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4章 正國本(圩九)洋為中用

類別:恐怖靈異 作者:雲無風 本章:第2094章 正國本(圩九)洋為中用

      第2094章 正國本(圩九)洋為中用

      高務實提出的這兩個問題,劉馨之前並未細思,不過也不礙事,她稍加思考便道:“對於第一個問題,我認為即便有此可能,卻也無須擔心。”

      她打量了整個南亞次大陸地圖一眼,道:“剛才你說過,麵對莫臥兒帝國這個強秦,他們德幹諸國到底也沒能成功施展什合縱之策。那我想,就算這強秦換成了我們京華來充當,他們也照樣翻不出什浪花來。

      甚至我覺得,我們應該要有一種製度自信,畢竟莫臥兒對他們的征服隻是很原始的征服,而莫臥兒帝國本身的製度卻因為宗教和本身屬於外來統治集團的關係,有很多規定都是不符合社會生產力發展的。

      那也就是說,如果到了‘兩害相權取其輕’的地步,德幹諸國不太可能會考慮與莫臥兒聯合,而更多的可能卻是考慮順從於我們。

      我雖然對印度的曆史或者說英法荷葡等西方殖民帝國在印度的殖民史並不特別了解,但從結果來反推,他們受到的阻力似乎並不算特別大。拋開武器裝備、軍事組織形式等方麵的優勢之外,其統治手法更加適合當地應該也是其中一個重要原因。”

      “哈哈哈哈!”高務實看似莫名其妙地笑了一通,搖頭道:“前麵那番話也還算了,後麵這番話說明,你確實不了解西方殖民者在印度的殖民史到底是怎回事。”

      劉馨這次倒並不生氣,因為她的確不了解,所以道:“難道不是製度問題?”

      高務實深吸了一口氣,又緩緩吐出,似乎組織了一下語言,這才道:“有一個前提你似乎總會忽略,那就是西方殖民者至少在亞洲這邊從來都不是一開始就奔著‘殖民’來的,他們的初始目標非常統一,就是為了壟斷貿易,換句話說就是為了賺錢。”

      這話劉馨並不反對,更多的反而是好奇:“那他們為何最終都走向殖民統治了呢?”

      “這就說來話長了,如果要從西方海盜們最開始進入說起,那未免太耽誤事,以後有空我再給你慢慢介紹吧。”高務實道:“這樣,我暫時先給你介紹英法兩國對印度的爭奪,如何?”

      “能說明問題就行,我也並非想要仔細研究他們的殖民史。”劉馨聳了聳肩道。

      “好,那就說英法。”高務實道:“後世很多人都隻知道‘印度是大英帝國王冠上最璀璨的寶石’,但卻不知道在一開始的時候,葡萄牙才是最先進入印度的歐洲殖民者,此後又有荷蘭、法國等殖民帝國都曾經在印度與英國人相爭。

      尤其是法國,在一段不算很短的時間,他們在印度的力量其實都比英國人更強大,但是最終因為一些原因,法國輸掉了和英國在印度的競爭,使得英國人幾乎獨霸南亞次大陸。但要明確的是,英國人剛來到印度的時候,差點被當場就給揚了。”

      劉馨問道:“這慘,應該不至於吧?英國人跑去印度的時候應該已經是清朝前期,以當時歐洲的火器水平,麵對印度人那不是橫掃千軍如卷席?”

      “哼哼,英國人是有歐洲火器,但當時的莫臥兒帝國也有啊。”高務實擺手道:“1685年,也就是康熙二十四年,英格蘭東印度公司經過三年的精心準備,發動了針對莫臥兒帝國的侵略戰爭。

      他們向孟加拉灣派遣了十二艘戰艦,配備了兩百多門大炮和一千餘名士兵,艦隊由公司董事約瑟亞·柴爾德爵士指揮。為了能夠迅速在占領區建立經濟秩序,英格蘭戰艦甚至還攜帶了全套的鑄幣設備。

      這樣規模的武裝力量,相比於當時歐洲的海外殖民侵略規模而言已經相當龐大,因此柴爾德爵士對於自己即將取得的勝利毫不懷疑。但是有點不巧,彼時的莫臥兒帝國正巧處於最後的輝煌時期,其皇帝為奧朗則布——哦,他的爺爺就是我們剛才所說的賈汗吉爾,而阿克巴正是他的太爺爺。

      這位奧朗則布可以說是莫臥兒帝國最後的餘暉,他早年任德幹副王,1657年至1658年,其在激烈的皇位繼承戰爭中擊敗了三個兄弟,並囚禁了父親,成為莫臥兒皇帝。

      此人登基後,采用招撫為主、武力為輔的手段,分別征服比賈普爾和高康達王國,將莫臥兒帝國的版圖擴大到除最南端外的幾乎整個南亞次大陸。”

      劉馨笑道:“莫臥兒帝國最後的一個狠人?”

