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章 軍管會

類別:曆史軍事 作者:子月七 本章:第一三章 軍管會

    婆羅洲沿海地區農業物候與高原地區不同,建康地區播種的都是花生、玉米、毛豆之類的旱地作物,自然要錯開雨季。沿海地區種植的是喜水的水稻,農民一般會選擇在雨季播種,每年的4月左右開鐮收割,然後在5月再播種一季,播種完這一季之後,伊班人的習俗,會在6月時慶祝豐收節。

    民都魯軍管會在原日本人的軍糧庫成立了糧食收購站,收購站位於民都魯漁碼頭市場附近,水運交通非常方便。

    黃延義今天帶著鄺文海、王黑五、林平山、黃育誌等人視察民都魯的糧食收儲情況。

    在糧食收購站門口,黃延義看到隻有6—7個伊班族農民在向收購站售賣糧食,他們送來的稻穀也不多,大都是用竹筐挑來的,隻有一個老農用的是小推車。

    黃延義上學時學過《多收了三五鬥》這篇課文,對麵的“糙米五塊,穀三塊”印象很深,知道糧食價格對農民生活的影響非常之大。

    臨時擔任糧站站長的是林平山二營1連的連長沙哈迪,沙哈迪是美拉牙附近的姆祿族人,他在詩巫念過中學,也會說伊班語。

    沙哈迪看到黃延義等人來到糧站,連忙走上前,向黃延義、林平山等人敬禮。

    “這是1連長沙哈迪上尉,打仗時很勇敢,而且願意動腦筋,卡牙利河阻擊戰中,1連的傷亡相比其它連隊要小許多。”林平山向黃延義介紹。

    “沙哈迪上尉,現在稻穀的收購價是多少?”黃延義和沙哈迪打完招呼後問道。

    “按照以往日本人的收購價,稻穀7塊錢一擔,不過日本人收購時使用的是香蕉幣,我們用的是銀元。”沙哈迪答道。

    “來售糧的人怎這少呢?”

    “有幾個原因,一個是忙,農民們現在正插夏秧,二是軍管會組織修路建橋,農戶的主要勞動力都去打工掙錢了,三是還沒有到交田稅的時候,老百姓不著急賣糧。”

    黃延義點點頭,“你總結的不錯。”

    黃延義走到唯一推著車來售糧的伊班族老農麵前,問道,“你家的稻田,今年產量怎樣?”

    沙哈迪翻譯之後,老農有些自豪地回答,“我家稻田這一季的畝產有4擔半,比別人家多出了半擔有餘。”

    4擔半,才450斤,黃延義覺得這個產量實在是有些低,後世中國的雜交水稻畝產已經突破2000斤了。

    不過這個時候,農民們種田的技術都比較原始,沒有雜交稻種,沒有化肥,沒有農藥,一季能收4擔半,的確是值得這位老農驕傲。

    黃延義對鄺文海等人說道,“農業種植技術、選種育種、田間管理等方麵,現在普遍比較落後,這個問題應該引起政府管理層重視,我們最好是找一些這方麵的

    人才,成立一個農業科學研究機構,把沿海地帶的農業生產搞上去,一個是為農民增產增收,第二個是滿足我們的糧食需要。砂勞越的糧食供應從古至今一直都比較緊張,一方麵跟砂勞越的土壤肥力有關,另一方麵也跟老百姓種糧的技術水平有關。”

    “等爪哇島光複了,我們可以從巴達維亞(雅加達)請這方麵的人才,荷蘭人在巴達維亞的大學開設有農科係,他們那有專門研究水稻種植的人才。”鄺文海說道。

    “吉隆坡和新山也有農學院,就是不知道水平怎樣。”林平山說道。

    “那就從這幾個地方都招攬一些人過來,采眾家之所長嘛。”

    黃延義走到倉儲區,看到高大的倉庫立著一排排竹席圍成的糧垛子。

    “糧庫的防潮問題怎解決的?”黃延義拍著糧垛子問道。

    沙哈迪指著倉庫角落的幾個大麻袋包,說道,“就是靠這些生石灰袋子,這是婆羅洲沿海地區千年傳下來的老辦法。”

    “嗯,糧食的收儲工作要做仔細,一定要把糧庫管理好,以後人口多了,對糧食的需求會進一步增加,這關係到我們和老百姓的肚子,不是小事。”

    “是,我們一定把糧倉管好。”

    離開糧站後,黃延義又到幾處建築工地上去看了看。

    從5月中旬開始,由軍管會主導的幾個基建項目陸續開工,民都魯鎮下水溝的整理,被盟軍飛機炸得坑坑窪窪的城市道路的整修,還有從民都魯到吉都隆港8公長的公路,都需要大量的使用人力。

    與上述的幾個工程相比,黃延義正在規劃開工的,是一個更大的項目,即從民都魯到三馬拉如50公左右的縣級公路,這個項目除了路麵工程,還要在4條河流上修築4座石拱橋,工期至少要半年以上。

    民都魯到三馬拉如之間的公路,本不應該由黃延義來主持修建,按道理這類大項目屬於第四區政府管理,應該由首府位於美的第四區政府來立項和投資,隻是現在第四區的政府機構經過日本人肆虐後,處於混亂狀態,美由澳軍第九師在實施軍管,暫時沒有人操心民政方麵的事情。

    黃延義和澳軍第九師的喬治?伍登將軍聯係,以修建公路的名義,把第九師在美油田和詩亞油田解救的2000多華人勞工,以及600多名日籍石油工人要了過來。

    喬治?伍登也樂得把這些人交給黃延義,因為這些人在第九師手,不但沒有任何用處,第九師還要管這些人的食宿,現在甩給黃延義,第九師的開支也少就了許多。

    第九師主動用運兵船將這2600多中日“勞工”送到了民都魯。

    第九師送來2600多勞力,加上自衛旅在三

    馬拉如解救的800多暫時沒法返家的勞工,以及卡牙利戰役中的400多日軍俘虜,一共3800多人投入到了民三公路(從民都魯——三馬拉如)的修建中。在三馬拉如俘虜的幾名日籍路橋工程師,以及日本人留下來的築路機械,這次都能派上用場。

    隨建康自衛旅出軍的500多後勤人員,組成了一支龐大的運輸隊,一共270多輛四輪拖拉機,每天跑在1號公路上,他們從建康拉來石灰、水泥、煤渣,送到了民三公路的各個預設路段。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南洋石油大亨》,方便以後閱讀南洋石油大亨第一三章 軍管會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南洋石油大亨第一三章 軍管會並對南洋石油大亨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