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鹽州

類別:玄幻魔法 作者:羋黍離 本章:第169章 鹽州

    秋八月,榆林道,鹽州。

    鹽州地處榆林道南部,西接靈州,東連夏宥,是大漢西北最主要的軍事重鎮之一。早在三十年前,朝廷就開始經營此地,在劉皇帝專心統一,無力西顧之時,鹽州更是朝廷維護對西北統治、對黨項諸胡監視最重要的支點。

    王彥升就曾坐鎮此地長達十年,「啖耳將軍」的名聲至今流傳當地,胡人聞之色變。由王彥升一手訓練出的定邊軍,編製依舊保持著,兵員雖然換了幾輪,但其精神與傳統是保留下來了的。

    時下,由於李繼遷的叛亂,黨項離心,整個榆林都有些不穩,但鹽州卻始終安定,三千定邊軍顯然起到了極大的震懾作用。

    當然,都司對李逆的窮追猛打,以及至今為止平叛都以夏州兵馬為主,未曾調用定邊軍,也是原因之一。

    三十年經營,朝廷對鹽州的統治,還是很牢固的,當年強力推行的移民政策,其中有很大一批遷戶,其目的地就是鹽州。

    前前後後,鹽州遷入的漢民,足有三千多戶,這個數量,從整個移民體量來看,實在微不足道,但於一州而言,卻實在不是一個小數字。朝廷對鹽州的重視,可見一斑,有些邊遠州縣,所得移民,多則千戶,少則數百戶,在整個榆林,也就夏州、靈州能稍微勝過鹽州。

    加上一些流放的罪人,漢人遺民,以及這些年的自然增長,到開寶二十一年,鹽州當地的漢人,已經突破六萬口。

    再兼以境內的黨項及諸胡,鹽州人口,超過三十萬,在偏僻的榆林,已經是個不小的成就了。這個人口規模,就是拿到人煙輻輳的中原地區,也是排得上號的,在榆林地區,就更顯可貴了。

    當然,整個榆林道的人口分布,也基本圍繞著夏、靈、鹽、銀、綏五州展開,而以整個榆林道來看,總人口卻不足兩百萬,這還是在有朝廷移民實邊的基礎上。

    為此,榆林道曾經上朝廷請求,希望將南部的環、慶、延幾州劃歸榆林治下,這一點朝廷不及表態,就引起了關內道的強烈反彈,最終不了了之。

    而從劉皇帝的想法,榆林道設置,目的有三,一是鎮撫諸胡,二是拱衛秦隴,三則是提高行政效率,自然要輕裝上陣,哪怕不考慮關內道的意見,也不可能同意擴大轄地。

    回到鹽州,此地有著榆林乃至西北地區最顯著的一些問題,胡漢雜居,**,隨著時間的流逝,非但沒有得到緩解,反而日益深重。

    鹽州轄地,超過一萬平方公,這大的地盤,哪怕有不少沙磧荒漠,但宜耕宜牧的也不少,供三十萬人生存,是沒有任何問題。

    更何況,以鹽為名,因鹽得利,作為西北最重要的青白鹽產地,在過去的二十年中,經濟繁榮,堪稱榆林之最,比夏、靈二州也不差。

    但是,青白鹽這個過去黨項人最依賴的財源,被官府給掌控了,這是硬生生割黨項人的肉,從供鹽者,變成購鹽者。

    即便後來朝廷開禁鹽事,其中的利益,也被權貴及漢人商民占據,黨項人根本難以從中分一杯羹,這也是黨項人不滿朝廷的根本原因之一,再沒有比利益之爭更為深重的矛盾。

    大量漢人的湧入,也從事實上壓縮了黨項人生存的土壤,比起那些摧毀黨項傳統的民族政策,此二者,才是榆林的根本**。

    在榆林道,向來是一等官,二等漢,三等黨項,四等雜胡,這是黨項人眼中的階級。但是實則在漢人眼中,黨項人也隻在諸胡之列,與那些雜胡並無異二。

    那些雜胡且不提了,當初黨項勢大時,他們就仰人鼻息,如今隻是換了個主人罷了,二而大漢官府的統治下,他們的生存危機反而得到了緩解,至少,漢人能夠提供的東西可比黨項時期要富足多了。

    唯一尷尬,心理落差巨大的,也隻有黨項人了。當然,一些被強迫遷徙當地,流放的罪人,他們屬於少數。

    鹽州當地的黨項人,以平夏諸部為主,輔以相當數量拓跋部屬,當初李氏崛起,就是依靠這些東山部族聯盟,哪怕時移世易,滄海桑田,拓跋李氏在當地的黨項人中,依舊殘留著少許影響。

    當然,這份影響,是要結合當下的形勢與環境來看的。事實上,當李繼遷舉叛的消息傳來後,在鹽州的黨項人中,還是取得了一些反響的。

    李繼遷打著黨項獨立複興的旗號,對如今的黨項人著實具備不小的誘惑力,而隨著李氏全族被押到東京斬首之後,李繼遷已經成為拓跋李氏最根紅苗正的繼承人。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漢世祖》,方便以後閱讀漢世祖第169章 鹽州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漢世祖第169章 鹽州並對漢世祖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