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章 總攻開始

類別:曆史軍事 作者:玩蛇怪 本章:第一百一十六章 總攻開始

    章武十一年初,大漢依舊按照它該有的軌跡運行著。

    陳暮穩坐內閣,掌管著天下政務。

    最新傳來的消息,揚州江南河段工程終於於今年年初完工,完成了長江與錢塘江的通渠。

    這樣整條京杭大運河經過六年的開挖,如今已經通了大部分,南方可以實現基本通航,現在大運河就隻剩下最難的河北永濟渠段工程還未結束。

    之所以六年完成大半的通渠工作,是因為除了永濟渠和江南河以外,其餘的河段都是原有河段的疏浚,工程量並不大。

    像山陽瀆就是邗溝,通濟渠則連通了鴻溝、蒗蕩渠、睢水、泗水、大野澤、沭水、汴水等河南徐州十幾條河流,往西北可去洛陽,北上可往永濟渠,東北可去青州。

    南陽渠則溝通淯水、漢水、穎水、汝水、蒗蕩渠、汴水等等。還有雲夢渠,利用澴河做溝通淮河上遊與長江中遊的水渠,廣州渠自然是利用靈渠。

    可以說除了永濟渠要斜著挖大半個河北比較費勁以外,其餘河道基本都隻是疏浚以及擴充加固,工程量遠比重新開挖一條河小得多。

    事實上後來隋煬帝挖京杭大運河的時候,也沒有用多長的時間。攏共也就花了六年,並且還是一次性完成全部通航工作。

    但那是屬於急功近利的情況下,隋煬帝征調的民夫超過五百萬,真正的勞民傷財,工程量比修萬長城還大。

    秦始皇修個長城和驪宮都造成了不小動蕩,更何況在那短的時間內修一條數萬的大運河?

    所以隋朝滅亡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而陳暮吸取了隋煬帝的教訓,不敢急功近利,即便是在國庫充足的情況下,也是一步步來。先易後難,集中把河南以及江南地區開挖,再挖河北。

    按照內閣初步估計是在十年內完成基本通航,十五年完成全麵通航,預計要比隋煬帝多花九年時間。

    不過大家都是修河挖渠,大漢與隋唐之間的區別還是很大。

    大漢的京杭大運河工程量要比隋唐的京杭大運河工程量大了不少,比如荊州南陽河段就是多出來的工作。

    征調的民夫同樣超過四五百萬人,波及範圍遍布整個大漢,但卻不會動搖國本。請下載app愛閱app最新內容

    因為這項修河工程,本質上來說還是以工代賑。

    民夫屬於招聘製而非強征製。

    而隋煬帝修個河,屬於強行征調,在修的工程當中,居然死了二十五萬人,勞民傷財不說,基本把他爹楊堅打的底子幾乎修了個光。

    這麵的差距,顯而易見,就是一個經濟學教授與一個連基本理財都不會,甚至攢錢都不會的普通人之間的差距。

    隻是大漢的錢也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即便可以在未開發的年代滿世界挖礦,也要付出時間和成本。

