畢後下令改元,還命令諸侯在泰山腳下建立“治邸”。

      說到這就能看出,封禪顯然是一場勞民傷財的大型活動,所以它必須建立在安定的社會環境和雄厚的經濟實力上,而且有著嚴格的禮製規定,要師出有名,注定是不能經常舉行的。

      據考證:曆史上舉行封禪的皇帝有秦始皇、漢武帝、漢光武帝、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等。想封禪而最終未果的,有魏明帝、宋文帝、梁武帝、隋文帝、唐太宗、宋太宗等。

      其他皇帝也就算了,唐太宗作為萬國來朝的“天可汗”,開創了“貞觀之治”,按理說完全有理由搞封禪儀式,怎就沒搞成呢?

      其實唐太宗本人也想通過封禪展示一下盛世風采,結果被魏征潑了一瓢冷水:“陛下東封,萬國鹹萃,須千乘萬騎,供帳之費,動役數州,戶口蕭條,何以能給?”

      你看,連貞觀時期尚難以搞一場體麵的封禪儀式,可見封禪確實是一場勞民傷財的活動。好在唐太宗體恤民生,聽進了魏征的意見,也就沒有搞封禪儀式了。

      既然封禪這折騰,那為何大凡有點雄心的帝王都想搞封禪儀式?高務實作為在一個古代朝廷已經兢兢業業幹了將近三十年的“老臣”,他認為有三個方麵的可能:

      一是昭告天下,改朝換代了,宣告新的帝王“受命於天”,其統治天下符合上天的旨意,具有毋庸置疑的合法性。這種情況一般發生在新舊政權交替的時候,像秦始皇就是這一類例子的典型。

      二是封禪可以粉飾太平。前麵已經說過了,封禪是“太平盛世”才能舉辦的國家儀式,國家出現中興之象也有理由搞封禪,像漢武帝、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就是例子。而且,國家如果能搞一場體麵的封禪儀式活動,也可以為帝王臉上貼金,青史留名。

      三是封禪也是一種展示國家實力的“秀肌肉”。因為封禪的時候,往往也會邀請周邊的附屬勢力的國君、首領前來參加,這樣一來就可以向他們展示王朝的經濟政治實力,並且以受到上天的保佑為名形成震懾,讓他們永遠臣服。

      不過大明要搞封禪其實有個大麻煩,那就是自宋代以後,封禪其實在形式上已經廢止了,隻是它的實質又還保留著——明朝在北京建立了天壇和地壇,並在那舉行祭天地儀式活動,以至於原曆史上的韃清也是在天壇舉行祭天祈穀活動的。

      換句話說,現在的封禪應該已經被在天壇祭天所取代。那問題來了,難道沈一貫所謂的封禪,就是指在天壇搞一次祭天嗎?並不是,沈一貫在疏文中明說了,他建議恢複並立刻準備泰山封禪!

      既然大明有天壇,為什還要去泰山封禪呢?沈一貫這做很顯然隻是為了促成“封禪”這件事,而無視了大明之所以建立天壇本就是為了避免濫用民力這個出發點。

      他,要的就是皇帝去泰山封禪,要的就是一場國家級的盛大儀式!

      而高務實之所以心中一凜,則是因為沈一貫此次出手其實是一計陽謀,雖然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他在打什主意,但陽謀相比於陰謀,高明就高明在即便你看穿了也沒用。

      因為,當沈一貫祭出這一計之時,其實他就已經成功了一大半。甚至即便到了後來,封禪之事最終被阻止,也不影響他已經獲得的成功。

      什成功?首倡封禪啊!

      按照管仲所說,封禪需要“受命”;按照高務實的分析,封禪需要三個條件。其實不管是管仲這句有點玄乎的話,還是高務實的明確分析,說的其實都是一回事——封禪有條件,有目的。

      如今不是改朝換代之時,但朱翊鈞治下近三十年的萬曆朝按照功業來看,的確符合“中興”的標準:又是收複故土,又是平定內亂,又是擊潰宿敵,又是德服藩邦,甚至在國內治理上也建樹非凡。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大明元輔》,方便以後閱讀大明元輔第2059章 正國本(廿三)封禪之陽謀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大明元輔第2059章 正國本(廿三)封禪之陽謀並對大明元輔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