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九章 一統

類別:其他類型 作者:古龍崗 本章:第二百四十九章 一統

    確實用不了太久了。

    楚鍾南的話並沒有多的鮮明,也沒有多的突出。此時的衛國軍已經占領了幾乎整個北方,又有著強大的民意基礎支持,這就跟南北朝和五代十國最後的局麵差不太多,事實上,他所麵對的局麵還要好過隋文帝楊豎以及宋太祖趙匡胤。至少,這兩位開國皇帝除了強大的實力和優秀的將領,卻根本拿不出像他這樣的政策。而且,這兩位曆史上極為有名的皇帝所要麵對的南方還是比較統一的,不像楚鍾南這個時候一樣,南方處處都是割據勢力,而且還相互敵對。

    當然,越是到了最後的時候,就越要心。南方與北方有著先差異,雖然因為各種原因,使得那依然一片亂局,但誰能知道會不會發生什麻煩事?曹操大軍八十三萬,止步於赤壁,終魏之一朝,不能南窺;前秦符堅七十萬大軍,投鞭斷流,最終也還是敗在了淝水,被謝家兄弟區區數萬晉軍殺得狼狽而逃,偌大的前秦帝國瞬間土崩瓦解。本來還有希望提前結束的南北朝又再次混亂起來。

    曆史就像是一片鏡子,照映著每一個人,每一件事。而一不心,這個鏡子就會突然變身為巨大的車輪,瞬間將一切碾碎!

    楚鍾南是一個很心的人。

    當然,這也由不得他不心。因為,他自己組織的參謀部,又賦予了這個部門相當大的權力,自然不能不表示表示。而總參謀長洪承疇卻是一個比他更加心的人物。原因非常之簡單,這位原本應該成為大清王朝七省經略,為愛新覺羅氏鼎定中原立下汗馬功勞,最後卻又被康熙寫進了《貳臣傳》,遺臭萬年的洪上將已經愛上了自己如今的位子,而且,相比起楚鍾南,他更加不希望大明王朝翻過身來。……畢竟,他還是一個“叛徒”!

    於是,在洪承疇所主理的總參謀部,以及楚鍾南和一幹衛國軍高級將領的商議下,衛國軍確定了對南方先枝後幹的蠶食政策。

    ……

    祟禎二十年初,衛國軍新組建的海軍部部長李惟鸞率海軍主力,南下台灣。剛剛將西班牙人從台灣趕走沒兩年的荷蘭人麵對如此壓力,不得不極為懊喪的讓出了自己的地盤兒。……當時正在台灣的爪哇艦隊副指押官韋茨拉爾還仗著跟楚鍾南的熟悉意圖找李惟鸞抗議,結果他的座艦剛一接近就被李惟鸞一頓炮擊,隻好縮回了頭去。而衛國軍海軍的強勢南下,還有台灣的收複,自然也驚動了福建的土霸王鄭芝龍。鄭芝龍此時擁船近萬艘,但真正能夠進行海上作戰的大船實在是不多,而且火力也多有不足。對上隻有幾艘戰船的西方殖民艦隊倒也無所謂,可對上李惟鸞所率的衛國軍海軍,他就沒有什底氣了。而且,李惟鸞身後還有北方更加強大的陸軍軍團,所以,在經過幾番勸降,以及李惟鸞答應了他的幾個條件之後,鄭芝龍就像原本曆史上麵對清廷一樣,選擇了投降。而這一次,原本應該反對他投降的鄭森鄭大木,也就是日後赫赫有名的國姓爺鄭成功,也沒有發表任何不同意見。

    而就在李惟鸞逼降鄭芝龍的同時,陝西方麵,衛國軍第四軍團在軍團長祖大壽的帶領下,也開始了對四川的進攻。張獻忠自然是竭力抵抗。但是,張獻忠本人的能力比起李自成還要不如。雖然占據了險地,但依然無法抵擋衛國軍倚仗新式武器所發動的強大攻勢。僅僅一個月,祖大壽便攻入了成都平原,並且依照楚鍾南的計劃,對張獻忠進行了勸降。可惜,張獻忠並不信任楚鍾南,哪怕楚鍾南此時的口碑確實不錯,但當了一段時間皇帝的大西王卻不願意寄人籬下。隻是,不投降,又打不過,雖然還有成都等城池可守,可李自成連西安都不敢守,他張獻忠就能頂住了?但是,出人意料的,雖然受到了部將的勸,張獻忠卻並沒有像李自成一樣選擇率軍逃竄,而是起兵迎戰。