      “差不多吧。”高務實道:“所以1685年的時候,奧朗則布的統治正值鼎盛,怎可能容忍英格蘭人這種摸老虎屁股的行為?雙方一言不合立刻開打,英國-莫臥兒戰爭爆發。

      當時英格蘭人自恃火炮先進,卻根本不了解南亞次大陸的基本情況,這些來自歐洲西北部的士兵完全受不了南亞炎熱潮濕的氣候環境,水土不服,疾病從生,一開始就導致了大量的非戰鬥減員。

      而莫臥兒帝國這邊呢?他們的火器水平並不低,因為法國人、葡萄牙人都不願意看見英國人也來印度橫插一杠子,因此給莫臥兒帝國提供了大量的軍事援助——當然,這是要收錢的,不過奧朗則布當時不缺這筆錢,於是莫臥兒軍隊裝備了同樣先進的歐洲火炮。”

      “等等!”劉馨忽然叫停,問道:“法國怎來的,又怎會和葡萄牙人站在同一戰壕支援莫臥兒的?”

      “法國的紅衣主教黎塞留你知道吧?就是他成立了法國東印度公司,然後不斷派人探索,最終一個殖民隊於1668年抵達印度古吉拉特地區的蘇拉特,建立起了第一個位於印度的殖民據點。

      法國人此時壟斷不了任何一樁貿易,因此隻要能賺錢,他們什生意都做,賣軍火自然也不例外——反正他們在當地沒有多大的殖民地,也不擔心印度人反而能進攻歐洲,因此法國人賣起軍火來完全就是肆無忌憚。

      英法之間的關係那還用說?嘿嘿,總之當法國人得知奧朗則布的對手是英國人時,他們賣起軍火來就更起勁了。

      至於和葡萄牙人站在一起,這事就比較複雜。當時英格蘭和葡萄牙兩個國家之間的關係其實很好,但歐洲人的尿性你也知道嘛……在印度可是與利益相關的,葡萄牙在當地的殖民者可不會給英格蘭人麵子,該坑一把的時候絕不手軟。”

      劉馨點了點頭,表示理解了,然後示意高務實繼續。

      於是高務實接著道:“既然莫臥兒帝國在武器裝備上並不落後,那他們在地形和兵力上的絕對優勢就無法忽視了,於是奧朗則布在得知入侵之事不久便展開了強勢反擊。

      由於英國人此時的據點在西海岸,而他們攻擊的地方在東海岸,因此這場仗有東西兩個戰場,這也導致了戰爭時間的拉長。就在雙方的交戰處於關鍵時刻,英格蘭內部出了大事:國王詹姆斯二世倒台,英國爆發了著名的光榮革命,國內新教和天主教之間的矛盾空前激烈。

      為了搞定國內的天主教勢力並打擊蘇格蘭和愛爾蘭,英格蘭人必須撤回力量關注國內,被迫向莫臥兒帝國妥協。16**,雙方簽訂停戰協議,英格蘭東印度公司全麵認輸,向奧朗則布繳納了巨額戰爭賠款並請求奧朗則布的原諒。

      戰後,英格蘭東印度公司總結教訓,得出了一個結論,於是柴爾德爵士批評手下人說:‘結果顯而易見,已經叮囑過你們停止戰爭,為什還要挑起如此無謀的戰爭呢?要把主要精力集中在貿易上!’”

      劉馨撲哧一聲笑了出來,道:“他不是指揮官嗎?我就不信一開始的戰爭不是他同意開打的,這家夥甩鍋的本事可真不錯,臉皮也厚得可以。”

      高務實一攤手:“不管怎說,這番話至少表明了一件事:這些人來到印度的目的歸根結底在於賺錢,他們並不是一開始就奔著統治當地而去的。對於他們而言,別說當時打不過印度人,就算打得過,甚至打得印度人滿地找牙又如何,能賺錢嗎?

      由於離本土太遠,印度人口又太多,如果要維持一支大軍作為統治基礎,同時還要防止這股力量背叛母國,那對於英格蘭政府以及它背後的新興資產階級而言,恐怕反倒要虧錢——資產階級絕不會願意做虧本買賣。”

      劉馨便問道:“那是什讓他們改變了目的?”

