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年

類別:其他類型 作者:銀色的長河 本章:拜年

    拜年是我國民間最古老的一種傳統習俗,原意為為長者拜賀新年,包括向長者叩頭施禮、祝賀新年如意、問候生活安好等內容,如遇同輩親友,也要施禮道賀。這種習俗是祖祖輩輩傳承下來的,它可以使得人們在春節期間與親戚朋友們的感情變得更加深厚。

    “拜年”一詞來源於元朝史學家歐陽玄《漁家傲》詞:“繡轂雕鞍來往鬧,閑馳驟,拜年直過燒燈後。”明代的劉侗、於奕正也在《帝京景物略春場》中言:“正月元旦……夙興盥嗽,啖黍糕,曰年年糕,家長少畢拜,友投箋,互拜,曰拜年也。”由此可見,古人對拜年相當重視。

    過節拜年是有講究、有次序的。首拜地神帙和祖先真影,再拜高堂尊長,最後是全家按長幼互拜。對長者要行大禮,對孩子要給予壓歲錢,同輩間則是拱手致語。那,拜親朋的次序是:初一拜本家。初二、初三直至十六,則是出門拜親戚朋友。

    現在我要談的是時候的我和我的兄弟姐妹們在大年初一如何團拜本家的故事。這是我們每逢過年必做的一件最光榮的事情。因為我們不僅可以得到長輩們的誇獎,還可以得到他們的壓歲錢,從而使得自己一整年都可以順風順水。

    還記得那是在二零零三年,這一年的大年初一是最熱鬧的。從午夜鍾聲響起的那一刻,鞭炮聲和煙花聲就交織在一起響徹村莊的整個夜空,也攪得我昨整個晚上都不得安寧。沒辦法,我隻好不情願地從溫暖的被窩鑽出來,看了看表,才清晨六點整。這時,我看到媽媽端著花饃忙進忙出,便上前好奇的問道:“媽媽,你端著那多花饃幹什呀?”

    “祭拜神祖宗呀!大年初一首先要做的一件事就是祭祀,做完才能吃飯。好了,孩子,快幫忙拿蠟燭和香。”媽媽解釋。

    “對對對!媽媽,是不是玉皇大帝、觀音娘娘、財神爺、土地爺和灶神爺都要點蠟燭呢?”我繼續追問道。

    “沒錯!快點兒,孩子。”

    “好咧!對了,媽媽,子文呢?”

    “不知道野哪兒去了!別管了,快幹活。”

    “好咧!”

    我答應著飛快地把家的紅蠟燭都放在了相應的神位上,並點燃它們。緊接著就看到爸爸心翼翼地點燃三根香並插在了香爐,然後虔誠地朝著神叩了三個響頭,媽媽也是如此。那時幼的我看到對麵三叔家也這樣做了,覺得挺有意思,於是自己也學著爸爸的樣子給神們上了三炷香。剛上完,子文就不知從什地方冒了出來,他也學著我的樣子給神們上了三炷香。祭拜神儀式就到此結束了。

    早飯過後,我便和子文、蓉兒、華四人一塊兒開開心心地奔爺爺家去了。一路上,大家都在討論壓歲錢。

    “你們猜,今年大人們給咱們多少的壓歲錢?”子文問道。

    “十元。”蓉兒老實答道。

    “這還用猜,最多二十元。大人們可氣了!”華不滿地道。

    “華,你可千萬別這,大人們很不容易的。一會兒到了奶奶家,咱們可都開心點兒,走嘍!”我著拖著華向前飛奔了起來。

    不一會兒,我們四個便趕到了爺爺家。不巧地是,哥哥們正在大門口無拘無束地玩著鞭炮。他們把鞭炮拆成一根一根的,然後再一根一根點燃放進事先準備好的玻璃杯中。隻聽“啪”地一聲響,那鞭炮連帶著瓶子飛出了老遠,他們便高興的歡呼了起來。

    “三位哥哥,你們太過分了!”子文壯膽站出來指著哥哥們道。

    “哎呀,子文,厲害了啊!來,和我們一起玩,嚇死她們。”壯壯微笑著故意扯住子文的衣服不放手。

    “好了,別嚇唬他們了!”益哥隨即拉開了壯壯,繼續道,“來了就好!大家都把自己的衣襟整理整理,商量商量怎樣給爺爺奶奶拜一個特殊的年。”

    “先是團拜。在咱們大哥的帶領下,一塊兒給爺爺奶奶拜年。這是最好的辦法。”壯壯提議道。

    “這是必須要做的。每年都一樣啊!”蓉兒道。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銀色的長河》,方便以後閱讀銀色的長河拜年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銀色的長河拜年並對銀色的長河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