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章 火炮工藝的改進

類別:其他類型 作者:雪夢江山 本章:第294章 火炮工藝的改進

    崇禎十三年十一月。

    楊樂派遣大華艦隊占領了海南島,隨後不斷的往海南運送災民,他讓災民們在海南島上墾荒種地。

    為了避免和當地居民發生衝突,楊樂分給他們牲畜。

    有的每戶配送一頭耕牛,有的是一隻羊,也有的是一頭豬。

    楊樂通過恩惠,海南島上的居民對新的主人感激涕零,有了收成,自然願意交出來給大華帝國。

    至此,大華帝國已經有了四塊領土,呂宋島、台灣島、澎湖列島、海南島。

    崇禎十三臘月。

    楊樂來到台灣的火炮軍工廠,此次來到,一個重要原因,便是巡察火炮的鑄造成果。

    在今年初,呂宋島上己經建立了一個火炮製造廠,去年年底,情報部己經從京師竊來若幹圖紙,並從天津諸地花重金雇來一批火炮工匠。

    大明火器製造興盛,京師,天津一帶密布各樣火器作坊,工匠數萬人。

    不過與軍隊一樣,這些工匠苦不堪言,管理上也有極大的漏洞,相關圖紙的竊取與工匠籠絡,根本不是難事。

    連同原來的上百門紅夷六磅、八磅、十磅炮,幾個月前鑄成的六十門超大級別的十二磅紅夷火炮,楊樂現在共有一百六十門紅夷大炮。

    不過這遠遠不夠,楊樂知道清國己經開始大規模自鑄紅夷大炮的能力,對火炮生產也非常重視,鬆山之戰後,他們紅夷大炮數目超過一百門,入關後更是超過兩百門。

    清國通過投靠過去的漢人工匠,懂得了使用失蠟法鑄造火炮,並對火炮不同位置進行退火處理,所鑄火炮性能已超過此時的西洋火炮。

    能預知很多曆史,其實對楊樂也來說也是一件痛苦的事,因為所有的壓力隻能自己一個人默默忍受。

    不能告訴任何人。

    不過穿越者也有優勢,便是多了好幾百年的見識。你清國有鑄造火炮的失蠟法,我有鑄造火炮的鐵模法,決對領先當代的世界潮流。

    不錯,楊樂所想到的便是清朝時候龔振麟發明的鐵模鑄炮法,工藝簡單,降低成本,還不受氣候限製。

    如果用熟鐵打造代替生鐵鑄造,還可解決蜂窩澀體的問題。

    這當然是非常優良的技術,要知道在歐洲,火炮鑄造從十六世紀一直到鴉片戰爭前,都是采用泥範整體模鑄法,或是失蠟法。

    隻有在鴉片戰爭後,才采用更先進的車床切削鑄造法。

    現在沒有車床,楊樂退而求其次,采用了鐵模鑄炮法。

    而且,泥模法與失蠟法,鑄炮時間都很長,長達一個月到三個月。

    失蠟法雖不受季節限製,但每門炮所需時間也要兩、三個月。

    而且成功率都不怎高,每鑄十門炮,合格率隻有二、三成。

    鐵模鑄炮法合格率可高達五成,鑄造一門炮,需要時間還不到一個月,不僅效率高,而且四季都可以進行。

    年初火炮廠建立後,由軍工科孫元化親任管事,研究千鏡的孫雲球也掛了個職,專門為火炮定做瞄準器。

    火炮廠建立後,軍工科從各廠精挑細選了近百個工匠進入廠內任事。

    在楊樂進入火炮廠時,一個個大火爐熱氣逼人,鐵漿飛漲,所有的工匠都在忙忙碌碌著。

    火炮廠的總工匠師傅是個五十餘歲的老者,正是明末非常有名的畢懋康。

    他撰寫了,書中羅列出各種火器、毒弩,圖文並舉,敘說軍器之製造,使用與威力。

    他在書中曾雲:“夷虜所最畏於明國者,火器也”。

    畢懋康在紅夷炮的鑄造上有極深的造詣,情報部將他挖來,也是費了好大一番心力。

    在楊樂看到他時,他正戴著眼鏡,聚精會神審視著一門完工的紅夷三磅炮,神情很專注。

    每次楊樂看到畢懋康帶的眼鏡,總有一種怪怪的感覺,隻有一個鏡片,兩邊用精致的銅料裝飾,並用細繩綁在耳朵上,看起來跟獨眼海盜差不多。

    其實眼鏡在明末已經不是什稀罕物了,不過明人不稱眼鏡,稱其為靉靆。

    很多人配副眼鏡,多為表示吉祥或者身份高貴,並不是為了改善視力之用。

    不過畢懋康的確是老花眼,有了孫雲球送他的這副單眼眼鏡,看東西就方便多了。

    畢懋康聚精會神,楊樂等人進來都沒有發現,孫元化提醒他後,他忙將眼鏡扶到一邊,急步過來迎接。

    看他恭敬地叩頭,楊樂扶起他:“畢師傅,在火炮廠還順心吧?”

    畢懋康連聲道:“順心,順心,這大華帝國,真是世外桃源。”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昌明》,方便以後閱讀昌明第294章 火炮工藝的改進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昌明第294章 火炮工藝的改進並對昌明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