      “當然還是為了賺錢。”高務實道:“在這我就不得不說一說這個英格蘭東印度公司前期在印度的經營模式了——你知道他們一開始是怎做到賺錢而不蝕本的嗎?”

      劉馨搖頭道:“我不了解殖民者的思維。按照我們在南疆的經驗,我們一開始投入了巨資搞基礎設施建設,與此同時則依靠大明國內的市場銷售當地的主要產出,當然還有就是出口給西葡帝國。

      後來,我們的基礎投資逐漸產生效益,同時也因為和西葡帝國的協議允許我們去印度貿易,於是逐漸進入印度市場。這樣一來,我們就變成了一個有自身產出的中轉站。

      我們南疆、南洋體係本身就有不少硬通貨,比如香料、大米、熱帶木材等,又有工業生產如煤、鐵、造船、軍工等。

      同時,我們又連接著大明與印度,甚至能承接西班牙人從美洲運來的金銀……總之,我們南疆體係的貿易極其發達,而自身產出也不弱,由此才得以形成足夠的利潤。”

      高務實很滿意她對南疆經濟體係的了解,於是解釋道:“那我們按照這個思路來看看英格蘭人在印度能做點什。”

      高務實道:“在原本的曆史上,荷蘭與英格蘭前後腳進入印度洋與南洋,後來荷蘭人主要在南洋發力,逐漸控製了歐洲人當時最看重的香料貿易。

      彼時英格蘭人因為國內多事,自知無法與荷蘭爭奪南洋,於是隻好把目光轉頭到印度。印度雖然富庶,但在當時的英國人眼中,印度卻缺乏一個如南洋香料一般的拳頭產品。

      彼時印度是多方勢力角逐之地,沒有拳頭產品就很難形成壟斷貿易。因此,英格蘭東印度公司早期雖然也一直在做著二道販子,承接中國商品往歐洲銷售的運輸工作,但這利潤即便看似豐厚,卻在對比葡萄牙、荷蘭先後把持的香料貿易之後立刻顯得黯淡無光。

      英國人什尿性不必多說,這種局麵豈能讓他們滿意?再加上他們總覺得和中國的貿易是他們單方麵給中國送銀子,這就更加激起了英格蘭內部那些新興資產階級的不滿,急需搞出一個新的壟斷貿易出來,為他們創造更加豐厚的利潤。

      後來,他們發現印度的孟加拉地區極其富庶,不僅其地理位置優越,位於南亞次大陸與南疆的中間位置,水道縱橫且通海路,尤其是當地的棉紡織業十分興盛。

      孟加拉的棉紡織品是比歐洲人原本更常用的亞麻布料和毛料更適合穿著的紡織品,英國人於是想,如果能壟斷棉紡織貿易,一定能在歐洲引起瘋搶,於是他們打起了孟加拉的主意——也就是剛才我說到的這次戰爭的導火索。

      不過,即便奧朗則布死後莫臥兒帝國差點四分五裂,英國人趁火打劫取得了孟加拉的實際管理權,但他們發現東印度公司的財政依舊岌岌可危,經常性入不敷出。於是他們又想到了另一個削減開支、增加收入的辦法。”

      “等等,不是說孟加拉的棉紡織品銷路應該很好嗎?怎拿下孟加拉之後仍然財政困難?”劉馨納悶道。

      “市場是要培養的,尤其是讓市場接受一件新式商品。”高務實道:“彼時的孟加拉棉紡織品在歐洲正在培養市場,但作為原始的手工業,孟加拉棉紡織品雖然精美,卻完全依賴當地手工匠人的人力產出。

      這種生產力狀況下的產量自然捉襟見肘,於是印度棉布在歐洲的價格高企,隻能銷售於上流社會,那這市場空間自然也就很有限了。”

      劉馨忽然靈光一閃,詫異道:“那工業革命……”

      “聰明!”高務實道:“因為市場打開,歐洲人開始接受棉布是一種高端布料,棉布的利潤就成了很多人覬覦的對象,促使英國國內對於改進棉紡織品的生產流程的內生動力十分巨大,珍妮紡紗機由此應運而生。

      再之後就是瓦特改良蒸汽機,並且在之後不久將蒸汽機用於紡紗織布。機械化大生產大大提高了紡織效率,英國人遂攜棉布在貿易場上大殺四方,直到他們把下一個新的市場開拓地定為中國為止。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大明元輔》,方便以後閱讀大明元輔第2094章 正國本(圩九)洋為中用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大明元輔第2094章 正國本(圩九)洋為中用並對大明元輔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