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九妃殉葬

類別:其他類型 作者:一葉style 本章:第276章九妃殉葬

    梅梁湖水域中那座看上去鬱鬱蔥蔥的島格外引起了李岩的注意,因為這個島與藏寶圖上標的位置太接近了。經向船夫了解,李岩得知這一座島上人跡罕至,當地人都叫它‘拖山島’,也有因吳語口音相近叫‘兔山島’的,而縣誌上正式記載的反而是‘土山島’。它漂浮在北太湖碧波之上,既古且野,深藏於典籍數千年,雖為當地人熟知卻很少被外人所了解,為太湖七十二峰之一,頗具地理標誌性。

    李岩心意已決,他要和安柔前去拖山島一探究竟。可船夫並不大想前往,李岩摸出兩塊銀元,塞進船夫手中道:“老人家,你要是忙活計可先行離開,這艘船租給我們倆,用完了我一定把它歸還給你。這兩塊銀元就算是租金了,你看看夠不夠?”

    船夫心中大喜,以為碰到了人傻錢多的主,趕緊一把奪過銀元,忙不迭地道:“夠了,夠了,現在鬼子打過來了,錢都不值錢了,這兩塊銀元夠買我兩條船了。”

    李岩把船夫打發走後,攙扶安柔上了船,他自己則親自劃著漿向拖山島方向駛去。安柔坐在船頭,迎著涼爽的湖風,柔聲道:“李岩,是不是這個拖山島像藏寶圖上標注的位置?為什叫它拖山島呀!你不是看了好多吳越古籍嘛,能講給我聽聽嗎?”

    李岩理了下思路,極力回憶了一會才道:“拖山島原名夫山,吳越兩國曾在此爆發了一場轟轟烈烈的‘夫椒之戰’,據《左傳》載:春秋時“魯哀公元年,吳王敗越於夫、椒。”

    吳王夫差為報父王闔閭“攜李”之戰敗亡之仇,與越兵在這一片青山綠水之間鏖戰,勾踐兵敗被囚。然而勾踐臥薪嚐膽,越人韜光養晦,十多年後起兵複仇,夫差被範蠡一路追趕,逃至蓮蓉橋,苦戰之後又逃到黿頭渚,最後逃到馬山,終為越國俘虜,自刎於無錫陽山,屍體被埋葬在夫山上。

    拖山島由三座山組成,麵積雖,山勢卻相對陡峭,島之南是一片汪洋的外太湖了。這山形奇突,東高西低,別具風情。從大山西望,像蹲著的一隻錦雞;從山看大山,像一隻玉兔,人稱“錦雞對玉兔”。山上青峰蒼翠,桔香沁人;山下蘆葦叢生,與煙波浩渺的太湖連成一片,相映成輝。

    無錫當地人自古就傳拖山島頂峰原有一座古代墓葬,相傳是吳王夫差之墓。李岩看過的清代《武進縣誌》中也記載道:“吳王夫差墓在迎春鄉”。曆史上馬山屬武進縣的迎春鄉,夫山又屬馬山。《馬山誌》載:“拖山山頂,俗稱吳王塚”。玉兔頭就是吳王的墓地,墳塋原有尖頂,後夷為平頂,中間微凹。周圍有九座墳。這些墳,有是夫差臣僚殉難的陪葬墓,或是嬪妃的墓。

    更是有一則趣聞與拖山島有關,據拖山島在古代長期無人居住,清乾隆年間方始有避亂隱居之人入太湖上拖山島定居。民間傳,乾隆皇帝下江南時一時興趣查看《無錫縣誌》,因縣誌上‘夫山’的‘夫’字下半

    部被蟲蛀掉,誤讀為“土山”。時人不敢違背金口聖言,隻得將錯就錯,“土山”於是諧音為“拖山”,也叫“兔山”。

    不知不覺間,船已經劃到了拖山島。兩人登上拖山島後,這才發現船夫並沒有騙他倆,拖山島上除了幾座殘破的屋子已經沒人居住。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古墓殘燈》,方便以後閱讀古墓殘燈第276章九妃殉葬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古墓殘燈第276章九妃殉葬並對古墓殘燈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