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回 製定目標

類別:玄幻魔法 作者:孤雲 本章:第六回 製定目標

    第六回製定目標

    根據曆史的記載,慢慢找到了明帝國滅亡的關鍵所在,鄭和很清楚,要避免明帝國的悲劇,需要提前進行戰略布局,將威脅明帝國的因素消滅於無形之中,而要達到這個目的,首先要製定戰略目標,然後才是實施的策略和具體步驟,想到這,鄭和拿起筆將腦海想到的戰略目標寫了下來,整個戰略目標分成內外兩部分。

    內

    第一,控製人口,在這個時期實行計劃生育既不可行也無法令人接受,唯一的辦法是分流,前期的目的地可以在東北地區,西北地區,蒙古地區,遠東地區,還有東南亞,第二步是灣灣地區,琉球地區,大澳地區包括大西蘭地區,第三步是非洲地區的好望角一帶,美洲地區的舊金山、加利福尼亞一帶,以上地區目前基本上還處於原始社會,多數以部落的形式存在於世界上,可以認為是無主的地區,終極目標是分流1億人,時間跨度大喲200年,在這期間,明帝國始終保持8000萬到1億2000萬人口之間。

    雖然同一時期,歐洲也開始了對外擴張,踏出了向海洋進軍的第一步,但世界那大,短時間內完全不會產生衝突,歐洲首先到達的是南美洲,直到差不多300年後,才開始進入亞洲,隻要提前進行戰略布局,到時也就沒有歐洲那些野蠻人什事了,相信那時候的大明帝國,不但擁有超級的聯合艦隊,甚至有了鐵甲戰艦,當然咯,大明帝國要是自己作死,也就怨不得誰了。

    第二,控製耕地麵積,嚴禁亂砍亂伐,保持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是應對小冰河時期的最有效辦法,否則水土流失將使環境一步步惡化,抵抗自然災害的能力會一步步削弱,直到崩潰為止,解決的辦法一是提高生產效率,通過改進生產工具和生產方式達到目的,二是引進高產抗旱的農作物,像番薯,土豆,玉米等等,這些都可以通過下西洋得到解決。

    農業生產不外乎種子,肥料,深耕,水,防蟲,隻要解決了這些,豐收是板上釘釘的事,種子和肥料可以通過下西洋解決一部分,深耕有待生產工具和生產方式的改進,相信在朝廷大力推進技術創新的過程中,能夠得到有效的解決,至於水,有賴於環境的保護,隻要國家和人民樹立了環境保護意識,隨著時間的推移,效果會慢慢顯現,而防蟲,這時候最大的蟲害就是蝗蟲,多養雞鴨鵝,再引導老百姓放開肚子吃蝗蟲,會不會把蝗蟲吃絕種還真不好說,要知道蝗蟲可是好東西,高蛋白,低脂肪,美味可口,在後世,可是賣得比牛肉還貴,一想到油炸蝗蟲的美味,鄭和不知不覺間滿嘴口水。

    第三,嚴禁土地兼並,對那些破產農民的土地,由國家進行回購,將破產農

    民進行分流後,由國家統一進行有償分配,同時對個人,家族能夠擁有的土地製定上限,將有可能產生可以抗衡朝廷的地方豪門的因素消滅於無形之中,土地的多少決定了可以承受的人口上限,沒有人口,光有財富是抗衡不了朝廷的。

    曆史上明帝國到了末期,土地兼並非常嚴重,而擁有大量土地的豪門士紳,一個個不是想著為國家為朝廷分憂,而是想盡一切辦法逃稅,抗稅,轉嫁稅賦給老百姓,又或者與皇族勾結,將名下土地虛掛在皇族名下,名正言順的免稅,致使朝廷無力抵禦內憂外患和天災人禍,明帝國就這樣轟然倒塌,令人唏噓。

