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章:廟算勝負

類別:曆史軍事 作者:大地風歌 本章:第一百二十四章:廟算勝負

    水滸鐵血英雄傳

    有人,人會長大三次。

    第一次是在,發現自己不是世界中心的時候。

    第二次是在,發現即使再怎努力,終究還是有些事令人無能為力的時候。

    第三次是在,明知道有些事可能會無能為力,但還是會盡力爭取的時候。

    晁衝在穿越到這個時代之前,就已經成長了兩次。

    在大學之前,他一直覺得自己是世界的中心,加上足夠優秀,足夠努力,他總是能吸引父母、同學、老師的目光,他是父母的驕傲,同學中的明星,老師眼的得意門生。學霸這個詞就像是為他量身訂做的一般。

    大學之後,他發現自己的驕傲在一點點被磨滅。很多事不是靠聰明就能實現,不是靠勤奮就行彌補,社會上盤根錯節的關係網將你的努力撕得粉碎,然後居高臨下的嘲笑道:“少年,這是個講究能力的社會……”

    是講究攀附關係的能力?

    如果不能成為關係網中的一環,你就不能享受那片龐大的資源。遊離在關係網之外,就會被他們稱為失敗者。

    但是,即便被稱為失敗者,自己還是有重要的人去守護,有重要的事去做,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去承擔。

    於是,我們有了第三次成長。

    明知不可為,卻還是豁然一笑,不試試怎知道呢?

    或許我們努力去試了,結果還是沒有改變,依然是失敗的結局,但,我們至少不會再遺憾。

    成長需要付出代價,你願意付出嗎?你敢去嚐試嗎?

    晁衝穿越到了大宋政和年間,明知自己孤身一人,如怒海浮萍,卻義無反顧的走上一條造反之路。他不願簡簡單單的做一個順民;他不願北宋末年民族屈辱再現;他不願漢人被異族奴役百年;他不願看這亂世饑浮遍野。

    “我當剛強壯膽,笑口常開,勇往直前,言出必行!”

    這是晁衝的座右銘,更是他的行事準則。

    咚咚咚

    擂鼓聚將的聲響從聚義廳傳向四方,三通鼓後,卻沒有將領到聚義廳來,而是聚集在了晁衝軍營內的帥賬等候。

    上次晁蓋擂鼓聚將,讓眾將到聚義廳議事的行為,讓晁衝很不滿。

    他曾多次向父親進言,軍政一定要分開,將領盡量不要來聚義廳議事。

    聚義廳是晁蓋這個大頭領,與左右軍師、各部部長商議決策的地方,是最高決策機關,做出決定之後,下達給軍營便可。

    晁衝這個軍事部部長就是軍方的代言人。

    在聚義廳西廂會議室內,一張特製的柳木長條桌擺放在屋子中間。長有四丈,寬有一丈,七個太師椅圍著條桌擺放一圈。

    晁蓋居中而座,坐北朝南,占據條桌的一端。

    緊挨著他的兩側,兩張太師椅。

    左側空置,那是左軍師兼**長吳用所在。因為吳用一直在獨龍鎮辦公,所以未能列席。

    右側端坐一人,是右軍師兼**長公孫勝;

    接著兩側分別為商業部部長朱貴;

    工勤部部長杜千;

    財務部長財叔;

    條桌的另一端,坐南朝北,坐的正是軍事部長晁衝。

    會議開始之後,晁蓋語出驚人,告知了眾人晁衝發兵一萬五千精兵,五日內將到達梁山腳下的消息。

    眾人聽到這個消息,互相眼神交流,麵露擔憂之色。

    入雲龍公孫勝道:“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不外如是,我梁山半年發展,兵精糧足,更有有水泊險,足可立於不敗之地。近日觀測象,也是一片祥兆,此戰必可逢凶化吉!”

    聽到公孫勝這,晁蓋等人心中稍安,戰前問卜,才能讓人心安。

    公孫勝輕撫胡須,看向另一端坐著的晁衝,繼續道:“何況由王帶領的眾將勇猛無匹,秦明與雲彪之輩,何足道哉!”

    杜千自從晁衝分金亭內刀劈王倫之後,對晁衝又敬又怕,平時都不怎敢在他麵前露麵。敬是因為晁衝不計前嫌,舉薦他擔任工勤部的部長,讓他進入了權力中樞;怕是因為晁衝當時殺伐果斷,舉著王倫的人頭逼他們選擇畫麵讓他一直心有餘悸。

    見公孫勝誇耀晁衝的功績,杜千自然也不甘落後,連忙跟風稱讚。

    朱貴因為跟晁衝一起在登州出海,同生共死,關係很不一般,對晁衝的能力從不質疑。

    財叔從看著晁衝長大,看到他如今取得如此成就,心中很是安慰,不住點頭。

    看到兒子被人稱讚,晁蓋也是心情大好,豪爽的大笑道:“這臭子不值得誇耀,心他尾巴翹上了!公孫先生的沒錯,咱們無需害怕官軍。衝兒,你來,這一戰準備怎打?”

