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五十九章 北海援軍

類別:曆史軍事 作者:諸葛不要太亮 本章:第一千六百五十九章 北海援軍

    不用大喝,沒有任何動作,關羽就這樣冷冷的看著遠處衝來的數千敵軍。

    被他目光掃過,前排士卒頓時湧起一陣心悸,腳步不由自主的放慢。

    方才的一刻,他們親眼目睹了眼前之將,如何用那把冷冽的戰刀,擊殺自己無數同袍。

    現在他卓立如山,那種氣勢,唯有參加過黃巾與討董之戰的老兵才能體會!

    葉歡、典韋,麵前的關羽居然已經不在此二人之下,他們能衝得上去嗎?衝上去,還會有多少人要死在那把大刀之下?西涼士卒當年就是這麵對葉郎的嘛?

    “放箭,放箭……”軍官的呼喝聲中,數十名弓弩手到了最前方。

    此時,關羽退了,當然要退,否則等著被射成刺蝟嗎?亂箭齊發誰也擋不住。

    但即使是退,關羽麵容古井無波,依舊麵對豫州士卒,胯下戰馬小碎步倒的極快。不過片刻功夫,他就退出了敵軍的射程之外,偶爾幾根箭矢,豈能越過青龍刀?

    這波操作有什意義?最終還是退了,難道僅僅是耍威風,寒敵膽?

    當豫州士卒鼓勇再度衝上之時,城頭的箭矢先一步落了下來,關羽的舉動亦是在為他們贏取時間。沒有城下的士卒配合,豫州軍可以從容應對加以反擊,但現在……

    六百樸刀手的位置退的恰到好處,當敵軍徹底衝進射程,他們又殺了上去。青龍偃月刀寒光再現,雄壯如山的大將,根本不知疲勞,殺敵無算之間,動作還保持著優雅。

    張勳的眉頭越皺越緊,關羽不但勇冠三軍,守城戰術亦運用自如,出乎了他的預料。

    取慮守城的戰術,在定邊軍中是有專門名稱的,出自高順之手,叫做短促突襲。配合城頭火力,利用精銳士卒的戰力,以勇武之士為先,不斷反擊,讓敵軍無法全力攻城。

    倘若將鎮守取慮的士卒換成陷陣,則更能體現它的威力。隻不過高順自己也沒有想到,創造出戰法且不斷完善的陷陣營,卻沒有在實戰之中運用的機會,令人頗為無奈。

    原因很簡單,自定邊軍誕生的那一日起,按葉歡的話都是我們打別人。守城這種事情,除了黃巾大戰時的長社,就是西涼平叛,且兩戰之中,敵軍的攻堅能力都難以恭維。

    原本上次多線作戰,高順是摩拳擦掌要讓袁紹軍吃足苦頭的。但那一戰,主導戰局的卻是張遼的鐵騎營,即使戰略方針是防守,鐵騎營卻是以守為攻,以攻代守。

    是以取慮這種戰局,是高順將軍求之而不得的。而你若去問葉歡,他一定會說,陷陣攻無不克就夠了,固若金湯,讓別人幹也挺好,我的定邊軍從來都是打人的。

    沒有葉歡那種穿越的經驗,也沒有定邊軍眾將的集思廣益,取長補短。關羽卻拿出了戰術,取得了極佳的戰果。且身先士卒,力破千軍,熊虎之將,當之無愧。

    看多了演義,很容易形成一種錯覺。那便是臥龍鳳雛,美周郎司馬懿這樣的智者,可以輕鬆擊敗似關羽、張飛、曹仁、夏侯惇這般的大將,實際上大謬其然。

    當真如此,就不會有關羽威震華夏,曹操想要遷都以避。也不會有西涼錦馬超,渭橋六戰,殺得曹操割須棄袍,驚魂不定。更不會有逍遙津大戰,張文遠八百破十萬,小兒不敢夜啼。

    人盡其才,人盡其用,智者、謀臣,自該有所用之地。比如鬼才毒士,相得益彰,郭嘉更適合做參謀長,他的奇謀妙計,可抵萬軍。而賈詡,便是謀臣,戰略高度,陽謀欺人。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三國之鳳舞九天》,方便以後閱讀三國之鳳舞九天第一千六百五十九章 北海援軍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三國之鳳舞九天第一千六百五十九章 北海援軍並對三國之鳳舞九天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