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1章 封王釋兵權

類別:曆史軍事 作者:木子藍色 本章:第1441章 封王釋兵權

    您可以在百度搜索“貞觀俗人 書海閣網()”查找最新章節!

    午後。

    皇帝紫宸殿召見宰執。

    新晉兩府宰執隻有首輔中書令秦俊和樞密院使秦理叔侄未至,其餘人悉數入閣。

    殿中,還有翰林院大學士、學士承旨劉仁軌,翰林院學士兼知製誥狄仁傑,另外兩個起居郎,還有兩個殿中侍禦史,一個政事堂堂後官閣老,一個中書舍人閣老。

    此外,禦史大夫崔修業以及計相長孫延也都在。

    殿中氣候有些緊張。

    東西兩府的長官不至,結合最近朝中的一些傳聞,入閣的諸臣也都有些猜到今天可能要發生的事情。

    對於如今這局勢的走向,有人擔憂,有人卻感覺似乎鬆口氣,好像一直以來壓在頭上的大山要搬走了。

    皇帝駕臨。

    六位內廷宦官使臣也一起到來,列席會議。

    “諸卿且稍等一下,朕已經派人去請天後前來。”

    太後已經還政天子,平時已經不再參與國事,今天皇帝要請太後前來,足說明這次事情不小。

    “既然國舅已經與聖人說明心聲,去意已決,朝廷自然也不能強人所難。”

    太後似乎來之前已經做了決定,所以來到殿中,坐於簾後,直接表明態度,支持秦俊和秦理兩人辭相。

    不過該給的體麵得給。

    畢竟秦俊和秦理是自己辭相,並不是引咎辭職,這兩位是國家功臣。

    秦俊晉太傅,授開府儀同三司之階,賜世封東勝都督府都督、東勝國王,加尊護國翼王。

    賜實食邑萬戶。

    秦俊致仕後仍領全份俸祿,並特別供給護國翼王每月兩萬貫加俸。

    秦俊諸子,以其嫡長子秦孝傑為護國翼王世子,授階金紫光祿大夫,以庶長子秦孝忠為武安郡王、世封東曹州都督,授階銀青光祿大夫。

    以秦俊嫡次子秦孝康為魏國公,授階正議大夫。

    ·······

    樞密使秦理秦懷道請辭樞密使,朝廷同意其致仕,特賜晉封濟南郡王爵。

    特旨濟南郡王秦理以從一品驃騎大將軍階致仕,加封太尉,賜世封烏孫州都督,致仕後領全俸,且每月加俸萬貫。

    其嫡長子為濟南王世子,嫡次子授爵梁國公,庶長子為曆城縣公,皆授銀青光祿大夫散階。

    烏孫州,取名自曆史上曾與月氏一起從祁連山西遷的那支漢代時西域古遊牧部族。

    公元前二世紀初,烏孫人與月氏人都在河西一帶遊牧,北鄰匈奴人。烏孫王難兜靡被月氏人攻殺,當時他的兒子獵驕靡剛出生,由匈奴冒頓單於收養成人。

    後來冒頓單於進攻月氏,月氏戰敗西遷至伊麗河流域,後老上單於與烏孫昆莫獵驕靡全力進攻遷往伊麗河流域的月氏,月氏不敵,南遷大夏(吐火羅),隻有小部份人留居當地。

    在塞人與月氏大部南下以後,烏孫遷至伊麗河流域,與留下來的塞人、月氏人一起遊牧,建立了烏孫國。

    張騫出使西域,希望與烏孫建交和親,甚至提議讓烏孫遷回河西故地,可當時烏孫內訌,後來烏孫王派使者隨張騫返回長安,見識到了大漢的日益強盛,於是同意和親,大漢此後兩位公主和親烏孫,隻是當時的烏孫國雖和親大漢,卻又與匈奴和親,兩邊搖擺,終究未能與大漢一起夾擊匈奴。

    左右搖擺的烏孫,雖占據了當時西域肥沃的七河流域,但最終卻還是亡於內訌,直到魏晉南北朝初期,七河流域出現了一個新的國家,悅般,但與此同時,在七河流域依然還有一支部落自稱烏孫國,甚至直到北魏建立後,他們都還向中原派使朝貢過。

    北魏希望聯合烏孫共同夾擊草原霸主柔然,之後烏孫被柔然數次進攻,戰敗後被迫西遷天山,最後南遷蔥嶺,與塞人同化,不再獨立成國,從中原史籍中消失。

    雖然烏孫始終都沒能成為過草原上的霸主,始終隻是個二流的勢力,但是他們與匈奴人一起擊敗月氏後,占據的七河流域,卻是西域最為富饒的一塊地方。

    七河流域,也一度是中原漢人王朝在西域的最西邊界線。

    因為七大河流匯入夷播海(巴爾喀什湖)而得名,不過其西南的楚河(碎葉河)是例外,沒有匯入湖中,其餘六河依次在湖的東南東北匯入,其中伊麗河更是成為其西麵最大的河口,並形成了一片近萬平方公的河口三角洲,沼澤遍布,水網密集,是一片最肥沃的綠洲。

    尤其是因為七河都是發源於天山山脈,雪山上的冰雪融化後的雪水往西匯聚,注入了夷播海,因為伊麗河的流量大,還使的夷播海形成了獨特的西淡東鹹的現像。

    西部湖水是淡水,東部是鹹水。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貞觀俗人》,方便以後閱讀貞觀俗人第1441章 封王釋兵權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貞觀俗人第1441章 封王釋兵權並對貞觀俗人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