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韓熙載都等急了

類別:玄幻魔法 作者:羋黍離 本章:第19章 韓熙載都等急了

    隨著春意漸濃,開封城也逐漸向往日的繁華迅速恢複,就像回春的草木,蘇醒的蟲獸。京師繁榮,喧囂是其主旋律,無數市井之聲充斥於街曲巷道,匯聚在一起,便成為了這個時代的強音。

    事實上,如果僅論城市的規模,開封城已經足夠龐大,但在經濟上,則還有巨大的進步空間。統一南方帶來的福利,還未徹底爆發出來,隻待南北官商途徹底打通。

    在平南以前,經過整整十年的經營,以淮南為跳板,中原與江南的經濟聯係已經日趨緊密了。當然,始終是有限製的,畢竟是兩方勢力,長江廣闊卻也不如政治上的鴻溝。

    不過,隨著金陵政權被消滅,吳越主動獻土,使得經濟上的交流障礙徹底被挪開,隻待匯通,北方的商旅可以放心南下,深入蘇杭,南方的商賈與物產也可以大膽地向北輸送。

    但是,距離一些眼界開闊的人而言,眼下的情況,並未如預想中那樣發展,幹柴與烈火之間,仿佛還有一道透明的水幕相阻隔著。

    問題在於,朝廷對江南地區的嚴密控製與封鎖,平南的二十多萬水陸大軍雖然逐步北撤了一半,但餘眾與經過整編的地方軍隊仍舊對整個江浙地區進行著封禁。

    就像當年平蜀之後,蜀地與中原交通斷絕長達數個月,等經濟上恢複聯係,則更近一年的時間。區別隻在於川蜀對外交通情況確實不便,再加上那場大規模的蜀亂,而江浙則是朝廷有意識的行為。

    自金陵陷落到吳越獻地,隨著朝廷在軍政方麵的調整安排,江浙地區也經曆著一些板蕩,主要受劉皇帝的詔令,朝廷在清查、盤點著“戰利品”,人口、土地、財稅、文化、製度、官吏、豪右......在沒理出個頭緒,使其歸治之前,禁令不會取消。

    如果要論熱鬧,必屬東京諸市,尤其是南市。碑柱牌樓間仍留有不少慶典的痕跡,那些裝飾的彩帶仍在輕風的吹動下微微搖晃,隻是明顯有些髒了,不複當初的光鮮豔麗。同時,仍能聽到一些百姓,對於當日慶典之盛的議論。

    韓熙載此時,就沐浴著春光,信步而遊,漫步其間,偶爾會停下腳步,聽聽這些市井之音。車水馬龍,人流如潮,大概是市內最真實的寫照了,來往的車馬行旅,使得當年經過大擴建的街道都顯得擁擠了。

    對開封,韓熙載是有些印象的,年輕時的記憶已經十分模糊,但十多年前的感觸還是很深的。那時候,朝廷在西南退了後蜀,在河中平了李守貞,危急的形勢得到緩解,為了解決在淮河一線與朝廷的衝突,當時在金陵朝堂並不如意的韓熙載奉命出使了。

    那一次北行,劉皇帝與開封城都給他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當時的開封,歸治不久,一切事務勉強算得上安穩,但論及繁榮,卻是遠不如當時的金陵,然而從那等以強權手段樹立並維護的秩序中,韓熙載感受到了朝廷的決心,察覺到了一種昂揚的誌氣,以為大敵,深為忌憚。

    時隔多年,再度北來,卻是作為一介降臣了,身份上的轉變,多少有些不適應,但開封的變化,卻讓他歎為觀止。韓熙載是飽學之士,博覽典籍,在他看來,如果記錄無誤,論城市之興旺發達,或許隻有隋唐時期的洛陽可以比擬了,在經濟的屬性上,當初的長安都比擬不了。

    在有識之士眼中,中原北方出現一個大漢這樣的朝廷與政權,並不意外,畢竟時勢造英雄,天下亂了那久,遲早會有雄主出,這是曆史的規律。

    但在十五六年間,就能一改前弊,把國家發展到這種程度,並且基本實現國家的統一,這就有些驚人。或許有前麵三代的積累,或許是順應人心思安的大勢,但這個過程中,大漢君臣所付出的努力,經曆的艱難,也是不可磨滅的。

    而就韓熙載個人而言,內心的感觸則更多了。當年因家族卷入叛亂,無奈背井離鄉,南渡淮河,其中固然有避難的原因,也在於想在南方的做成一番大事業。

    畢竟那時的北方,雖然有後唐明宗李嗣源上台執政,收拾亂局,但積弊難改,內患不止,中樞與地方藩鎮之間,還有足夠的精力,使勁折騰,內耗不斷。

    反而是南方的徐知誥,繼承徐溫的基業,掌控楊吳政權,招賢納士。那時的楊吳,已經占據淮南、兩江之地的廣大地盤,政治穩定,民生安定,軍事也不弱,可以說是欣欣向榮,大有可為。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漢世祖》,方便以後閱讀漢世祖第19章 韓熙載都等急了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漢世祖第19章 韓熙載都等急了並對漢世祖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