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章 走向終局 1 羊 陸鬥法

類別:曆史軍事 作者:王逸卿 本章:第343章 走向終局 1 羊 陸鬥法

    “鐵血真三國 ()”

    第一百零一章走向終局

    1 羊、陸鬥法

    晉鹹寧二年(276年)10月,征南大將軍羊祜上書晉武帝,認為吳國的中流砥柱陸抗最近病故了,再無良帥強將可與晉軍相對抗,荊州防務也因此削弱了,出兵伐吳的好時機已經來到了!

    西陵之戰後,朝臣指責羊祜:率軍八萬對抗三萬吳軍,指揮失措,拙招迭出。既按兵不動於江陵,使敵軍從容備戰,又遣楊肇偏師深入險地,致使我軍化優勢為劣勢,其伐吳失敗之責難逃。

    還給羊祜安上個罪名:“違背詔命,無大臣節操。”

    司馬炎也很惱火,貶羊祜為平南將軍。楊肇則一擼到底,廢為平民。

    羊祜並不為自己辯解,也沒有表現出激忿、抱屈和怨恨,坦然地又回到襄陽前線,因為他的職責依然沒變。

    對於官職的大小,羊祜並不太放在心上。他的心埋藏著一個秘密。

    12歲的某日,他在家鄉汶水邊玩耍時,遇見一位老人,看了他的相貌很驚奇,說道:“你這孩子品相不凡,不滿花甲就必為天下建立大功!”

    這句話一直激勵著他。青年時他就賢名四起,名士郭奕甚至稱譽他是“當代顏回”。但他很是低調,拒絕了多次做官就職的機會。因為他認為現在還不到時候,相信自己將來必能做一番安邦定國的大事。

    羊祜到了襄陽,揮軍東進,在荊州邊境先後修建了5座城,占據了大片肥沃土地。部下發出疑問:

    “奪荊州是要直接進攻江陵、西陵等要地的,在周圍地區築城並不觸及要害,難道您準備以蠶食計劃來取得勝利嗎?這是不是太遲緩了?”

    “說的沒錯,就是蠶食。”

    羊祜凝重的望著諸將:

    “吳國雖然國勢已衰退,但實力猶在,特別是有陸抗這等良將在,企圖一舉吞並其國是不現實的。我以前構想的平吳計劃也有些操之過急了,以至於影響了天子的決策,我正準備重新調整思路,向皇上進呈我的意見……”

    羊祜分析了一番形勢和敵我雙方的優劣後,提出他思考的新戰略:

    “我準備推行'軍事蠶食'和'柔性攻勢'相結合的辦法,最後打敗吳人。蜀相諸葛亮曾有詩雲:'力能排南山,文能絕地紀',武力不能懾服敵人,憑軍隊難以完勝吳軍,但我相信仁義行天下,恩德所向無敵。如今吳帝孫皓失德,正是我們用懷柔政策爭取吳國人心的最佳時機。”

    諸將懷著好奇,願意配合羊祜繼續實行攻心戰。

    於是在荊州邊界,奇怪事情出現了:

    秋收時,晉軍割取吳地稻穀為食,會按時價留下絹帛抵錢幣;喜好狩獵的羊祜遇到也在狩獵的吳軍,不但不襲擊,還不許部下越境,凡獵物身上插有吳軍箭矢的全部送還;每當有軍事行動時,先通告對方日期時間,兵不厭詐的偷襲在這行不通;有的晉將提出詐術詭計,羊祜用酒將其灌醉,使之不得施行;吳兵被俘者給予禮遇,願意回去者遵其意願;吳將陳尚、潘景進犯時被殺,羊祜褒讚他們忠國死節,以厚禮殯殮,請兩家子弟迎回棺木……

    羊祜的種種仁德,使吳人心悅誠服,無論軍民都很尊重他,不直呼其名,皆稱為“羊公”。吳將夏洋、邵頡、鄧香等一批批將士來向羊祜投降,甘心為此驅使。

    再說立了大功的陸抗,回到樂鄉毫無驕矜之色,一如既往的履行他保衛荊州的職責。

    羊祜的手段使他既敬佩又感棘手,對眾將驚歎道:

    “羊祜專以德感人,如果我們專講暴力,不用交戰,最後自取敗亡一定是吳人!”

    吾彥等將因為西陵之戰勝利,對陸抗的深謀遠慮很佩服,心雖然對晉軍不服氣,還是謙虛的問道:

    “都督該當如何應對呢?”

    “以仁對仁,針鋒相對。我軍也要以德抗暴,以誠克詐,不要讓晉人占了上風。”陸抗捋著漂亮的頷須,不急不躁的說:

    “今後我軍就以保住邊界為原則,不要貪小利去越境爭奪侵擾。”

    在主帥的命令下,兩軍將士像競爭似的盡力表現自己的仁德,兩國邊境出現了空前,也可以說是絕後的和睦氣象。似乎相鄰的非敵軍而是友軍,以至於田地糧食將熟,不怕別人去搶收;自家的牛馬牲畜越過了邊界,可以隨時牽回來。

    兩軍統帥的私交更是感人,常派使者往來,互通消息,關心對方。

    陸抗稱讚羊祜“德行度量雖樂毅、諸葛孔明也不能超過呀!”給他捎去了美酒以表敬意。

    羊祜收到後,不加懷疑的暢飲。

    一次聽說陸抗生病,羊祜立即派人送上一盒草藥,附函說:

    “這是我最近自己配製的,還未服用,聞君有恙先送給您吧。”

