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政事堂中的平衡

類別:玄幻魔法 作者:羋黍離 本章:第159章 政事堂中的平衡

    皇城,政事堂。

    經過在二月發生新一輪的政局洗牌後,也正式成為大漢朝廷權威最重要的政治機構,忠實地履行著上承帝命、下達諸司的職責。

    經過一輪調整,政事堂的權力是有所加強的,至少與從前相比,縈繞於其頭上,那片名為劉承祐的陰影,淡化了一些。

    可以說,以審駁、執行兩項職能為主的政事堂,就是如今大漢最重要的權力機構,受到上下的矚目。

    新成立的內閣,雖然離皇帝更近,體現著皇帝的意誌,作為帝國的大腦,把握軍國大政的方向,地位可見一斑了。

    然而,對於大漢朝廷那龐大的官僚係統而言,兩者的權威也是不可相提並論。最主要的原因,直接管束著官僚,影響他們仕途的,就是政事堂。

    而對於龐大的大漢帝國的中樞大腦,在國家政治保持清明,局勢保持穩定,各項製度日趨完善,社會持續向前發展的情況下,則是不需過多的開動腦筋的。需要的,隻是保持清醒,協助皇帝把握好國家發展的大方向,使大漢這艘巨輪穩穩航行,走得更安全,走得更遠。

    在這個基調下,政事堂的權威,自然得到了實質上的加強。朱元璋為什要撤銷中書省,廢除丞相,就是因為中書省權力太重,中書省丞相權力太重,威脅到了皇權。

    如今,大漢的政事堂,同樣履行著這樣的職能,掌握著統率諸部司衙以及天下道府州縣。不同的,隻是皇帝對待它的態度罷了。

    劉皇帝權欲同樣重,但他深徹地知道一點,那就是不可能憑皇帝一個人治天下,將天下權力聚於一人之手,同樣是不健康,不合理的。

    皇帝再勤政,也難以兼顧一切,即便能做到,最終的結果,大概率也是被累死。朱元璋這樣的特例,則是不具代表性的,雍正倒是很好地詮釋了這一點。

    另一方麵則是,劉皇帝也清楚地認識到,宰相製度是不可能真正被廢除的,明朝後來不是同樣出現了內閣這樣的宰輔機構?

    因此,劉皇帝沒有在政事堂存在與否的問題上糾結,隻是考慮製衡,皇權與相權,固然有衝突,但也是相互依存的。在大漢,相權來源於皇權,而劉皇帝則需要靠宰相們輔助他調理陰陽,治理天下。

    並且,政事堂的權力確實得到了強化,但相權仍舊保持著分散的狀態,三名主要宰相,相互製衡。

    趙普既非開國功勳,又非名門貴族,連功名都沒有,從一個小小的地方僚吏,成為如今的尚書仆射,論資曆、人望,都是有所欠缺的。

    在劉皇帝身邊的幾年,以及在西南的建樹,隻是給了他一個晉位宰相的資格。然而,上下不服他的人,不知凡己,想要坐穩位置都不容易,自然不敢恃權逞威了。

    而他從受薦劉詞開始,花了整整十五年的時間,方才走到這一步,自然會倍加珍惜,以求保有聖眷,施展抱負。

    李業這個國舅呢,名聲有點不好,朝廷上下怕他的人不少,難以齊人心,但放在尚書左丞的位置上,就是對趙普的一種製約。這個李國舅,可從來沒有安分過。

    至於宋琪,論根基底蘊,比趙普還要不如,他得以直接晉位宰臣,就真的隻是起個輔助作用,專為做事了。

    而三相之側,另有財政、樞密二相,這一財一軍,以作平衡。在劉皇帝的考慮中,這樣的配置,將會持續很久,未來或許還會成為定製。

    早**情,政事堂加平章事的相位,足有七人,但劉皇帝後來覺得太多,三人又太少,五人則正合適。

    劉皇帝也是經過長達二十年的嚐試後,方才最終定下,求得個穩定合理。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漢世祖》,方便以後閱讀漢世祖第159章 政事堂中的平衡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漢世祖第159章 政事堂中的平衡並對漢世祖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