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監察係統的變動

類別:玄幻魔法 作者:羋黍離 本章:第130章 監察係統的變動

    乾祐元年已隻剩下個尾巴,以寒冬之故,大漢乃至整個天下都陷入一片平靜之中,淒冷的寧和。隨著東京禁軍的整編進入尾聲,劉承祐被牽扯著的心也慢慢平靜下來。

    大漢朝堂,也難得地陷入了平靜之中,秕事不興。製舉選材,陸續填補入京中諸衙基層為吏,雖然對整個官僚係統仍舊不滿,仍覺其落後,但新鮮血液的加入總歸是向好的改善。

    並且,比起當初,那種遊離在朝堂脫離掌控的邊緣,眼下的情況要好得多,對於遣官任職,劉承祐已然收回了大部分權力,最大的滯礙,隻剩下仍為“首相”的楊邠的異議了。

    不過,就算在凜冬臘月,上下都想安安穩穩地過個寒冬,劉承祐還是忍不住進行了一些微調。

    進入十二月以來,朝中最大的職務變動,便是對禦史台的重塑。自唐末以來,禦史台的監察職能便在不斷地減弱,到如今,連禦史中丞也漸成虛銜。對於這等情況,劉承祐果斷進行調整。大漢朝綱不振,監察係統的漏洞,也是緣由之一。

    製下,重新梳理禦史台的機構職能,將門下省分擔了一部分監察職事的給事中、拾遺盡數調遷禦史台供職,製舉進士也有十餘名入台任職曆練。

    當然,不是官員配備好就行了的,還需一個強而有力的人主導。

    原禦史中丞邊蔚,被劉承祐給罷免了,倒不是此人有什過錯,也不是能力上有什重大缺陷,隻是年紀大了,已經65歲。大漢的朝堂,老人實在是太多了,而天子劉承祐,喜用年輕人。

    替代邊蔚的,是刑部侍郎邊歸讜,兩個人雖然都姓邊,倒沒有什密切的關係,一個幽州人,一個華州人。

    當初此人鬥膽就京城治安以及侍衛軍吏猖獗向劉承祐進諫之時,便給他留下了極深的印象。並且,邊歸讜的履曆也還算豐富,有大理評事之才,為官清廉,公私分明,作風也夠強硬。年紀也才四十出頭,很合適。

    對邊蔚,劉承祐雖然免其官,去也沒薄待他,畢竟累朝老臣,理政經驗豐富,不論在地方還是在中央,官聲口碑都還不錯。劉承祐以其為同州知州、加刑部侍郎銜,成為大漢第二個由朝官選派,權知軍州事的大吏。

    至於此前被劉承祐選派為同州知州的聶文進,屁股還沒坐熱,又被移為華州知州。沒辦法,邊蔚是華州人,雖然就眼下大漢的國情,劉承祐並不忌憚同州郡為主官,忌憚也沒什用,但盡量還是不開那個頭。異地為官的效果和作用,還是很大的。

    由虛職遷為實職,成為朝廷憲台,又有天子支持,上任禦史台的邊歸讜自然是躍躍欲試,大幹一場。不過他上台後,並沒有趁機大肆連斂權,增加禦史台的權威。反而極力重申梳理監察條例,整頓禦史條例,尤其是自開國以來的誣告之風,意圖將禦史台打造成一個有“戰鬥力”的衙門。

    幾日間,禦史台上下風氣,煥然一新。邊歸讜如此作為,反而更得劉承祐之心。另外,此前受劉承祐提拔入東京的殿中侍禦史趙礪,也由此躍升為殿院監丞,輔助邊歸讜。

    到如今,大漢立國之初,那種“滿朝皆貪鄙”的情況,已經改善了太多。事實上,不論是州鎮還中央,人才還是不少的。尤其是中央,無論什時候,都可以用群英薈萃來形容,隻要用心去甄別發掘,總能找到可用之才。

    但是,人才縱有,若要說彼等對於大漢朝廷的忠誠與歸屬感,打一個問號都不夠。開國之初,縱滿朝充斥著貪鄙的元臣,那也是沒辦法,至少彼等是大漢的功臣與基石。

    直到如今,劉承祐當朝,權位漸穩,異獠退避,國事初寧,江山無傾覆之憂,方才有所改善。劉承祐也有更多的時間與精力,識人辨才,提舉賢能,梳理內務。

    進入臘月之後,劉承祐總算稍微輕鬆了不少,雖然仍舊機務不斷,軍國大事仍舊抓在手中,但至少不似之前那般連軸轉,已抽得出空,讀書習武,陶冶情操。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漢世祖》,方便以後閱讀漢世祖第130章 監察係統的變動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漢世祖第130章 監察係統的變動並對漢世祖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