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0章 正國本(卅四)“如太子監國”

類別:恐怖靈異 作者:雲無風 本章:第2070章 正國本(卅四)“如太子監國”

      麵對黃芷汀陡然的緊張,高務實淡淡地擺了擺手,道:“我沒說現在就讓他就任,注意我剛才的用詞:定南警備軍準備升格為虎賁軍,屆時將編製六鎮……我打算,等他打完這場仗之後再讓他出任虎賁軍司令。”

      “妾身仍然反對!”黃芷汀的臉色此刻已經變得十分嚴肅,她堅決地道:“自古未曾有……呃,未曾有這樣的事。”

      雖然她這話說到一半噎住了,但是很顯然,黃芷汀想表達的意思本來是“自古未曾有東宮手握京師兵權者”,隻是突然想起這話說不得,才不得以臨時改口。

      高務實笑了笑,朝劉馨看了一眼,忽然問道:“你如何看?”

      劉馨兩手一攤,反問道:“老爺是問妾身如何看,還是問秘書長如何看?”

      微微挑眉,高務實明知故問道:“有何不同?”

      “自然大不相同。”劉馨歎了口氣,道:“老爺若是問妾身,妾身會說:‘父在外則長子守其家,何有不妥’?

      老爺若是問秘書長,秘書長卻隻能說:‘兵權不可假人,況乎京師之兵權耶’?”

      到底是劉馨膽子大,連黃芷汀都不敢輕易說什“東宮”,但她就敢將定南城稱呼為“京師”。

      高務實又笑了笑,卻對這話也不置可否,目光再次轉向,這次卻是望向了一直保持沉默的高陌,客氣問道:“陌叔,您老怎看?”

      此時高陌已經年逾七旬,數次提出過退休回新鄭養老,但都被高務實婉拒,現在他可謂是京華體係內元老中的元老,而且一直掌握著十分核心的內務部,地位極其重要。

      高陌本人也是越老越謹慎,哪怕他掌握著極其恐怖的力量,平日又常常陪在高務實左右,但卻日益沉默寡言,非到萬不得已不會做出什表態,隻是兢兢業業完成高務實交代的任務。

      不過這一次,高陌似乎料到了老爺會向他發問。

      高陌輕輕咳嗽一聲,緩緩道:“古有雲:‘君行,太子居,以監國也;君行,太子從,以撫軍也’,誠哉斯言。

      今於南疆而言,老爺非君而實君,此毋庸諱言之勢,故以大少爺視為太子,似亦無錯。如此,卻不知太子未從君行而撫軍是何道理?

      若依老奴之見,老爺欲以事權加諸大少爺,以期磨礪鍛煉,誠然有理。然則,似不應命其將大軍於未戰之地,若以磨礪而論,倒不妨以南疆政務為托付,如國朝太子監國之製,或可更見其效。

      此老奴肺腑之言,淺陋愚魯,若有不妥,還望老爺恕罪。”

      高陌這番話頗有水平,他先是用古人對於“太子監國”的普遍認識作為基礎,反對高務實將暹羅兵權交給高淵。但他並不真的得罪黃芷汀、高淵母子,因此馬上又表示,如果老爺是想鍛煉大少爺,其實可以將整個南疆的政務交給他,這樣也既符合“太子監國”的正常思路,又可以更加全麵的鍛煉和考察大少爺的能力與心性。

      他這一說,黃芷汀的麵色果然好了不少,不再像之前初聽高務實之言後那番緊張嚴肅的模樣。尤其是高陌論及“太子監國”,黃芷汀難免有些意動。

      中國古代的監國基本上是指太子監國,也就是剛才高陌所說的,“君行,太子居,以監國也;君行,太子從,以撫軍也。”

      當然也有宗室監國或者大臣監國的情況,比如本朝英宗土木堡之變前讓弟弟監國,宣德時期宣宗巡邊則讓重臣張信留守北京,不過比較常見的還是太子監國。

      監國一般是皇帝出行或者不能視事的時候,可能會下詔命令太子監國。太子監國的情況在曆朝曆代中是比較普遍的,如曹操西征馬超,世子曹丕監國;孫權辦理遷都建業之事,太子孫登監國武昌;李淵駕崩的時候,李世民居喪,讓太子李承乾監國;朱棣北征,讓朱高熾監國;乃至於韃清時康麻子出征準葛爾,也由太子胤礽監國攝政。

      由此可見,曆朝曆代都有太子監國,那太子監國有什好處呢,何以黃芷汀一聽這話立刻意動?

      其實設立監國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一方麵當皇帝不在的時候保證國家能夠正常的運行,而且提前讓太子熟悉國家政事可以鍛煉他的能力,以後太子登基就能夠得心應手了。

      這點在朱標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朱元璋培養朱標培養了二十年,是滿朝上下可謂人人滿意的皇位繼承人,其個人品行與能力都被朝臣認可,但是結果出了意外,朱標竟然走在了朱元璋之前。

      後世但凡對明初有所了解的人,幾乎清一色認為如果朱標繼位,肯定要比朱允炆這個娃娃做得好。以他的胸襟、威望和能力,不可能逼反朱棣,甚至就算真逼了,朱棣也幾乎不可能會選擇反抗,所以監國的確是培養太子的一種很好的方式。

      其他朝代暫且不論,就以大明為例來看看吧。明朝前期非常注重繼承人的培養,對太子太孫的教育看得很重,比如武宗朱厚照當太子時都有大學士傾心教導,雖然武宗本人逆反心很重,後來搞出不少事來,但至少他接受的教育是足夠的。

      但是,到了後期尤其是萬曆以後,因為國本之爭的影響,培養繼承人就沒那靠譜了。比如原曆史上的光宗朱常洛,就因為不受朱翊鈞的喜歡,所以其東宮一直過得比較艱難,而光宗又死得很早,還沒來得及培養繼承人,結果導致天啟皇帝幾乎是個半文盲,經常連大臣上的奏疏他都看不懂。

      而後世也有學者認為天啟喜歡木匠活就是因為小時候沒人教導,作為皇太孫竟然沒書讀,隻能去“玩積木”。同時,也是因為打小沒人關心,所以他才會那依賴自己的乳母客氏,順便依賴上了客氏的“對食”魏忠賢。

      而崇禎呢?雖然他在老爸和哥哥先後當上皇帝以後讀了幾年書,但由於他當時隻是尚未之國的藩王,根本就不是被當作社稷繼承人培養的,所以他學的那些壓根就不是帝王之術,基本全是些修身養性的書呆子道理。

      在這種情況下,因為天啟的突然駕崩,陡然讓他治理一個這大的國家,他做不好也是很正常的。從萬曆以後的皇帝幾乎都不會當皇帝就可以看出,認真培養繼承人是很有必要的,與培養繼承人息息相關的監國製度,自然也是很有存在必要的。

      當然,難道監國隻有好處沒有壞處嗎?那自然也不是,萬事有好就有壞,監國製度亦然。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大明元輔》,方便以後閱讀大明元輔第2070章 正國本(卅四)“如太子監國”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大明元輔第2070章 正國本(卅四)“如太子監國”並對大明元輔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