    第四,必須取消皇族的養豬政策,忍許皇族成員經商,從政,這個有點難,但再難也要做,要知道,皇族成員平日無所事事,隻剩下繁衍後代的樂趣和任務,一生十,十生百,到了明末,皇族成員達到了一百多萬,而且一個個錦衣玉食,過著奢靡無度的生活,先不說其他的,單單這一百多萬的皇族成員,其消耗的財政收入就足以壓垮大明帝國,到了這個時候,明帝國不亡天理難容,隻剩下有誰取代的問題。

    第五,大力發展教育,鼓勵科技創新,以後世的經驗,隻有普及教育,才能有效削弱文人的話語權,老百姓才不容易被一些文人裹挾,而科技創新是走向現代社會的唯一途徑,也是大明帝國始終站在世界頂峰的保證。

    明清最後的滅亡,除了根本的原因外,還有一個就是閉關鎖國,國家失去進取之心,致使民智不開,失去創新能力,導致越來越落後,實在是不可不察啊。

    第六,大力發展工商業,農業是基礎,工商業才是創造財富的途徑,每一種新產品都附有新的價值,在工商業的發展過程中,附加值不斷的疊加,財富則不斷積累,達到一定程度後,慢慢推動現代金融和證券的發展,財富隻有進入流通,才能不斷的產生新的財富。

    鄭和從史書上知道,世界上第一間真正意義上的現代銀行是意大利1580年在威尼斯成立的銀行,而世界上第一間證券交易所是200年後的1602年荷蘭在阿姆斯特丹成立的證券交易所,鄭和相信,隻要大明帝國平穩發展,一定早於意大利和荷蘭成立現代銀行和證券交易所,隨著進軍海洋,這些都將水到渠成,沒必要刻意為之。

    第七,改革朝廷的行政體係,將軍隊獨立於行政體係外,由總參謀部獨立領導和指揮,隻對皇帝負責,曆史上明帝國的行政命令從來都沒有到過鄉,這樣的行政體係弊病太多,很容易形成地方勢力,歪曲政令和政策,在自然災害和內憂外患的時候,朝廷難於形成合力,甚至形成南北對峙,東西對峙,到了末期,政令連都城都出不了,

    各自為是。

    這個可以通過普及教育,逐步在鄉村一級建立行政體係,急不在一時。

    第八,改革軍事製度,建立現代軍隊,將軍隊建成獨立體係,組建強大的野戰兵團,邊防駐軍采用輪換製,建立民兵係統。

    目前明帝國采用的是衛所軍事製度,目的是削弱將領的權力,打壓將領的野望,同時以文禦武,最後的結果是賬麵上兵力不少,但真正能打的沒有幾個,一個個衛所不是糜爛到如同叫花子一樣毫無戰鬥力可言,就是擁兵自重養寇自重,不斷吸附明帝國的血肉,將朝廷變成提款機,直到明帝國坍塌,苦了華夏老百姓,鄭和每次看到明末的悲慘結局,心就像有一塊大石頭壓著一樣,痛苦不己。

    外

    第一,在遠東地區,灣灣,琉球,大澳,大西蘭,舊金山,東南亞地區,錫蘭地區,好望角地區,海灣地區,亞丁灣地區等地建立海陸軍事基地,逐步分流移民,尋找高產量,高抗旱的農作物,挖掘礦物資源,建立聯合行政機構,至於是作為海外省,附屬國,聯邦國還是殖民地,這個有待一步步的研究,也許各種形式共存於整個體係內,畢竟不同的地區,不同的民族,不同的風俗決定了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的可能性。

    肥料,鐵礦,貴金屬,木材是明帝國極其需要的物資,也是明帝國能不能保持環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證,而且這些地區還是明帝國工業品的銷售地,建立行政機構和海陸軍事基地是到達這些地區後的首要任務。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魂歸明初》,方便以後閱讀魂歸明初第六回 製定目標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魂歸明初第六回 製定目標並對魂歸明初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