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分化(四)

類別:曆史軍事 作者:龍湖獨釣 本章:第七十一章 分化(四)

    霸府

    大殿之內,眾人一陣沉默。

    陽裕陽士則出身無終陽家,年輕的時候遭遇永嘉之亂,仕於幽州刺史王浚。由於王浚此人圖謀不軌,持身以正的陽裕便逐漸遭到了疏離。

    石勒擊敗王浚後,想要任用於他,他卻趁機逃亡段部,成為段部六朝老臣,其中的起起伏伏,不必一一細,但他始終沒有二心。石季龍此番進軍遼西,他在石趙大軍的壓力之下獻城投降,也是為了保全民眾。

    保境安民,原本便是一方牧守的職責。這樣忠貞的品質,正是君王所看重的。

    慕容皝讚揚陽裕,便是在告訴他們,遼東眾多晉人大族所作所為,已經超出了自己容忍的範疇。想他作為一方霸主,竟然無力掌控大族勢力,如此反應也在情理之中。

    當初中原大亂,一部分世家,如封家、宋家、陽家等家族逃亡遼東,隻是客居於此,以族內子弟效忠的方式,換來遼東的庇護。另一部分,如崔家、劉家、王家等則是當初為大晉朝廷戍守邊疆,由於中原戰亂而難以返回,遂在遼東紮了根。

    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慕容氏雖為霸主,畢竟出身鮮卑異族。他們即便選擇效忠,在內心深處亦是遠遠看不起這個所謂的遼東公。因為他們的出身,遠比慕容氏更為高貴。

    叛變的成周內史崔燾,便是出身清河崔氏,伯父便是當初大晉的平州刺史崔毖,祖上乃是曹魏時期名重一時的大名士崔琰。

    崔琰此人,清忠高亮,雅識經遠,連魏武帝曹操也自慚形穢。當初匈奴派遣使者前往朝賀,為了威服遠域,魏武帝便讓他替代自己接見匈奴使者,而自己則挾刀侍立一旁,這便是“床頭捉刀人”典故的由來。

    除了身世顯赫,姻親亦是輝煌。崔毖之姐嫁給了幽州刺史王浚,二人分據平州與幽州。而王浚,正是出自太原王氏,西晉開國元勳、博陵公王沈之子。

    所有叛變的大族之中,崔燾不過是其中的一個代表而已。他們在形式上雖然服從於慕容氏,然而內心從來不認為自己是慕容氏的臣子。隻是由於中原大亂,短暫客居於此罷了。

    更何況,慕容氏為了控製他們,有意在晉人大族之間進行分化。以冀州流民為主的的冀陽郡,郡守卻是出身西河宋氏的宋燭。以豫州流人為主的成周郡,卻是以出身冀州清河的崔燾為成周內史。青州流民組成的營丘郡,成周內史乃是遼東大族鮮於屈;唐國郡以並州流人為主,唐國內史則是出身幽州的陽協——如今在陽鶩的引薦之下,陽裕成為了新的唐國內史。

    正因為如此,在石季龍大軍壓境的背景下,除了唐國郡,其它三郡皆叛。整個遼東地區,望風而降的城池達到四十餘座。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霸府》,方便以後閱讀霸府第七十一章 分化(四)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霸府第七十一章 分化(四)並對霸府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