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8章 太宗篇終 一個時代的結束

類別:玄幻魔法 作者:羋黍離 本章:第2108章 太宗篇終 一個時代的結束

    上海外港,俯瞰大海,控扼長江,壹號港乃是軍港大漢東海艦隊的母港,出長江,跨大海,總能望見威武霸氣的戰艦,一舉一動都是對遠航而來的外夷商人的震懾,尤其在東海艦隊完成炮艦的更新換代之後。

    貳號港距離壹號港有一定距離,是上海最大的民用港,規模大,泊位多,一次性能供上百艘大船停泊。與沿鬆江鋪開的內河碼頭不同,貳號港口多供近海、遠洋大船停泊,而深秋時節,正是港口最為忙碌的時候。

    因為泊位緊張,無法進港,在上海港外還遊弋著不少商船,都很“乖巧”。沒辦法不聽話,就在不久前,有一艘大食商船趕到上海,不知是第一次來沒有經驗,或者船長被蒙了心、失了智,竟敢不按規定、不聽指揮,想強行進港,補水下貨。

    海關的巡邏船幾度警告,不聽,然後竟引出了東海艦隊兩艘炮艦,當著眾番船的麵,打了上百發炮彈,將那艘大食商船生生擊毀壞,可震煞了一大波人。

    正常情況下,上海這邊的反應是不至於如此過激的,海軍也沒這輕易出動。但是,此番上海正處於特殊時期,皇帝即將巡幸到此,豈能容區區蠻夷放肆,大漢的規矩,必須讓洋夷老老實實地遵守,否則墮了大漢天威,失了國格,若是上達天聽,那可不好交代

    對皇帝的駕臨,高興的不隻是上海的士民商賈,還包括成千上萬的外商,一定程度上,他們比大漢的子民還要興奮。畢竟,大漢沿海雖然開放了許多商埠,但大漢內地尤其是靠近皇權核心的京畿地區,卻是越發難進了。

    對於諸多自海上遠來的夷商,整個大漢依舊籠罩著一層迷霧,開放的窗口固然光鮮亮麗,繁榮發達,吸人眼球,但比起神秘權威、統治著萬江山、億兆生民的大漢皇帝,至少在當下,吸引力卻不那足了。

    而趁著本季抵達上海的夷商們,又如何能不趨之若鶩,以至於有些準備離港返航的商船,都改變了時間計劃,就為了一瞻大漢皇帝的絕世風采,即便隻是湊個熱鬧。

    皇帝劉暘對上海的視察,還是從基本的政治民生開始,當然,對於這座已經成為大漢帝國最大貿易港的商業城市,過問事務多少要偏重於商業。

    在這方麵,有幾個讓劉暘都感到咋舌的數據,到雍熙十三年,上海所有港口埠頭十日周轉停泊的載重已達到32萬石之多,這樣規模的貨物吞吐,已經讓上海成為名副其實的大漢第一大港。

    同時,每年僅江海關的總商稅收入,就已近三百萬貫。由於朝廷在糧食輸入上的低關稅,每年自南洋輸入上海港的糧食,也超過三十萬石,足以供上海全境四十萬士民兩月的糧食消耗。

    除糧食之外,各種商品、物資的吞吐量,也在雍熙十三年攀至新高.

    當那一串串經過修飾的數據擺在劉暘麵前時,他也不禁有些眼花繚亂,於老大帝國的巨大體量而言,上海這點成就並不算什,然而,這才幾十年啊,曾經的漁村、農田,就發展到如此地步。

    一時間,作為帝國最高統治者的劉暘,也覺魔幻,內心充滿了不真實感,忍不住好奇心去探究究竟是如何成就這樣一座大都會的,而細思之後,劉暘生平第一次真正接受並肯定了“商業”的驅動力量。

    上海已經不有不少洋商夷館,常年寓居於此的外商夷人也有數萬人了,對於這些,劉暘倒不像世祖皇帝,看著礙眼,要清除一番,當然也是由於上海這邊的外商多比較守規矩。

    連同高麗、日本這樣的“友邦”商賈在內,劉暘命人從諸國各地商人中挑選了一些人作為代表,與他共進晚餐。

    於是,有十二名外商成了“幸運兒”,得以就近與大漢天子對話。當然,這十二人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家資豐厚,名氣大,且久居上海,識漢字,說漢話,遵漢禮。

