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章 萬國來朝

類別:曆史軍事 作者:玩蛇怪 本章:第一百二十三章 萬國來朝

    劉備集團的資曆和功勳排名當中,太史慈的地位非常靠前。

    按照排序,他僅次於關羽、張飛、陳暮、典韋、沮授、荀彧之後,甚至比荀攸和田豐還高,與張遼不相伯仲。

    之所以與張遼不相上下,倒不是張遼的功勳一定比太史慈多,而是明麵上的功勳張遼較多一點,太史慈資曆深一點,互補之下所以二人才近乎相當。

    如果把暗地的功勳也算上的話,論起資曆和功勞,太史慈不僅強過張遼,甚至要超過典韋。

    因為論起資曆,太史慈跟典韋屬於前後腳,一個在中平四年加入,過了幾個月後,劉備調任濟南相,辟太史慈為屬吏。

    論起功勳,太史慈南征北戰,參與過討伐青州黃巾之戰,討伐張純張舉之戰,討伐董卓之戰,討伐袁紹之戰,幾乎劉備集團所有戰事,都參與其中。

    而暗地的功勳就更加大,曾經奉命組建軍情司的行動組,訓練出大量精明能幹的司衛,可以完成潛行、暗殺、刺探等等諸多任務。

    他本人也曾受丞相陳暮指使,在洛陽運出過劉協,在長安運出劉辯,為劉備能夠得到劉虞的正式讓位,立下汗馬功勞。

    如果說軍情司的建立,有三分之一的功勞是在見不得光的侯栩身上,那另外三分之一,則在太史慈身上。

    所以從實際角度出發的話,太史慈立下的功勳,遠比張遼多得多,地位也不比典韋差多少。

    隻是奈何他做的很多事情見不得光,因此才沒有計算進這些功勳當中而已。

    但世人不知道,陳暮知道,劉備知道,大漢高層都知道。

    因此他的逝世,可謂是一場地震。

    劉備從成都親自運回了太史慈的屍體,一個年近花甲的老人,卻要為比自己年輕六歲的老部下送葬,這本身就是一件極為悲哀的事情。

    可斯人已逝,他也不得不打起精神來,除了為這個龐大的帝國繼續操勞以外,也得為太史慈的家人做考慮。

    大漢章武十六年六月,劉備在洛陽為後將軍太史慈舉行了隆重葬禮,滿朝公卿皆參與其中,與太史慈關係最深的劉備關羽張飛陳暮典韋等人哭得極為悲傷,緬懷老戰友的離去。

    下葬之日,侍禦史持節送葬,蘭台令史羽林騎士輕車介士前後都奏響鼓吹,又有驃騎大將軍下屬及上將軍儀仗隊伍送葬至墓地,天子公卿皆參加了葬禮。

    如今大漢已有國歌、國旗和國徽,劉備特令太史慈享受國旗披身之禮入公卿墓地。乃是如今大漢最高規格的葬禮,稱之為國葬。

    同月,太史慈的雕塑與畫像正式入駐桃園殿,排列在前,是自管亥之後,第二位入駐桃園殿的開國功臣。

    並且區別於管亥。

    管亥是因為功勞和資曆確實能達到九虎之列,但隻能排在九虎末位,所以劉備是給他超規格的升級葬禮,死後特享殊榮而入的桃園殿,排名位列也是在桃園殿最末。

    而太史慈本身功績和資曆堪比後世十大開國元帥,名列前茅,配享太廟的位次大概是在第七位,所以雕塑和畫像排序在桃園殿中非常靠前。

    他的女子也得到了莫大榮寵,長子太史亨襲太史慈博陽侯爵,關內侯等諸多爵位與軍爵,又得從二品的散官和階官。

    次子太史康雖未得爵,卻因門蔭入仕,原本劉備是想讓他為官,暫時在洛陽做個小吏,慢慢提拔。

    但太史康有其父之風,年紀輕輕便想參軍入伍,報效國家,因而去了軍隊磨礪。

    值得一提的是,大漢皇家軍校已經正在籌備階段。

    前些年沒有開軍校是因為時機不成熟,火器時代即將來臨,沿用老式冷兵器時代的思路教學,無異於誤人子弟。

    如今時代變了,火器揚威西域,火炮也在長江的水軍戰鬥當中發揮出了重要作用。

    因此開設軍校,開始研究火器時代戰爭,就成為了發展趨勢。

    目前大漢的整體社會製度和上下結構非常完善,隨著京杭大運河全麵開通,地方到中央從原來可能要一兩個月,到現在隻要四五天。

    除了少數像並州原州,涼州川蜀,遼州三韓等偏遠地區以外,其餘地方像廣州揚州等地,坐蒸汽船最多四五日就能到洛陽。

    在這樣的社會情況下,南北交流以及中央集權很快達到了巔峰,國力也是迅速蒸蒸日上,達到了一個很高的程度。

    而且隨著西域收回來,大漢在西域駐兵,紡織業和製造業蓬勃發展,自西域蜂擁而來的商人絡繹不絕。

    可以說,從章武十三年收回西域,到章武十六年西域逐漸穩定,商貿再次開始繁榮,三年下來,無數商隊又一次開始了西漢時期的盛況。

    源源不斷的馬隊和駱駝隊伍從絲綢之路向西方世界而去,帶回無數的金銀財寶以及西方特產。

    貴霜皇帝韋蘇提婆二世雖然想掌控西域的想法落空,但麵對大漢的兵鋒,最終也隻能捏著鼻子認下,於章武十五年十月遣使向大漢發國書求和,締結盟約。

    之所以是在戰爭結束後第三年才遣使,倒不是韋蘇提婆二世又被西域的漢朝軍隊揍了一頓才幡然醒悟,而是路程實在是太遙遠了。

    從貴霜帝國的首都高附城到大漢西都長安城,直線距離大概三千多公,走絲綢之路大概要走五千多公。

    貴山城之戰於章武十三年十一月,西曆公元213年末結束。

    當韋蘇提婆二世得知遠征軍全軍覆沒的消息,已經是章武十四年初的事情。然後經過一段時間的考慮,決定遣使,差不多是到了章武十四年二月。

    此時貴霜帝國的使者從國內出發,從帕米爾高原的瓦罕走廊向東進入西域,然後一路往東,順著絲綢之路跨過千山萬水,等到了雍涼地區的時候,都已經過去快兩年了。

    好在從西都長安到洛陽雖然也有幾百公距離,但隻需要坐蒸汽輪船順河而下,不到兩天就能到大漢帝都,不然的話,這一趟還真有可能需要兩年的時間。

    貴霜帝國來使的時候,太史慈還未去世,陳暮還在守孝期間。

    得知對方的來意,劉備與內閣商議之後,覺得可以答應貴霜帝國和解的要求,便決定給韋蘇提婆二世回一封國書。

    但朝野當中還是有人覺得白白被人攻打,僅僅隻是殲滅了入侵者,卻沒有回擊,實在不像大漢的風範。

    於是有不少人上書請求,朝廷不應該答應了對方和解,而應該嚴詞痛斥,駁回對方的要求。

    彼時大漢正武德昌盛,雖說把敵人入侵的爪子斬斷,但卻不能還擊,確實令人憋屈。因此這個觀點在朝野上下反而逐漸成為主流,強硬派不計其數。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三國之謀伐》,方便以後閱讀三國之謀伐第一百二十三章 萬國來朝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三國之謀伐第一百二十三章 萬國來朝並對三國之謀伐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