    祟禎二十年三月,大西軍與衛國軍戰於綿陽。戰役一開始,麵對衛國軍火炮的地毯式轟炸,張獻忠部將劉進忠心膽俱寒,率部反叛,祖大壽命大將王廷臣按劉進忠指點,趁大西軍混亂之際突入,力戰之後,生擒大西國皇帝、“八大王”張獻忠。之後,大西軍部將孫可望、李定國、劉文秀、艾能奇、馮雙禮等人率部潰退。途中,眾人接到祖大壽代替張獻忠所傳書信,信中,張獻忠指示以孫可望為大西軍新的主帥,李定國副之,並且希望孫李等人能將自己的妻女子嗣送至衛國軍中。孫可望等人經過商議之後,按照書信所指,將張獻忠家人送歸,之後,眾人放棄成都,率軍南下。途經重慶之時,擊潰了聽命於南京的明將曾英,進入貴州。而祖大壽跟隨大西軍,順手控製了重慶,使得衛國軍的勢力在西部也跨過了長江。

    ……

    東西同時出擊,先招降鄭芝龍,再擊破張獻忠,衛國軍的強大在一年後再次震動了不少人,而這種震動,首當其衝的就是南京。

    祟禎被送到南京已經有一年了。不過,在這一年間,在南京被尊為太上皇的他並沒有按照許多人預想的那樣插手南京政事。這位經曆頗為豐富的原末代皇帝隻是躲在皇宮麵,跟自己的兒子商討一些事情,端的是一副父慈子孝,上陣父子兵的架勢。可是,就像楚鍾南所的那樣,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原本的曆史上,祟禎在死前曾經留下一句話:大臣皆可殺!可見他對那些大臣的信任度有多的抵。而現在,楚鍾南攻勢猛烈,一東一西,都已經跨過了長江,南明朝廷所倚仗的長江險根本就成了一個笑話。而偏偏在這個時候,他的兒子,那位隆武皇帝朱慈烺卻又告訴他,那些大臣正在為皇後的人選而爭吵不休。

    可憐見,此時此刻,居然還有人去關心什皇後?

    祟禎終於再也抑製不住了。大怒的他在第二跟朱慈烺一起出現在了群臣的麵前,並且極為刻薄的臭罵了幾名重臣一頓,順便,還撤了南京鎮守太監盧九德,將南京兵權收回了自己的手。

    然而,祟禎沒有想到自己的所作所為居然會起到反作用。他原本隻是想著刺激一下這些不能信任的大臣,希望這些家夥能稍稍正幹一點兒,仔細地去做些事情,保住江南這片大明國土,不要讓自己在楚鍾南那個可惡的家夥麵前再丟了麵子。可是,事實卻是,他的出麵不僅刺激到了那些掌權的家夥,連一幫被冷落的大臣也刺激到了。那些原本受到馬士英等人打壓的大臣們將他的這一次出手當作了祟禎皇帝將再次出麵掌控朝政的預演。於是,隨著一幫閑散官員弄出來的《奏請太上皇訓政疏》的出現,南京朝局再次陷入混亂之中。祟禎欲哭無淚,想平定這次朝亂,卻又怕自己插手太多引起更高的反彈,可不插手的話,朝亂卻一時難以平息……進退兩難之際,可憐的大明太上皇決定,施行“攤丁入畝以及火耗歸公”的政策。

    不得不,祟禎在北京呆過的那段時間讓他自己受到了不的教育。雖然楚鍾南並沒有給他什太多的自由,可是,至少,他也知道了自己耗費十數年苦功卻依然不能使得下太平的原由。所以,這一回他才會想著學習楚鍾南,施行幾個新的政策,緩解民間矛盾。而且,解除了鎮守太監盧九德的職務之後,祟禎也發現了軍餉的不好整……可憐的太上皇並不知道這其實是盧九德和馬士英等人給他的回馬槍,隻知道盧九德其實已經欠了南京守軍的軍餉很長時間,除此之外,其他各軍也都是沒多少餉銀,甚至有的軍隊之中已經好幾年沒有餉銀發了。

    祟禎是一個自視很高的皇帝。他覺得如果自己再來一次,絕不會比楚鍾南差。可是,這錢怎弄?江南的那些高門大族不舍得拿出錢來招呼他這個太上皇,國庫麵又一直空虛的很,而內庫……抱歉,那玩意兒不僅空了,而且還遠在北京。相信以楚鍾南的脾氣,就算他發信過去討要,頂多也就能討到個十文八文的,不定還得打欠條!

    無可奈何,隻有下政策!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後鋒》,方便以後閱讀後鋒第二百四十九章 一統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後鋒第二百四十九章 一統並對後鋒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