    在京城時,劉暘也曾不隻一次同自陸上遠來的夷商接觸過,從那些陸商嘴中了解中亞乃至更遠地區的宗教、政治、軍事、經濟以及語言文化。

    但對於浮海來者,過去劉暘見得多的,主要是早期的土著國家使者,隨著大漢對幾乎整個東南亞的製霸切割,這種外交狀態也逐漸變成如今“新漢藩體係”。至於海商,實事求是地講,此次還是劉暘第一次以皇帝的身份進行對話。

    談話的內容,大體是一致的,主要是讓劉暘了解他感興趣的那些國家、百姓、文化、風物,增進皇帝對異國他方的認知。有一說一,由世祖皇帝開啟的對外拓殖,是極大地擴寬了一部分大漢士民的視野與眼界,且不提那些早就奔波於海上的海軍、權貴及海商,就是皇帝劉暘也在疑慮的同時,也抱有一種強烈的探究心理。

    就時下而言,大漢帝國的對外海貿,主要還是針對高麗、日本,以及南洋封國,高麗、日本就不多談了,那是“傳統”的貿易對象,僅上海港,每年來往於二國的商船就不下一千艘,二國的金銀銅況,在大漢是最受歡迎的。

    至於南洋諸國,在經過近二十年的發展之後,已經越發像樣了,也能夠向大漢反哺更多資源,尤其是香料與糧食,幾乎是填不滿大漢市場的。

    相比之下,曾經一度作為“主力”的大食商人,卻有些消沉了,一時帝國對他們宗教信仰上的排斥乃至禁錮,另一方麵也因為大食地區的混亂。

    那正發生著又一場劇變,而安西三國的加入,則加劇了當地局勢的動蕩與混亂,頻仍的戰爭不隻會耽誤生產,也會影響貿易。過去,隻是陸上絲綢之路斷斷續續,如今就連海上絲路都受到阻滯了。

    事實上,由於**世界的混亂,大漢同整個西方的交流,在雍熙十三年幾乎已經陷入停滯。因此,在過去的這些年,屬於漢人勢力的擴張,實則主要集中在南洋以及中南半島,當然,還有一個目標,天竺地區

    從南洋海商嘴了解異域世界,對劉暘來說,仍舊是一種堪稱新奇的體驗,陸海之間終究是有迥異差別的。這股子新奇,甚至讓劉暘都生出了一股親眼出去看看的衝動,當然,也僅止於此,且不說現不現實,就他如今的年紀與身體,都不能滿足他更多的想法與野心了。

    最終,劉暘以對與宴海上的感謝與褒獎,結束了這場不算盛大卻意義重大的宴會。劉暘肯定了這些商貿往來,給大漢帶來的好處,同時也鼓勵外商前來,加強兩者之間的聯係,隻要依法誠信經營,大漢都歡迎。散席前,每個人還得到由皇帝賞賜的一套精美瓷器。

    當這場宴會的過程與結果流傳開之後,上海的商賈們,不論來曆,不論漢夷,都呈現出一片歡欣鼓舞的狀態,經商熱情進一步高漲,劉暘宴夷商的舉動,可是帝國最高統治者第一次真正肯定商人的貢獻。

    即便這樣的做法,在大漢的官本體製以及抑商的文化氛圍中,是值得商榷,容易引發非議,但劉暘還是選擇這樣做了,發表了一些突破性的言論。

    未來如何尚不得而知,但至少對雍熙十三年暮秋的上海商民而言,就像過節一樣喜悅。

    皇帝的駕臨,給整個上海市帶來極其積極正麵且熱烈的效應,然而,在一片歡騰喜悅之中,總有人消沉、抑鬱與煩悶,比如汝陽王劉文渙。

    三十多歲的劉文渙,正值壯年,本該意氣風發,然而此時的他,渾身上下都透著一股頹廢的氣質,臉上幾乎就寫著一個“喪字”,而從外貌來看,說他年逾不惑,也不過分。

    顯然,三年前的事情,對他的打擊實在太大了。皇帝有心帶他出來走走看看,療愈心病,但顯然效果不佳。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漢世祖》,方便以後閱讀漢世祖第2108章 太宗篇終 一個時代的結束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漢世祖第2108章 太宗篇終 一個時代的結束並對漢世祖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