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3章戰領阿拉伯行省

類別:曆史軍事 作者:小小千佛山 本章:第623章戰領阿拉伯行省

    由於近幾年安息帝國的戰爭不斷,不是內戰就是與羅馬人戰鬥,薩珊王朝建立後又不斷向四周擴張,以至於從兩河流域與羅馬帝國的貿易商路受到威脅,連接東西的商路不得不從兩河流域轉移到紅海沿岸,經埃及行省或者阿拉伯行省到達地中海沿岸各地。

    紅海商路的興起,帶來的不僅是數量眾多的海盜,海盜的猖狂又逼迫商隊走陸路,這給紅海沿岸城市帶來了財富和繁榮。

    海盜是一古老的職業。

    現在,高順斷絕了與羅馬帝國的貿易,途徑巴爾米拉的商路被斷,更刺激了紅海沿岸商路的繁榮。

    羅馬人口中的“阿拉伯”一詞,原意為沙漠、荒漠。通常情況下也可以指向一個地區或者族群,就是阿拉伯沙漠,以及生活在沙漠中的遊牧民族。

    阿拉伯地區整體幹旱的“熱帶沙漠氣候”,已是人所共知的現實了。然而刨除新月沃地不看,阿拉伯半島也並非全是無法聚落大量人口的不毛之地。所謂“有山就有水”,無論整體氣候條件有多惡劣,山地總是能夠匯集更多的水氣並形成降水。縱觀整個阿拉伯半島的地形,整體呈現西高東低的三級台階狀。從西到東包括:賽拉特山脈、內誌高原,以及沿波斯灣——印度洋平原。其中海拔最高,相對生存環境較好的,就是縱貫半島西邊緣,幾乎與紅海相接的“賽拉特山脈”了。

    從賽拉特山脈的內部結構來看,又呈現出“南高北低”的走勢。以今天全世界***心目中的聖地“麥加”為界,可以明顯分為南、北兩段山體。其中南段海拔較高(2000——3000米)、體量較大的被稱之為“阿西爾山地”;北部海拔較低(1000——2000米)、體量較小的被稱之為“漢誌山地”(又稱“希賈茲山地”)。很顯然,南部阿西爾山地的生存環境,會明顯優於北部的漢誌山地。

    阿西爾山區不僅擁有較為充沛的降水(海拔最高處能有年均1000毫米),山地同時也為其內部的河穀綠洲提供了肥沃的土壤。這使得阿西爾山區長久以來,能夠以阿拉伯核心農業區的麵目,出現在這片荒蕪的土地上,並因此成為***時代之前的阿拉伯文明發源地。相比之下,漢誌山地的情況就要差的多,基本上隻能有一些季節性河流(沙漠地區就隻有泉水了)。這樣的環境,使之與阿拉伯半島中東部地區一樣,成為了遊牧勢力覆蓋區。

    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在紅海東岸地區,形成了眾多的城鎮,高順等人,一邊剿滅紅海內的海盜,一邊清繳陸地上的城鎮。

    打開係統地圖,所有的異族在地圖上異常清晰,一路橫掃過去,無人能夠逃脫。

    高順采取的是滅絕政策,所過之處婦孺不留,皆被殺盡,財富帶走,村鎮被焚之一炬,紅海東岸,幾百之內,成為無人區。

    本來高順還想在此建立城池,留下軍隊,但是當地的淡水資源實在貧乏,不足以支撐後繼發展,便放棄了這個想法。

    花費幾個月的時間,眾人到達阿拉伯行省與埃及行省的交接處,西奈半島的西南,並在那登陸。

    羅馬帝國早已得知漢人推翻了新建立的薩珊王朝,並重建了安息帝國,他們估計,漢人至少需要幾年的時間來消化吸收,而他們現在內亂不止,根本無力趁機征伐安息帝國,慶幸東部邊境暫時沒有威脅。

    所以,羅馬帝國並未防備安息帝國,各地依然如故。

    西奈半島的西北角的衝積平原地區屬於埃及行省,大部分地區歸阿拉伯行省;北部相鄰地區原來為猶太行省,由於猶太人叛亂,被平叛後便在其地建立了巴勒斯坦行省。

    隨後,高順放出三萬高級步兵和三萬高級騎兵,由馬貴率領趙雄、曹山、向榮等四人前去征服埃及行省以及西的沿海諸行省,一直打到直布羅陀海峽。

    那片土地上僅有兩個羅馬軍團,而每個羅馬軍團僅有不到6000人的步兵和600人的騎兵,再加上當地的一些步兵大對,絕對不堪一擊。

    馬貴等人的戒指內也裝滿糧食、箭支等物資,可輕裝前進。

    這此後將為馬貴兒子的地盤,所以馬貴極為上心。

    高偉則帶領船隊返回,去封鎖亞喀巴灣,配合高順消滅阿拉伯行省的駐軍。

    而高順則帶領秦關、房良、周飛等四人向北出發,準備趁機戰領阿拉伯行省和巴勒斯坦行省;周邊的駐軍情報已了解清楚。

    第三昔蘭尼加軍團(legio iii cyrenaica)駐紮於阿拉伯行省。

    第六費爾塔軍團(legio vi ferrata)和第十福賴騰西斯軍團(legio x fretensis)駐紮於巴勒斯坦。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漢末高順》,方便以後閱讀漢末高順第623章戰領阿拉伯行省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漢末高順第623章戰領阿拉伯行省並對漢末高順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