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宗篇15 統治中堅

類別:玄幻魔法 作者:羋黍離 本章:仁宗篇15 統治中堅

    江海關總稅務司,堂皇大氣的行政大樓前廣場上,正開展著一場別開生麵的活動,一場珠算比賽大會。會場內,觀眾甚多,粗略一觀也有數千人,但場麵很安靜,不見多少吵鬧。

    不是圍觀者素質有多高,隻不過周遭足有上千的上海衙役及巡檢吏卒在維持秩序,而高台之上觀賽的則有大量江南地界的達官顯貴,包括工部尚書、江淮巡撫使範仲文,江海關總稅務使林恢,以及履任上海市長已三年的王安石,都是東南官場上響當當的人物。

    範仲文,出身大名府範氏,乃乾祐宰相範質玄孫,開寶名臣範旻曾孫,已故興國公範貽孫之孫。作為乾祐二十四臣家族的興國公一脈,傳承何今,已曆五世,整整一百年,並且,在其父範晉遠時,便被世宗皇帝改封為永興公(由範仲文兄範仲康承襲)。

    範氏家族自範旻之後,實則是有所滑落的,隻因後繼無人,在其子孫之中,沒有什成器的人。不過,乾祐二十四臣家族的光環,實在太過耀眼,而祖宗留下的福蔭,也足夠他們吃幾代。

    當然,範氏家族能夠平穩傳承,躲過從太宗至世宗朝的一次次政治旋渦,也跟範氏自範質時起便立下的嚴謹家風有關。

    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東,一直到世宗晚年時期,範氏家族,又重現崛起於朝堂,關鍵就在於範仲康、範仲文兩兄弟。

    範仲康是當前大漢思想界方興未艾的「理學」的倡導者之一,與張載齊名,不入京師,不登朝堂,隻在大名府元城外的範園治學、研理、授徒,但聲名傳揚於整個北方學界。

    至於範仲文,比其兄弟,聲名也不遑多讓,甚至在權貴階層中,更受重視。隻因他不隻博學,精通天文、地理、水利、建築、算術,在具體實踐與治理事務上,也很有能力,嘴上能談,幹起實事也一點不含糊。

    有足夠的名聲、能力以及出身,範仲文在帝國朝堂抬頭,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早年的時候,範仲文也曾受到範仲淹的提拔,因為出色能力與出眾名氣,曾有「小範」之稱。

    如今,「大範」早已作古,小範也正一步步走向帝國政治舞台的中心。範仲文時年也不過四十三歲,卻已經是工部尚書、江淮巡撫使,這種升遷速度,就是在權貴階層中,也屬於極快的。

    還在擔任工部侍郎期間,便主持過兩項大工的完建,一是東京昭烈廟的翻新,二則是西京太清觀的修建,精通建築學理的他,親自帶領各領域學者,一起規劃設計。

    而太清觀的修建,尤得帝心,畢竟正統皇帝信道,這是他當了快二十年皇帝後,起心動念,力排眾議修築的一座景觀。

    落成之後不久,範仲文便順利地晉位工部尚書,及至此番,以工部尚書銜,代表朝廷,巡撫江淮地區。上海市,也是他此番在江南的最後一站。

    京京外,都有傳言,等範仲文回京之後,或許就能晉位政事堂了,即便仍顯年輕,但以他如今在皇帝那的受寵程度,並不是沒有可能。

    因此,範仲文的東南一行,自然受到江淮官場的熱情接待。包括素來以剛直著稱的王安石,對範仲文,也不敢有絲毫慢待。

    江海關總稅務司林恢,也是四十出頭,出身同樣不凡。他的祖父,乃是雍熙名臣林特,而林特管理過少府,也當過武德使,世宗繼位之後,又被外放東南轉運使。

    這份經曆,倒與當初的宰臣王玄真有些類似,而王玄真的孫子,正是縱橫正統朝,已官拜尚書令的王士廩。而林恢,則繼承了祖父在財政上的管理天賦,從出仕開始,就以精幹敏銳著稱,一直在財政司係統打轉,對稅務、法條十分熟悉。

    當然,林恢的官運亨通,除了家世、能力之外,也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因素。他的妹妹,乃是正統皇帝後宮的敬妃,雖不

    似韓貴妃那般長年受寵,但與皇帝也

    曾有過那一段琴瑟和鳴、你儂我儂。

    有這層關係在,加上本身的素質,也使他在四十出頭的年紀,便成為江海關的頭腦。須知,經過這幾十年的發展,帝國海關進項日益攀升,而五大海關中,僅江海關就占一半。

    每年固定上繳朝廷的關稅,就達三百萬貫,而實際經手操盤的財貨,遠不是區區幾百萬貫錢款能夠概括的。經濟基礎決定政治地位,海關關稅的提升,也使海關在帝國官僚體係中的地位日益拔高,深受中樞權貴重視。

    哪怕僅從職級來看,江海關總稅務使,也從設立伊始的從三品,調整到正三品了,在財政司體係內,也僅比鹽鐵、度支幾部低半級,但吸引力,對於很多權貴來說,遠高於許多中樞同級別職位。

    這樣一個肥得流油的關鍵職位,林恢能夠將之收入囊中,各方麵的條件,都是缺一不可的。

    而比起範、林,王安石自然沒有那顯赫的背景與靠山,雖也屬於官宦出身,但能崛起於帝國政壇,依靠的,更多還是自身的能力、操守及名聲。

    當然,運道也是一個十分特殊且關鍵的因素。觀政期時,恰逢範仲淹回朝掌權,提倡唯才是舉、加強考核授官,幸運地成為了那一批被大力提拔「範黨才俊」。

    而比起其他人,王安石則更進一步地,被調到政事堂,在範仲淹身邊任職,得幸就近觀摩範仲淹的理政治事,以卑末之身,出入於帝國權力核心,站在一個常人難及的高度,觀察、認識、思考著大漢帝國方方麵麵的事務。

    那段時間,不算長,前後也就三年多的時間,但對王安石視野的開拓,政治經驗的積累,以及對大漢帝國那套繁複的管理體係,及運轉模式,都有了極深的了解與認知。

    這種際遇,若非氣運旺盛到了極點,是絕不可能出現的。而王安石的這種幸運,是有明顯延續性的,在中樞「倒範運動」的前夜,被外放東南,擔任江海關副使,成功避開一波大的攻擊。

    而那一場政治餘波,也因為時任東南轉運使包拯的出麵,幫他扛過了,使王安石能夠在江海關副使的位置上,切實地將他在中樞之時所見所學所思,進行實踐驗證。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漢世祖》,方便以後閱讀漢世祖仁宗篇15 統治中堅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漢世祖仁宗篇15 統治中堅並對漢世祖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