    因此從另外一個角度上來說,選擇以工代賑,也需要一個國家擁有雄厚的實力和底蘊。

    如果僅僅隻是從挖礦來說的話,按照初步預算,運河的直接成本花費要超過數百億的大漢銅寶,換算成銀元的話,也要超過數千萬銀元。

    因為初步解決糧食危機之後,大漢各地的物價已經開始大幅度降低。

    在漢朝鼎盛時期,一石糧食最低的時候是西漢漢景帝在位期間,“穀石五錢”,也就是120漢斤稻穀隻要五枚五銖錢。

    這也是為什說文景之治是漢朝最好的時代。

    到東漢之後,鼎盛時期為明章之治,根據出土的《敦煌漢簡》記載:“人麥二石九鬥,直泉二百卅”。

    可見東漢鼎盛時期,糧食一石價格也是比較低的,大概六七十錢一石,而且這還是《敦煌漢簡》,記載的西涼玉門關一帶的物價,若是內地會更低。

    而現在隨著廉價糧食進入大漢市場,紅薯玉米土豆等產量驚人的作物出現之後,糧食價格自然也是水落船跌,一路飛流直下。

    最近洛陽的糧食價格已經跌破了十六枚大漢銅寶一石,馬上要向著個位數一路俯衝,有接近文景之治的趨勢。

    所以挖運河的工人工資其實並不高,在糧食價格較低的情況下,每名工人一個月的工資差不多是八百到一千大漢銅寶之間,不到一枚銀元的樣子。

    但即便如此,這個收入也已經非常豐厚了。

    因為如果把大漢銅寶和五銖錢對等的話,按照《居延漢簡》和《九章算術》的記載,當時一名大漢百姓的年收入也僅僅3000-5000錢之間。

    而當時的糧價卻在100-200錢波動,到桓帝之後,糧價已經開始飆升,往220以上走,漢末的時候,普遍在500錢以上。

    也就是說,現在大漢的人工工資遠遠高於之前平時東漢年代,糧價又遠遠低於大漢的鼎盛時期。

    那國家要付出的財力以及國力,就是不可想象的,需要強悍的國庫支撐才行。

    簡單一道算術題。

    雖然征調的民夫達四五百萬,但並不是說這四五百萬人天天在挖渠。

    隻是籠統人數而已,各地每個月上工人數並不固定。

    但一年大概人數在一百到兩百萬之間。

    取中間值一百五十萬人,而工人平均工資在八九百大漢銅寶。

    那一年下來,國家要付出的財政工資支出就達到了十五億大漢銅寶,而這種情況要維持三到五年。

    因為三到五年內大部分通渠工作會完成,剩下的用人數量會減少,後麵五年就按每年十億算。

    十年下來,光工資支出就達到了一百多億。還不算別的開銷,總開銷大概在二百億以上。

    並且這還隻是修運河的直接支出,還有大量其它支出。

    比如運河沿線的大部分青壯都參與到修渠當中,沿途郡縣的糧食生產不足。

    國家就得從別的地方購買糧食來平抑當地糧價。

    還有公務員數量飆升,本來就是采取高薪養廉的政策,每年要支出的工資比以往多出了數倍,國家財政收入大部分都用來支付公務員和修運河的費用。

    之前說過,按照記載,東漢和帝時期,正常年份大漢一年的稅收大概在200億錢左右,刨除掉一年所有開支能剩下83億。

    但現在每年財政支出都超過了200億,甚至接近300億,財政壓力非常大。

    而東漢百年羌亂,花費的資金也就二百多億五銖錢,可正是一場羌亂,幾乎把整個東漢的家底掏空。

    從這一點上來看,就可以知道如果沒有各種經濟手段支撐,即便是從日本以及海外運金山銀山銅山回來,也不一定能彌補虧空。

    所以陳暮采取了很多辦法。

    如使用合金來減少銅和銀的消耗,同時增加大漢銅寶以及大漢銀元的產量。

    給高級公務員發工資並不是直接用錢,而是大部分用比較珍貴的等值物品取代,比如絲綢、香料、珍珠、瑪瑙等。

    加大力度開采境內和境外的礦產,創建大量國有企業,由國家專營一些必需品,從民間回籠資金。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減少農業稅,增加商稅,鼓勵民間手工業和商業發展。

