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宗篇9 南風壓倒北風

類別:玄幻魔法 作者:羋黍離 本章:仁宗篇9 南風壓倒北風

    人總是這樣,失去的時候,才知道珍惜為何物。當範老相公繳印卸職,謝絕送別,淒淒惶惶地離京南去時,朝中因此大感歎息的人,數不勝數,包括許多在「倒範」之事中盡了心、發了力的朝臣僚屬、言官清流。

    當然,最能體現人心向背的,還得是洛陽中下層士民的反應,街談巷議中,盡是不舍之情。甚至有士民直接表示說:「先去包府尹,再罷範相公,京中士民,難得安寧了」

    正統九年的時候,在洛陽府尹位置上幹了整整六年的包拯,終於被排擠出京城了,範仲淹也沒能擋住。不過,由於包拯在洛陽府任上積累的巨大聲望與卓越成績,包拯算是升職,被委任為東南轉運使,主導東南財權,這可是方麵重任。

    而等範仲淹去世的消息傳來後,京中更是沸騰,從官方到民間,追悼、緬懷的活動不斷。卸下宰相之任的範仲淹,已經恢複那譽滿天下的忠臣表率了,其死後,就幾乎被奉為當代「聖哲」了。

    皇帝劉維箴自然也被驚動了,下詔追懷,廢朝七日,雖然他除了正常的大小朝會,平日並不上朝。同時又讓歐陽修以其如椽之筆,替範仲淹寫下一篇神道碑文。

    最後經過朝廷討論,劉維箴欽命,追封範仲淹為平江侯,後人因此稱之為「範平江」。當然,喚得最多的,還是「範文貞公」,因其諡文貞。

    也是從範仲淹死後的十數年間,大漢帝國的文臣士子們,創作了大量與範仲淹相關的詩詞歌賦,其中,既有對範仲淹個人品行與功勞的讚頌,更有對那段時期的緬懷與追憶。

    畢竟,從後麵大漢帝國的發展來看,範仲淹秉政的那五、六年,被視作世宗皇帝建隆盛世「最後的餘暉」。

    正統年間遺留的史冊、案籍、著作資料中,能夠相對全麵地認識到,範仲淹秉政期間,大漢帝國在政治、軍事、經濟上的成就與建樹,尤其是一些經濟數據,最能體現那個時期大漢帝國所處的狀態了。

    在正統八年(1049年)的時候,由範仲淹推動,對帝國進行了一次大範圍、全方位的統計。而從雖不準確,但最具說服力的帝國官方數據可知:

    在當時,大漢帝國在籍丁口,已然超過12億人,這顯然是不包括那些由貴族、官僚、地主、商人豢養的家仆、扈從、佃戶,以及數以百萬計向諸封國的人口,還有大量為避稅抑或因管理、統計不善造成的黑戶。

    正統七年的帝國財稅,地稅、商稅、關稅、交易稅、鹽鐵茶糖專營、官產、職田以及礦稅、金銀冶煉輸入等等進項綜合起來,在財政入項上,已達17億貫。

    當然,這個數據,比起建隆極盛之時,差距明顯,倒推十五六年,當時帝國財計,每年進項可一度迫近2億貫。不過那時的大漢帝國,正處在世宗皇帝統治的巔峰時期,政治清明,製度健全,執行度高,監督力強,河清海晏,四夷無事。

    而全國的耕地麵積,也突破了一千萬頃,從南到北,自東而西,各種氣候環境,水田、旱地、梯田,帝國田土,以各種形式被開墾出來。

    可以說,範仲淹秉政期間,大漢帝國在物質上依舊具備雄厚的基礎。隻不過,帝國家大業大,攤子鋪得開,各項支出開銷也同樣巨大。

    養兵、養官、養吏、養貴族這種傳統的、基礎性的支出自不必多提,自世宗後期以來,朝廷日益增多的冗費、浪費也不用多說。

    關鍵在於從正統六年到十二年這幾年間,大漢帝國並不算安寧,天災人禍不斷,尤其是河北地區,持續幾年的大旱,造成土地荒蕪,糧食減產,帶來饑荒,社會矛盾迅速激化,動亂與疾疫也隨之而來

    帝國在向前發展的同時,各種矛盾也在快速積攢,而最集中的一次爆發,便是「王則起義」,範圍極廣,禍及五州三

    仁宗篇9 南風壓倒北風.

    十餘縣,與眾極多,叛軍勢大時,規模一度迫近十萬。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漢世祖》,方便以後閱讀漢世祖仁宗篇9 南風壓倒北風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漢世祖仁宗篇9 南風壓倒北風並對漢世祖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