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8章 考製利弊

類別:玄幻魔法 作者:羋黍離 本章:第388章 考製利弊

    八月秋高,這實在是個豐收的季節,就連西京城內都隱約彌漫著新鮮稻麥香氣。而對於那些京參與今秋恩科會考的學子們而言,在經過了辛苦艱難旳考試之後,也迎來了收獲的階段。

    此番製考自八月一日始,三日畢,共計三日,攏共有三千餘名士子參考,而朝廷所錄人數,不足兩百五十人。而倘若刨除經、史、法、醫、農這樣專業科目之外,屬進士科的人員,也隻錄一百八十五人,比起朝廷常考,所錄人數已然超過了。

    除了乾祐早期,朝廷缺乏人才,劉皇帝對人才的考察延攬也是如饑似渴的,那時候大漢朝廷是打開錄用之門,對有學之士錄取的門檻與要求也放得很底。

    但那終究是時代環境造成的,也是時代給予開國初年天下讀書人的一種機遇與福利。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國家逐漸興旺強盛,一統天下的進程也逐步完成,朝廷對於人才的需求也不再那稀缺,這科考的難度以及錄用的門檻也就自然而然地提高了。

    在過去十年內,朝廷每次會考,進士科所錄人員,平均人數也就一百四十人,這可是三年為期的。再加上劉皇帝提倡的“經世致用”,對學子的實務能力也有一定要求,這就更增加了士子們考取的難度。

    可以說,最近十年來,大漢的進士是十分值錢的,沒有背景、才識不足、能力不夠,都是難以通過的。

    也正是如此,反而吸引得更多的學子士人按照朝廷科考製度、選材辦法,努力修習,想要闖過這道坎,躍一躍龍門,躍過了,那便是海闊天空,未來可期。

    此番,因為北伐之故,當年的春闈是要延期的,對於大漢苦心學習的那些士人們,也確實是個打擊。也可想而知,此番恩科的意義,再加上所錄人數,重點也就在那個“恩”字上,劉皇帝對天下士林的額外施恩。

    朝廷用政,倡導的是文武並用,陰陽相濟,因此,當下的大漢政治環境是相對平衡的。劉皇帝沒有大肆地抬高文人的地位,以求以文製武,但時代浪潮在滾滾向前,隨著國家的安治,帝國也不可避免地走向文治,文人文臣地位的提升,也是一個難以阻擋的趨勢。

    因此,這些年大漢文化事業的發展也是可觀的,再加上劉皇帝在上邊施加平衡手段,士族官僚階層的壯大也越發明顯。

    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天下的士人,自然也就感受到真正的春天了。同時,科考也幾乎是普通士人學子入仕為官最重要也相對公平的一條途徑,即便沒到十年寒窗為求高中的程度,但選擇這條路的人,仍舊不可勝數。

    對於文化事業,劉皇帝還是表現了一定重視的,自京師以下,各地道州府縣,都設有官學,同時私學、書院,也有極大的進步發展,這些都是朝廷人才選拔的源泉,也是士族官僚壯大的基礎。

    不過,即便如此,當下大漢朝廷中,占據主導力量的,仍舊是那些貴族官僚。劉皇帝封了多少貴族,將他們的地位抬得有多高,就代表著他們對於大漢帝國的影響有多大。

    可以說,大漢上下軍政要職,半數由開國功臣貴族及其子孫後代所占據,剩下一半,還有兩到三成與貴族集團有關,餘者才真正屬於逐漸壯大的士族官僚。

    因此,貴族階層整體的龐大,還是引起了劉皇帝的不安,也就是這個階層並非鐵板一塊,各有山頭,各有派別,這才沒有引起劉皇帝過於猜忌。

    即便如此,那些隱隱的壓製手段,也似有似無地籠罩在大漢貴族們的頭頂,而最溫水煮青蛙,也最有效的措施,自然是扶持士族官僚了。

    科考,便是最重要的一種手段,此番恩科,以及加大士人的錄取人數,就可窺探劉皇帝心機一二。而趙普,算是比較能揣摩聖意的,他這個庶族官僚之首,對於科考也同樣重視。

    趙普在執政這幾年中,打壓了一些人,也提拔了一些人,但與龐大的貴族集團相比,仍舊相形見絀。因而,通過科舉,遴選培養一些人才,趙普也分外積極。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漢世祖》,方便以後閱讀漢世祖第388章 考製利弊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漢世祖第388章 考製利弊並對漢世祖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