    如此在一係列經濟措施和國家政策之下,才能夠進入經濟的良性循環。

    當然。

    目前為止這些措施真正有用的還是前三者,最後一條並非那快就能夠做到。

    後世我國改革開放那多年才能取得好的成績,現在對於大漢來說,本就是一窮二白,從無到有,自然也是個漫長的過程。

    但正如未來有句話說,最窮不過要飯,不死總會出頭。已經處於最低的低穀,怎樣發展都應該往上走。

    所以陳暮認為,隻要保持政策的連貫性,至少一百年內按照他布置的道路發展,大漢發展到十九世紀英國工業革命之後稱霸全球的程度應該不成問題。

    章武十一年三月,司徒趙溫病逝了,享年七十五歲,由於青黴素的提純工作已經完成,正式進入投入市場階段,所以比曆史上多活了三年。

    朝廷為這位為大漢鞠躬盡瘁了一輩子的元老舉行了盛大的葬禮之後,遞補了這幾年政績出色的大司農王邑為司徒,鍾繇為大司農。

    原本劉備是想遞補荀彧的,但陳暮製定了製度,內閣成員可以兼任九卿,卻不能兼任三公,因為三公地位僅次於丞相。

    如果內閣成員本身就有處理天下政務的權力,再加上三公的權力,那權勢就實在是太大了。

    所以內閣和三公之間都不能互相兼任,丞相也不能兼任三公九卿。

    另外軍權也要分散。

    設立六大軍區,軍隊指揮權在三大將軍與皇帝手中,隻有大將軍虎符和皇帝虎符在一起才能調動軍隊。

    各上將每三年輪崗一次,調換防區,輪空的三人留在洛陽等待駐防。

    到五月份,陳暮親自前往河北視察工作。

    永濟渠的開挖難度確實比較大,隋煬帝也是花了六年才把永濟渠挖通。而且漢朝永濟渠的工程量也比隋唐永濟渠大很多,要求要能承載蒸汽輪船,自然沒那簡單。

    所以整個目前一片熱火朝天,正是五六月農忙的時候,即便是如此,依舊有大量青壯勞動力奮鬥在開渠一線,為大漢航運事業添磚加瓦。

    劉備則南巡去了廣州,因為南陽渠修建完畢,他可以從洛陽直接坐蒸汽輪船一路南下,然後順著漢水到長江,再從長江到湘江,最後從湘江的靈渠抵達珠江。

    不同於隋煬帝南巡勞民傷財,他坐的船是蒸汽動力輪船,不需要沿途有船工拖拽,所以每到一地,都要處理當地政務,嚴懲一些當地的黑惡勢力。

    雖說由於製度問題,現在已經很難產生草菅人命的事情。

    但正所謂上有政策下有對策,豪強勢力在短時間內是不可能全部剪除幹淨的。

    曆史遺留問題依舊存在,所以就必須通過各種各樣的手段去處理這些東西。天子巡視,自然也是其中一個方法。

    劉備每到一處,皆派人開設檢舉信箱,同時又提前數月暗中調查走訪民情,尋找貪官汙吏。

    因此所過之處,落馬貪官和欺壓百姓的豪強無數,一時間受到萬民擁戴。

    而在西域。

    此時的關羽早已經兵出玉門關,抵達了海頭城外。

    前部張飛則順著蔥嶺河北上,到了尉犁國。

    六月份,他們兵分兩路,正式對來犯的貴霜帝國大軍以及北方的休屠各部發起了總攻。

    關羽派將領管亥領兩萬人越過犁山,直奔伊吾。

    這犁山便是後世新疆的庫魯克塔格山脈,北麵便是吐魯番盆地,漢時這是車師五國的地盤。

    車師五國在匈奴與大漢之間時常搖擺,如和帝永元二年(公元90年),竇憲大破北匈奴,車師前、後部王各遣子入侍。

    到漢安帝永寧元年(公元120年)時期,北匈奴再次來襲,西域複附北匈奴。車師國就擊殺了漢朝設立在車師國一帶的長史索班,引北匈奴人前來攻打漢朝。

    等到延光三年(公元124年),大漢遣西域長史班勇擊走北匈奴於車師國前部境內,車師國再次歸附大漢。

    本身西域各國就是牆頭草,誰強大他們就幫誰,無可厚非。

    這次貴霜帝國來勢洶洶,再加上聯合北匈奴和被大漢趕出漠南的西部鮮卑,大半個西域淪陷,車師國自然也不例外。

    伊吾城倒不是車師國的勢力範疇,而是大漢的勢力範圍,東漢初年,大漢在此地築宜禾都尉城,為的便是防禦北方的匈奴人南下寇略西域。

    在天山北麵還尚有蒲類、移支兩個小國。

    然而時過境遷,大漢的影響力衰弱之後,這些地方已經被從東麵涿邪山跑來的鮮卑人占領。

    而匈奴人和鮮卑人的主力目前駐紮在交河城以及高昌城一帶,位置是後世新疆的吐魯番市,與西麵的貴霜帝國對尉犁國形成兩麵包夾之勢。

    關羽軍中目前有一個比較龐大的參謀體係,麵人才濟濟,比如不少諸侯投降的謀士就在其中,擔任中級參謀軍師。

    參謀部給出的意見是應該先破伊吾,阻隔鮮卑人的援軍,然後采取反包圍的攻勢,先破休屠。

    他們認為大月氏遠來征途,步兵居多,機動性不足。所以應該先除掉機動性比較強的匈奴人和鮮卑人,至少不能讓他們盡快參戰。

    不然的話如果他們和大月氏糾纏,匈奴人和鮮卑人的騎兵突襲,就會陷入被動。

    這個建議得到了關羽的讚同,於是選擇出兵。

    七月份,管亥攻破伊吾,殺鮮卑人數千。同月,關羽主力部隊北上直取高昌,向匈奴人和鮮卑人發起總攻。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三國之謀伐》,方便以後閱讀三國之謀伐第一百一十六章 總攻開始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三國之謀伐第一百一十六章 總攻開始並對三國之謀伐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