    晁衝微微一笑,站起身來,抱拳一圈向眾人行禮之後,緩緩言道:“古人曾言,預則立,不預則廢。特別是戰爭,更要心謹慎的進行廟算。分析得勝的多寡。”

    公孫勝撫須微笑道:“得勝多寡,無外乎三條,時、地利、人和。”

    晁衝看到公孫勝主動為自己當捧哏,點頭謝過,在座的人中,除了晁衝自己和公孫勝,都沒什文化,晁衝也不會用太高深的理論來給他們講解戰爭的策略,隻需要告訴他們梁山有獲勝的希望,堅定他們抗戰的信心便可。

    晁衝繼續道:“所謂時,不是指一時一日,而是指下大勢。如今的大宋貪官汙吏遍地,百姓被沉重徭役壓迫無法生存,朝堂上又有奸臣當道,外部又有大遼、西夏扣邊。可謂危機四伏,內憂外患。這大宋就像是一個身患重病的巨人,看似威猛,其實不堪一擊。對於我們梁山來,這便是勝機!內憂外患之下,朝廷根本不會花太多兵力來對付我們,所以這一萬五千禁軍應該已經是極限,朝廷近期肯定不會再派其他援軍。”

    眾人聽聞紛紛點頭,但,一萬五千禁軍,也不是個數目了。

    晁衝繼續道:“所謂地利,即為險。我梁山擁有八百水泊阻隔,京東兩路的禁軍皆無水軍,隻能征用民船,我梁山水軍足可將其阻擋在水泊之外。這便可立於不敗之地。”

    托塔王晁蓋摸著絡腮胡子,想了一下道:“萬一朝廷調水師來助戰呢?”

    晁衝搖頭道:“剛才我已經過,如今下大勢,內憂外患。我們的名聲還不夠響亮,朝廷不可能調集大兵來征討我們。朝廷水師鎮守沿海,守衛商路,職責重大,不可輕動。而且水師船隻很大,想要通過運河進入梁山水泊,難度不。除非我們梁山已經嚴重威脅到了朝廷的經濟命脈,否則,不會輕易調動水師前來。”

    晁蓋這才舒了一口氣,朝廷水師的數千石大型戰船他曾見過,那簡直就是戰爭兵器,江河湖泊中的船與其對抗,無異於以卵擊石。

    “朝廷水師不來便好!”

    晁衝繼續道:“所謂人和,便是民心。朝廷賦稅沉重,官吏貪贓枉法,百姓怨氣深重。而我梁山建立至今,劫取生辰綱散發百姓,贏得劫富濟貧的名號;武裝征稅令,降低租稅,贏得為民請命的美譽;加上連戰連勝,在周邊各縣名聲甚佳。這些看似對戰爭無用的因素,卻是我們情報的重要來源。我方有百姓提供情報,如同千眼,耳聰目明;官軍沒有百姓提供的情報,如同睜眼瞎,處處在我方算計之中。”

    晁衝最後握緊拳頭,在身前揮舞了一下,總結道:“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如今,我方擁有時、地利、人和三個優勢,戰勝官軍,理所當然!”

    眾人聽完晁衝得分析,也都紛紛點頭,對戰爭的前景也都明朗了起來,紛紛表態,支持大戰。

    看到大家意見統一,晁蓋最後做出了一些安排。

    首先,獨龍鎮的防禦問題。吳用主管獨龍鎮防禦,林衝、楊誌、劉唐及麾下部隊協助。一會兒便將會議結果通報過去。

    其次,商業部部長朱貴,收回梁山周邊酒店的人員,暫停商業活動。

    第三,工勤部做好武器裝備的供應工作,提供足夠的刀劍鎧甲箭矢。並將火藥武器盡快列裝。

    第四,財務部做出一份預算,單獨列出一部分錢財,作為此次大戰獎勵及撫恤。

    第五,**將醫學院的醫師和學徒分配入軍營,做好醫療保障工作。

    最後,由軍事部全權負責領兵對抗官軍事宜。

    眾人紛紛向晁蓋行禮道:“得令!”

    晁蓋看了看晁衝道:“衝兒,你還有什要補充的嗎?”

    晁衝思考了一下,道:“我補充兩點。第一,獨龍鎮的百姓,青壯年留下組織民兵,協助吳用軍師守衛城鎮。老弱婦孺全部遷入梁山泊內的居民鎮安置,讓他們無後顧之憂。”

    晁蓋不解道:“如此一來,動用的人力物力有點大,也浪費兵力和船隻,不利於備戰。為何一定要如此呢?”

    晁衝解釋道:“獨龍鎮作為我梁山第一座外拓的堡壘,絕對不能放棄。民兵是個助力,同樣也是個隱患。”

    晁衝沒有繼續下去,但是晁蓋已經聽明白了。

    梁山對抗的畢竟是官軍,民兵的抵抗意誌未必有那堅定,甚至可能為了身後的家人活命,而主動投降。

    既然有這個隱患,那就先移除它!

    晁衝一直認為,讓手下保持忠誠,首領需要做到兩點,一是以誠待人,給予下屬足夠的尊嚴、尊重,精神榮耀;二是利益共同,給予屬下足夠的物質利益。

    如果這還不能保持屬下的忠誠,那

    殺!

    絕不留情的殺戮!

    忠誠是有上限的,沒有背叛,隻是因為背叛的籌碼還不夠大。

    而晁衝要做的,就是提高屬下忠誠的上限,增加背叛的風險。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水滸鐵血英雄傳》,方便以後閱讀水滸鐵血英雄傳第一百二十四章:廟算勝負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水滸鐵血英雄傳第一百二十四章:廟算勝負並對水滸鐵血英雄傳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