    部下恐怕有詐,勸陸抗勿吃。陸抗不以為然:“天下哪有以毒藥害人的羊叔子?”毫不猶豫的煎服。病也很快好了。

    孫皓聞知荊州的情況,生氣的派人斥責。陸抗答說:

    “即使一座小城,一個鄉村,不能沒有信義之人,何況是一個國家呢?臣這樣做,正是不讓羊祜獨善於前,令天下都知吳人仁義彰顯。這對國家毫無損害。”

    孫皓無言以對,隻好聽之任之。

    何定已死,張傲、岑昏等人隻顧爭寵朝內,顧不上誣害外臣。雖然也有人譏笑陸抗和羊祜一樣,都是沒有原則的沽名釣譽,喪失了臣節。但孫皓為籠絡陸抗為他賣命,還是升了他的官,擔任大司馬、荊州牧。

    陸抗心係廟堂,常上諫表為正直的大臣辯護,向吳帝提出正確的建議,都未被采納,心很鬱悶。

    274年7月,陸抗舊疾複發,病勢沉重自知不起,在榻上寫了一道臨終遺言性質的表章,希望朝廷加強對西陵和建平這個門戶的防務。提防晉軍從巴蜀順江而攻。

    他建議說,諸王每人有3千藩兵,根本用不著,應該抽調出來補充邊境,如果荊州吳軍兵員達到了8萬,那晉國即使韓信、白起複生,也是無能為力的。孫皓依然無動於衷,置之不理。

    其實,早就有人對孫皓提出過警告。

    西陵之戰後升任建平郡(治所巫山縣)的太守吾彥,看到江中漂浮的大量刨花木屑,猜測晉國正在大造艦船,很吃驚,馬上給朝廷上書,並附上撈起來的實物,提醒應增兵建平,做好防守準備。

    孫皓正被勝利衝昏頭腦,認為吾彥大驚小怪,徒自驚擾,根本不予理睬。

    吾彥很無奈,自己想了個笨辦法:鍛造了幾根又粗又長的鐵鏈,攔截在上遊晉軍來路的秭歸一帶江麵上。

    捱了不長時間,陸抗就帶著深深的憂慮和遺憾病逝了。

    孫皓以其長子陸晏繼承封爵食邑,任為禪將軍,夷道監。

    又將陸抗的軍隊拆開,由他5個兒子晏、景、玄、機、雲五人分統,他們雖然卓犖不凡,但軍事才能是不能與其父同日而語的。

    不過其中兩個小兄弟陸機、陸雲都是曆史上著名的文學家。

    陸抗是三國後期,江東最有才幹的名將,自他去世之後,吳國再無良將,國運走到了盡頭,隻等晉國的最後一擊了。

    與孫皓相反,晉帝司馬炎對羊祜則是十分信任,一貫恩賞有加。

    羊祜在司馬昭時代任秘書監,開始發跡仕途。因受嫉賢害能的鍾會壓製,不得伸展。鍾會伏誅後,司馬炎用他為相國從事中郎,複為中領軍,統率禦林軍。登基後升為了中軍將軍,加散騎常侍。

    羊祜怕引起賈充等權臣的嫉妒,謙讓不受郡公的高爵,隻接受了侯爵。

    司馬炎下詔表彰羊祜:“德操清美,忠貞坦誠,誠正才高,是文武兼備,又為人正直的人物,當掌國家機要。”

    擢升為尚書仆射、衛將軍。由於伐吳大計君臣兩人不謀而合,司馬炎又將羊祜調任為荊州都督。再加封車騎將軍。

    西陵戰敗,司馬炎不得已貶了羊祜的官,但仍放手讓他經營荊州前線。

    聽到羊祜在荊州以德服人、贏得崇高的威信,又開辦學校、興辦教育,墾田開荒800多頃,積蓄了巨量的軍糧,夠10年之需,司馬炎非常稱道他的做法,認為這是為伐吳做了穩妥的準備。

    於是在276年10月,改封羊祜為鎮南大將軍,恢複他以前一切職權。繼續開府儀同三司,可以自行辟召幕僚和將佐。

    經過數年的練兵與籌備,羊祜認為荊州的晉軍實力已遠超吳軍,才鄭重其事地向晉武帝正式提出了伐吳的建議。

    隔了一段日子不見反饋,羊祜忖度,大概是鮮卑的叛亂使皇帝憂慮,下不了決心,於是再上一書,專門針對此事疏導:

    “事有輕重緩急,如果平了吳國,胡人自然也能安定,隻是要迅速行動,才能完成大業。”

    又是一場焦急的等待,終於等來了訊息,卻不是皇帝的詔旨,而是朝臣的反應。

    司馬炎將羊祜的兩份表章交給百官討論,結果隻有中書令張華與度支尚書杜預及少數人支持,絕大多數人都不讚成,尤其賈充、荀勖、馮紞等一班重臣反對最力。

    這些是何人?全是皇帝的心腹紅人。

    司馬昭臨終前向司馬炎指明,賈充可以做輔政大臣,所以賈充的好運繼續延續下去。而且司馬炎為人寬容豁達,不像其父司馬昭那樣心機深沉令臣子敬畏。賈充已經做過尚書仆射(相當副丞相)和司空,現在官居太尉。而且又和司馬炎攀上了親。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鐵血真三國》,方便以後閱讀鐵血真三國第343章 走向終局 1 羊 陸鬥法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鐵血真三國第343章 走向終局 1 羊 陸鬥法並對鐵血真三國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