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3章 最後的旅途14

類別:玄幻魔法 作者:羋黍離 本章:第2043章 最後的旅途14

    第2043章 最後的旅途14

    抵達廣州,老皇帝花了三日的時間來熟悉當地的氣候條件,然後方才體會起番禺風物,即便老皇帝多感疲乏,腿腳不便,該走訪的依舊要走訪,哪怕隻是做個樣子。

    老一輩的人都知道,如今的番禺城與三十年前那完全是兩個城市,三十年間,從城市基建到城市文化,都發生了翻天覆地般的變化。

    其中最直觀的,要數城市規模上的變化了。百年前,番禺雖然同樣是嶺南地區的中心城市,中州士人為避戰亂持續南下,經濟、文化都有長足發展,但與眼下相比,也隻能算中規中矩。

    等到南粵劉氏統治時期,番禺城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老城得到新的整修,並且向南擴建至瀕臨珠江。在南粵時期,番禺城內居住的,主要是皇室、宮人宦官以及官僚、將軍、守衛,一般市民、普通百姓是沒有在城內定居資格的。

    相反,依托著番禺城,在城東、城西起建了一大批的街坊、集市,加以道路連通,漸成規模。而這些南粵時期番禺城外的附屬街坊,則形成了幾十年後番禺的東西二城。

    當年潘美平粵,挺進興王府,兵臨番禺城時,對於城池內外懸殊極大的情勢麵貌有過一番最直觀的描述:番禺城外,小民之賤,有如豕犬。

    可以說,當初朝廷平南,對嶺南百姓來說,是一場真正的“解放”,至少於廣州百姓而言,他們有了正常在番禺城內生活經營的權利.

    至今為止,番禺城都未必能稱之為南方最大的城市,但若說他是南方發展最快、進步最快的城市,卻也名副其實。比起三十年前剛剛南平之時,如今的番禺,在占地麵積上擴充了足足三倍。

    在大漢城鎮化幾十年風雲間,如廣州番禺這般狂飆急進的,怕也隻此一家了。傳統的市坊在這個進程中不斷崩潰,但也是有個過程的,有快有慢,有早有遲,而番禺城卻是最早緊隨京師改變市坊製度,進入新城市管理模式的地方。

    甚至於,番禺東西新城的擴張建設,從規劃上就完全符合商品經濟、城市化的規律,在基建、管理製度以及經濟的結合度上,或許就連東京都比不上。

    畢竟,東京除了商業化,還有濃重的政治氛圍,這是本質上的區別。曾經有中原旅人行至廣州府,隻在番禺待了一日,便與同伴大發感慨,說在番禺感受到了別樣的風景,其後便在番禺安家、置業、定居,停下了遊曆的腳步。

    在這類人眼,番禺大概是大漢帝國最自由、最開放、最包容的城市,在這,或許連呼吸的空氣都是香甜的.

    有一點毋庸置疑,番禺是大漢商業氛圍最濃厚的地方,放之全國,都是如此,這是商人、手工業者、航海家的天堂,當然同樣也是小偷、罪犯活動的溫床。

    這百業興旺,萬商雲集,各項資源集中,當前人類所能擁有的任何享受,都能體驗到。

    當然了,與之匹配的,便是先進而嚴格的管理製度,在商業規則與製度的維護上,可以說番禺這是全國最細致、最完備的。

    其中最為出名的,大抵是行市製度的設立與管理了,番禺在這方麵,可是極其嚴格,甚至到了一刀切的地步。番禺雖有設縣,但在具體的管理上,廣州府的話語權是不需多言的,幾乎實現了垂直管理,在城市管理上番禺縣衙隻是一個卑微的執行者。

    而根據廣州府衙規定,番禺城內各行各業都需集中經營,集中納稅,相互之間,不得戧行,這既是為了市場有序繁榮的發展,也是為了方便官府集中管理。

    因此,不像目前許多大漢城市中的“混亂”,番禺城至少在商業上,是秩序井然、井井有條的,行市內各鋪麵商店也是鱗次櫛比。在嚴格的管理製度下,各種米市街、魚肉行、海鮮坊、瓷器街、香料坊、綢布坊、花鳥街、皮貨街、木瓦市等等行市應運而生。

    每條街坊,都設在人煙稠密的地方,少則一條街,多則四五條街聯合在一起,經營的商鋪少則數十家,多則數百家。就連青樓妓院,在番禺城都得集中經營,照章納稅,而每條花街柳巷,都是廣州府的納稅大戶,平日可被“寶貝”著。

    行市製度興起已經有有些曆史了,在大漢各地也都存在,尤其是大城市,但如廣州府這邊管理得如此嚴格分明的,卻也實在不多。

    這樣的環境之下,久而久之,也使廣州府的行會製度發展得如火如荼,其經營組織程度也更高,位在全國前列!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漢世祖》,方便以後閱讀漢世祖第2043章 最後的旅途14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漢世祖第2043章 最後的旅途14並對漢世祖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